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110491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内蒙古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等待讲解。第卷1、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 “充实而有光辉” ,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

2、份。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形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

3、,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子。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 ,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

4、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 (eloquence) ,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 ,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选自朱光潜

5、文学上的低级趣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C.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 ,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B.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 。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

6、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D.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B.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C.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D.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永恒的文赤壁曹矞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 1082 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 3 -方。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 ,误把“赤鼻”当“赤壁” ,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

8、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

9、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 ;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

10、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 753 篇作品,其中诗歌 214 首,词 79 首,散文 457 篇,赋 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 ,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 。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 3.3 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

11、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哦 , 对 了 , 包 括 苏 轼 的 号 “东 坡 居 士 ”, 也 是 他 躬 耕 于 黄 州 东 坡 之 时 取 的 。 东 坡 是 营 地 , 长期 无 人 耕 种 , 是 瓦 砾 之 场 , 不 适 合 耕 种 。 又 因 当 年 大 旱 , 从 未 躬 耕 的 苏 轼 饱 尝 了 开 荒 种 地 的 艰辛 , 但 是 他 仍 然 很 乐 观 , 很 豁 达 。 一 个 月 夜 , 苏 轼 拄 着 拐 杖 , 走 在 东 坡 的 田 间 小 路 上 , 诗 兴 大- 4 -发 , 写 下 著 名 的 小 诗 东 坡 : “

12、雨 洗 东 坡 月 色 清 , 市 人 行 尽 野 人 行 。 莫 嫌 荦 确 坡 头 路 , 自 爱 铿然 曳 杖 声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 远 的 苏 东 坡 , 永

13、 恒 的 文 赤 壁 。 苏 东 坡 传 的 作 者 林 语 堂 曾 说 : “像 苏 东 坡 这 样 的 人 物 , 是人 间 不 可 无 一 难 能 有 二 的 。”作 为 后 人 的 我 们 , 崇 敬 仰 慕 苏 东 坡 如 此 。 我 们 这 些 后 人 的 后 人 , 自然 还 会 如 我 们 一 般 敬 仰 于 他 , 甚 或 有 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苏 东 坡 千 古 流 芳 , 文 赤 壁 亦 随 之 而 名 垂 千古 。 (摘自中国散文家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

14、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B.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C.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即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D.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5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6 分)6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6 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从 21 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 2017 年 11 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5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

16、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 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 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

17、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 , 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 材料二:- 6 -(图片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新华网)材料三: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

18、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 。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 ,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

19、因。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 ,势必影响当地的 GDP 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 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 ,人民网 2018 年 07 月 22 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20、确的一项是(3 分)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

21、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7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9.以上三则材料中, 新京报 新华网 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

22、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会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工外郎。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贼平,还任。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

23、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翰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鞠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革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

24、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选自宋吏卢之翰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B.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8 -C.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D.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

25、/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B.卢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

26、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C.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D.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27、成 1415 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 ,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 9 -相同。B.“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

28、势。C.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D.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15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 离骚中,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

29、。也会怕会有“ ”的结局。第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 )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

30、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 “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 ,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 的延展,更没有 的枯燥和 的迂腐;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10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

31、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 分)能 作 为 学 生 代 表 在 高 三 年 级 毕 业 典 礼 上 发 言 , 我 十 分 荣 幸 。 三 年 前 , 我 作 为 一 名 莘 莘 学 子来到

32、这 里 , 怀 揣 梦 想 ; 今 天 , 作 为 恩 师 的 高 足 即 将 腾 飞 。 但 今 后 无 论 走 到 哪 里 , 我 都 会 垂 念 师恩 ,挂 念 母 校 , 如 果 母 校 需 要 , 我 一 定 会 鼎 力 相 助 。 最 后 , 希 望 母 校 光 辉 历 程 更 辉 煌 , 人 才 辈出 代 代强 。21. 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6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顾,仅用最低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 ”“那第二高峰呢?”谁知老师接着追问。这下大家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见过。 ”老师不置一词,再问:“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这次没人敢回答,不是忘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老师的下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这时老师说:“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了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但一位同学反驳说:“追求第一是我们的追求。 ”要求:根据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使用权转移共享经济以获得报酬为目的闲置物品-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