(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099230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考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案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限时 5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 年 8 月 31 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通过提高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低档税率的级距等方式,使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这意味着( C )国家通过初次分配调控居民收入 国家通过再分配机制增加居民收入 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 个税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A B C D解析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调整使个人所得税税负

2、水平更趋合理。这意味着国家通过再分配机制增加居民收入,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正确;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再分配的手段,中的“初次分配”说法错误;中“主要手段”说法不妥。故选C。22018 年 7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城乡居民医保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要求2019 年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启动实施,巩固完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统筹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推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A )体现了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则 有利于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体现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A B 2C D解析 实施统一的

3、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体现了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则,故正确;与题意不符;中“初次分配”说法错误,城乡居民医保属于再分配。故选 A。3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江苏省围绕苏北脱贫攻坚重点县、区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员精准对接活动。近三年来,全省共实施科技项目 110 项,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1276.5 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达 1.2 万元。这有利于( D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素质,杜绝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增收能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A B C D解析 “

4、杜绝”说法太绝对化,不选;与题意没有直接关系,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材料中“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等内容说明“技术” “精准对接”活动能够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收入公平的实现,故符合题意。故选 D。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秋分已至,稻谷飘香,蟹肥菊黄,提醒着人们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 2018 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B )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增加了农民的按劳分配收入 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自豪感、获得感 提高了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A B C D解析 党中央和国务院设

5、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是由于“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的,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符合题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没有增加农民的按劳分配收入,也没有提高农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符合题意。故选 B。52018 年 6 月 20 日,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差距经常因差距偏大引起争议。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

6、工资水平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强化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A B 3C D解析 错误,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不能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错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故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以及强化竞争,打破行业垄断等方式来加以解决,入选。故选 A。6如果你有一项技能,通过网站或 APP 就能找到为之付钱的用户,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出租私家车、出售自家厨房制作的菜肴等。这种经济形态也被称为“零工经济” 。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B )A “零

7、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 “零工经济”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C “零工经济”的出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释放经济活力D “零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主要形式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可见,材料中的“零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释放经济活力,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故 A、C、D 正确;“零工经济”可以实现灵活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但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无关,故 B 错误。故选 B。7深入推进税费改革,是减轻企业负担、

8、激励投资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在推进税费改革的措施中,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B )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扶持企业的能力 提高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激励投资创业 降低税率总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A B C D解析 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会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正确;营业税改增值税并不会增加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减少财政收入,不选;提高社会保险费率,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不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不选;降低税率总水平,会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正确。故选 B。8经济学家拉弗用图揭示

9、了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 B )4A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高B政府若要增加税收,需要确定合理的税率CR 2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选择D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税率 R3优于 R1解析 A 不符合上述图像;R 2是导致二者关系改变的税率点,但不一定是最佳税率选择,C 错误;D 明显错误。随着税率的增加,税收收入增加;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随着税率的增加,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故政府要增加税收,需要确定合理的税率。故选 B。9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下列能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的是( D )

10、全球汉语教师缺口量达到 500 万人以上 我国某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00 名左右 我国某玻璃企业美国生产线年产 26 万吨 我国某品牌新能源汽车 2 月产量 12 765 辆A B C D解析 不属于社会总供给,属于社会总需求;会增加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供给,符合社会总供给的概念,可以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不能计入我国的社会总共给;会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符合社会总供给的概念,可以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故选 D。10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经常会打出“组合拳” 。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C )A降低存贷款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大

11、国债发行规模B减少税收、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提高存贷款利率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减少税收、降低存贷款利率D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减少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存贷款利率解析 A 中紧缩性财政政策是经济过热时采取的措施;B 中提高存贷款利率是经济过热时采取的措施;C 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和减少税收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D 中减少经济建设支出是经济过热时采取的措施。故选 C。112018 年 8 月 30 日,国务院再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对因去产能和调结构等政策性停产停业企业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提高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

12、上限等。这些减税举措( B )发挥了财政在稳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杠杆作用 减轻了实体经济的各种负担,提高了企业利润 利用积极的货币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结构性减税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A B C D解析 国务院再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这些减税举措通过结构性减税引导资5本合理流向实体经济,发挥了财政在稳定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正确;这些减税举措是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排除;这些减税举措不一定能减轻实体经济的各种负担,也不一定能提高企业利润,错误。故选 B。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 ,把握贫困动态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

13、困户受益。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真正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定点“滴灌”打下基础,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开展精准扶贫( C )体现了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差别化、针对性扶贫 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使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A B C D解析 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过程中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真正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可见,开展精准扶贫有利于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社会保障,

14、实施差别化、针对性扶贫,故正确。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 52 分)二、非选择题(52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中国有近 9 亿劳动者,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有 1.7 亿多人,每年还有大学毕业生 800 多万人、中专毕业生近 500 万人。2018 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列第 17 位,较 2013 年上升了 18 位。李克强总理在 2018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国聚众智、汇众力,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热土,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领跑工业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产业结构升级步入快车道。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

15、识,分析我国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热土的驱动因素,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聚众智、汇众力” ,推动创业创新。答案 (1)国家坚持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升级步入快车道,需要通过创业创新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4 分)国家坚持创新发展,创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使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4 分)我国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总量大,蕴藏丰富创业创新的人力资源。(4 分)(2)国家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要尊重知识、保护产权。(5 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多成果所有权和收益权。(5 分)国家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激励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研发投入,

16、推动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4 分)6解析 第(1)小问属于信息类主观题。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新发展理念、创业创新的环境、劳动者等知识作答。第(2)小问解答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收入分配,设问的方向是“分析国家应如何聚众智、汇众力,推动创业创新” 。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及财政税收的知识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2018 年 P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该市政协调研报告显示,P 市乡村公路中砂石

17、路占比约 70%,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乡村旅游点基本上没有固定停车场以及排污设施,缺少整洁的住宿环境,饮食卫生条件较差。大多数乡村旅游基本上是农民自己开发,投入少,规模小,经营者主要是农民家庭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旅游项目多以就餐、钓鱼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受这些因素影响,当地乡村旅游市场经过两三年的短暂红火后,开始走向萧条。市政协的报告指出,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产品,迫切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撑,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推动、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结合材料,指出 P 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为 P

18、 市打造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建言献策。答案 存在问题:交通、住宿、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滞后。(4 分)规模小,项目雷同、单一,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4 分)措施:运用财政资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本地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6 分)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和开发升级乡村旅游市场。(6 分)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水平。(6 分)解析 本题根据材料的表述,P 市乡村公路中砂石路较多,没有固定停车场以及排污设施,住宿饮食条件较差,旅游项目规模小,投入少,服务意识较差等,然后归纳分析即可。从国家财政的角度,则侧重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和开发升级乡村旅游市场以及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