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10474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7(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AN 2(O 2) 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 Cu 粉B铜粉(CuO) 通入足量的 CO 气体并加热C烧碱溶液(Na 2CO3)加入过量的 Ca(OH)2溶液,过滤DCaCl 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固体,过滤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 +、Na +、Cl 、NO 3 BH +、K +、Cl 、HCO 3CFe 3+、Ba 2+、Cl 、SO 42 DK +、NH 4+、Cl 、OH 3取 NaOH 固品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

2、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变化的图像是( )4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D铜绿受热时,固体变成黑色5氧化钙的俗名是 ( )A石灰石 B纯碱 C生石灰 D烧碱 6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测溶液 pH 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 pH 试纸上,将 pH 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C用托盘天平称取 5.4 g 氯化钠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8化学实验常有引入注目的

3、颜色变化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B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向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D往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9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 )AA BB CC DD10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pH=3.2 pH=3.3 pH=6.5A猕猴桃 B醋 C纯牛奶 D苏打水pH=9.11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内的水垢B食醋显酸性,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及臭味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立即用

4、带油的抹布擦洗3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干燥的 pH 试纸上,测定液体的 pH C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得到电子,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二、填空题13有 A、B、C 三种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A + B D+ E A + C F + G + H(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为,D 为。(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硅的元素符号是_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

5、质组成的式子,如 N2、CO 2、HCl、Al(OH) 3、NaOH,其中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_,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_ 。硝酸铵(NH 4NO3)是常见的氮肥。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15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 NaCl,也可能还有 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_16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氢氧化钠 干冰 氢氧化钙 石墨 硝酸铵 酒精(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2)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_

6、。(3)农业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6)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_。417铝与稀硫酸反应:_三、实验题18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其他杂质)和 Fe2O3,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I 生成固体组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黑色固体生成,小亮认为生成了铁粉,但小灵却有不同看法,理由是。(2)为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成分,小欢将生成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同时出现的现象,则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铁。 生成气体成分分析【提出假设】生成气体的可能组成有三种:假设 1:生

7、成气体是二氧化碳;假设 2:生成气体是一氧化碳;假设 3:生成气体是。【设计实验】为确定生成气体的组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中通入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 N2,分析不通入空气的主要理由是 (填序号)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B空气中的氧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 CO 或 CO2而干扰实验结果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 CO 而干扰实验结果(2)定性研究: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一定含有。(3)定量研究:现准确称取 16.0 g 氧化铁与 2.4 g 木炭粉混合,在上述装置中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1.2 g,且

8、能完全溶于稀盐酸。【实验结论】处理上述实验数据后可知,假设正确。19下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5(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选填字母序号) ,利用该装置判断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的依据是_。(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应选择的连接顺序是_(选填字母序号) 。(4)F 装置的用途很广。下列关于该装置用法正确的是_。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 b 通入;若收集氧气,气体从 a 通入。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 a 通入。

9、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a 端连氧气钢瓶。四、推断题20A、B、C、D、E、F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 是酸溶液,C 为黑色粉末,D 为钡盐溶液,E 俗称纯碱, F 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1)B 物质或 B 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2)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1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已知 A、D、F 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余的为氧化物,A 是

10、胃液的主要成分,E 为建筑材料。6(1)A 的化学式为_,F 的俗称为_。(2)E 的用途为_。(3)B 和 C_(填“一定” “不一定” “一定不”)是化合反应。(4)A 生成 B 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五、计算题22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与氧化铜的质量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种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物质质量 甲 乙 丙 丁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20 25 30 20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00 120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2 17 22 12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混合

11、物中铜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3)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23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 10 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 50g 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7(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_(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_(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1参考答案1C【解析】A. N2(O 2) ,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

12、Cu 粉,铜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符合除杂要求;B. 铜粉(CuO) ,通入足量的 CO 气体并加热,铜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要求;C. 烧碱溶液(Na 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氢氧化钙过量,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D.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固体,过滤,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选 C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A【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

13、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H +、HCO 3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 2+、SO 4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NH 4+、OH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3A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 ,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在 Na

14、OH 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NaCl+H 2O,生成的 NaCl 从 0 开始增大,然后反应结束保持不变,正确,B、溶液的质量应随着稀盐酸的质量增大而增大,错误,C、由于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反应发生后,溶液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溶液温度又下降,正确,D、溶液的 PH 变化,由于原溶液是 NaOH 溶液,PH 大于 7,随着盐酸的加入,NaOH 不断被消耗,PH 不断减小,直至盐酸过量,PH 小于 7,错误,故选 A、C考点:图像题的解答4B2【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故正确;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

15、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错误;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正确;D、铜绿受热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会变成黑色,故正确。5C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钙的俗名为生石灰;A 选项石灰石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 选项纯碱的成分为碳酸钠;D 选项烧碱的成分为氢氧化钠,答案选择 C 考点:物质的俗名 6C【解析】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否则易导致酸液飞溅,不符合题意;B. 测待测溶液 pH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 pH试纸的一端上,显色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

16、pH 值;C.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称量到 5.4 g 氯化钠合理,符合题意;D. 盐酸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雾(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和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液滴) ,不符合题意选 C。7D【解析】【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

17、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D。8B3【解析】A、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氨水显碱性,向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往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

18、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碳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溶液的颜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A【解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在浓硫酸运输车上应该贴上腐蚀标签,故选 A。10A【解析】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A、猕猴桃的 pH 为 3.2,小于 7,显酸性;B、醋的 pH 为 3.3,小于 7,显酸性;C、纯牛奶的 pH 为 6.5,小于 7,显酸性;D、苏打水的 pH 为 9.1,大于 7,显碱性;根据当 pH

19、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由于猕猴桃的 pH 最小,故酸性最强。故选 A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11C【解析】【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盐水不和碳酸钙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故 A 错误;B、食醋显酸性,不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 B 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及臭味,故 C 正确;D、铁生锈的条件是与4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所以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不能立即用带油的抹布擦洗应该擦干后再用带油的抹布擦洗可防止生

20、锈,故 D 错误。故选 C。12B【解析】试题分析: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改变”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A 错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干燥的 pH 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得出液体的pH,B 正确;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化学性质较活泼,C 错误;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的反应,D 错误。故选 B。考点: 催化剂、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中和反应13 (

21、1)Na 2CO3,BaCO 3(2)Na 2CO3+Ba(OH) 2=BaCO3+2NaOH;Na 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试题分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会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 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钡,C 是盐酸,D 是碳酸钡,H是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是:一写二配三标四查。考点:物质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4 SiAl(OH) 3N2CO228:4 (或 7:1)【解析】硅的元素符号是:Si;氢氧化铝 Al(OH) 3能与盐酸反生中和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氮气约

22、占空气体积的 78%,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N2;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O2;硝酸铵中的 N、H 质量比是(142):(14)=7:1;15 HClNaOH=NaClH 2O 紫色石蕊溶液(或 Zn、Na 2CO3、CuO 等)【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酚酞试液在中性或酸性都不变色,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 NaCl,也可能还有 HCl。石蕊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氯化氢, (或5Na2CO3、CuO、Cu(OH) 2等)16 (1)(2)(3)(4)(5)(6)【

23、解析】试题分析:(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2)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3)农业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酒精;(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石墨;(6)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氢氧化钠。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72Al3H 2SO4=Al2(SO4)33H 2【解析】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3H 2SO4=Al2(SO4)33H 218 I (1)有木炭粉剩余或生成四氧化三铁均为黑色(1 分) (2)固体全部溶解(1 分) CO 和 CO2的混合物(1 分)(1)BC(1 分) (2)CO 2 (1 分)

24、(3)3(1 分) 【解析】I 黑色固体有碳粉、铁粉、四氧化三铁等,将生成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同时出现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铁故答案为:(1)有木炭粉剩余或生成四氧化三铁均为黑色 (2)固体全部溶解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 CO 和 CO2的混合物;实验中通入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 N2,分析不通入空气的主要理由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 CO或 CO2而干扰实验结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会和木炭粉反应生成 CO 而干扰实验结果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定量研究:反应的氧元素的质

25、量=16.0g-11.2g=4.8g,2.4g 碳全部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氧气 6.4g,全部生成一氧化碳生成需要氧气 3.2g,而本题中 3.2g4.8g6.4g,因此生成的气体是 CO 和 CO2的混合物,假设 3 正确故答案为:CO 和 CO2的混合物;(1)BC (2)CO 2 (3)319 试管锥形瓶 2KMnO4 K2MnO3+MnO2+O2C;当集气瓶口有一个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BF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6态和反应

26、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为:试管、 锥形瓶;(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3+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C;当集气瓶口有一个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27、收集;二氧化碳能用浓硫酸干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应选择的连接顺序是:BFD;(4)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气体从 b 通入;氧气的密度小于水,若收集氧气,气体从 b 通入,错误;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水从 a 通入,正确;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a 端连接氧气钢瓶,正确,故选。20 HClBaCl 2+2AgNO3 2AgCl+Ba(NO 3)2【解析】A 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故 A 为二氧化碳;纯碱是碳酸钠,故 E 是碳酸钠;C为黑色粉末,且能与 B、F 反应,则 C 是铁粉;

28、D 为钡盐溶液,B 为酸溶液,B、D 能相互转化,则 D 是氯化钡,B 是稀盐酸;F 为盐溶液,能与盐酸、氯化钡溶液、铁粉、碳酸钠反应,则 F 是硝酸银。(1)由上述分析可知 B 是 HCl。(2)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2AgNO32AgCl+Ba(NO 3)2。21 HCl 熟石灰食品干燥剂不一定 CaCO 3+2HCl=CaCl2+H2O+CO2【解析】 (1)A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 为建筑材料,故 A 为 HCl;E 为建筑材料且是氧化物,故 E 是氧化钙(CaO),可以做干燥剂;(2)E 能生成 F,故 F 为 Ca(OH) 2,俗称为熟石灰;F 能生成 D,D 能

29、与 HCl 反应,故 D是 CaCO3;(3)A 能生成 B,B 能和 E 反应,故 B 可能是水或氢气, A 能生成 C,C 能与 F 反应,故 C 为二氧化碳,故 B 和 C 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4)当 B 是水时,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22 (1)CuO + H 2SO4 = CuSO4 + H2O;(2)3:2;(3)14.8%7【解析】 (1)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 + H2SO4 = CuSO4 + H2O;(2)由表中数据对比分析:甲中反应前固体是 20g,反应后固体是 12g,故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 8g,由丁和甲对比,固体混合物相同,酸由 100g 增加到 120g,反应掉的氧化铜仍为 8g,说明 20g 混合物中只含 8g 氧化铜可以知道 20g 样品中含有氧化铜的质量为 8g,铜的质量为 12g,混合物中铜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12g:8g=3:2;(3)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 X.CuO+H2SO4CuSO 4+H2O80 1608g X8016gXX=16g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4.8%1608g答: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8%。23 5.5g 1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1 909-23-2002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3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Terminal - Lin.pdf ETSI TS 101 909-23-2002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3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Terminal - Lin.pdf
  • ETSI TS 101 909-23-2002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3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Terminal - Lin_1.pdf ETSI TS 101 909-23-2002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3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Terminal - Lin_1.pdf
  • ETSI TS 101 909-24-2004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4 MTA Basic Access ISDN Interface (MTA-IS.pdf ETSI TS 101 909-24-2004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4 MTA Basic Access ISDN Interface (MTA-IS.pdf
  • ETSI TS 101 909-24-2004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4 MTA Basic Access ISDN Interface (MTA-IS_1.pdf ETSI TS 101 909-24-2004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4 MTA Basic Access ISDN Interface (MTA-IS_1.pdf
  • ETSI TS 101 909-26-1-2003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6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pdf ETSI TS 101 909-26-1-2003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6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pdf
  • ETSI TS 101 909-26-1-2003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6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_1.pdf ETSI TS 101 909-26-1-2003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26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_1.pdf
  • ETSI TS 101 909-3-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3 Audio Codec Req.pdf ETSI TS 101 909-3-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3 Audio Codec Req.pdf
  • ETSI TS 101 909-3-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3 Audio Codec Req_1.pdf ETSI TS 101 909-3-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3 Audio Codec Req_1.pdf
  • ETSI TS 101 909-4-2006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4 Network Call Signalling Protocol (V1 5 2 .pdf ETSI TS 101 909-4-2006 Digital Broadband Cable Access to the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IP Multimedia Time Critical Services Part 4 Network Call Signalling Protocol (V1 5 2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