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10525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是否会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

2、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手中。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

3、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

4、行商业推广和使用。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 2 -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摘编自杜严勇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安全最根本性的问题是人类是否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以确保其是安全可靠的工具。B. 人类智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人工智能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C.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从发展现状

5、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这也要求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C. 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等论证方法,强调人类应该对人工智能有控制权。D. 对于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

6、制权,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应该有解决的方法。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人的力量。【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3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 项,从文本第一段来看,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

7、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 ,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选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B 项,从文本第二、三段看, “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这一表述需有一个限定性的时间条件“目前” ,因为“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 。D 项,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这是一种假设,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8、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 B 选项中“从两个方面入手”的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 项,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因果颠倒,原文是说人工智能有安全性问题,所以我们才会说科学研究有禁区。故选 D。【点睛】点睛

9、: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故乡的炊烟周成新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 4 -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

10、。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晚,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

11、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不怕细绵拉拢,不怕豆粒敲打,不怕倾盆肆虐。他用坚强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刻,释放自己的温暖和热血。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

12、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

13、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 5 -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却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时,我却也很难见它。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

14、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巧妙点题,并引发了下文思念故乡的情思。B. 文中把“炊烟”比作“姑娘” “勇士” “母亲”等,想象丰富,形象表现出炊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坚强的精神、爱的温暖,引人遐思。C. 文中写“我”和小伙伴们放假帮助家里烧饭以及比炊烟的内容,既表现了“我”对炊烟的喜爱,也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D. “灶膛还在, 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与前文“灶膛

15、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形成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5.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作用。【答案】4. C 5. 线索:炊烟。作用:以“炊烟 ”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我”关于故乡的记忆集中呈现出来;以“炊烟”为线索,体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便于表达思念故乡的主旨。 6. 呼应开篇,强调故乡的炊烟总能引发“我”对故乡的思念;拓宽题意,表明乡情是人类最柔软的情感,故乡的一草一木总能引发乡思;升华主旨,表明乡情跨越时空,普遍存在。【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16、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6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错误,本文写“我”和小伙伴们帮家里烧饭,突出的是“我”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喜悦。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对于散文来说,寻找文章的线索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能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与物相关的时候。本文的标题是“故乡的炊烟” ,而“炊烟”又是主要写作对象,文中写了故乡过去的、现在的有关炊烟的情况,并借此

17、阐发主旨。据此,可判定本文的叙述线索就是“炊烟” 。而线索的作用,则可从结构和情感表达上去思考,回答“炊烟”作为线索在串联全文内容、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故乡过去的、现在的有关炊烟的情况,并借此阐发主旨,可以得出答案:体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便于表达思念故乡的主旨。【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虽然画线句在文末,但解答此题必须先整体感知全文,然后扣住句中关键词语深入思考句子的作用。如“它”指的是“故乡的炊烟” , “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呼应开篇,表现了炊烟连接着“我”与故乡,强调了炊烟作为故乡的一种象征,总能引发“我”对故乡的思念,也突出

18、了乡情这一人类最柔软的情感。“无时无处不在”表明乡情跨越时空,普遍存在,如此就升华了主旨。【点睛】线索: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是散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常见的线索类型: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记念刘和珍君 ,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线索

19、: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行程游踪线索: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景物线索。抓线索的方法: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 (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 从标题入手。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7 -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 2012 年到现在,556

20、4 万中国人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 1000 万人。中国全国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底的 10.2%下降到了 2016 年底的 4.5%,下降了 5.7 个百分点。在过去 30 年中,尽管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但当今世界仍有 8亿多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全球减贫任重道远。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马文森:“中国在过去的 30 年当中的确在减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 2015 年以来,减贫的速度在不断

21、加快,的确非常了不起,这样好的经验也需要和世界分享。而且亚洲以及非洲地区国家,他们如果知道更多中国的经验,并知道中国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能在其中有所收获。 ”(摘编自 2017 年 5 月 26 日央视网)材料二:- 8 -材料三: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巴巴成为第一家把脱贫当做战略业务的公司。阿里巴巴在不断推出的扶贫项目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扶贫观:不只是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农村淘宝通过供应链改造,走通了一条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将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合一,实现了扶贫的精准、透明和可持续。同时马云曾先后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 “马云乡村校长计划” ,通过对教师、校长进行资助和专业培养,支持乡村教

22、育创新实践,让村里的孩子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过去 3 年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贫困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方面需要企业更大程度的投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近日发布的2016 年中国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其中既有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根植于基层的微型民营企业。(摘编自阿里巴巴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材料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农村由此迎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堿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科学实

23、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淸晰的思路和措施,关键在于土地政策、产权制度、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这四个方面,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摘编自2018 年“三农”发展前瞻乡村振兴正当时)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 1 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贫困标准也相应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符合百姓利益的。B. 图 1 清楚地展示了在 2008 年的贫困标准下,除个别年份外,中国贫困人口基本呈逐年下降的一个趋势。C. 图 2 表明按照中国官方制定的贫困标准,在减贫上取得的成就虽然有所起伏,但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D. 图 2 表明,我国每年减贫人数相当可观,只有 2011

24、 至 2015 年,每年减少的数量达到了千万以上,成果巨大。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9 -A. 世界经济一直持续增长,但全球减贫任重道远,亚非国家如果想要快速推进减贫工作,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B. 中国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所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C.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需要依靠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但主要依靠微型民营企业。D.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由此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这将对中国的扶贫事业起到推动作用。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扶贫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25、答案】7. D 8. D 9. 经验:确立了正确的扶贫观:不只是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将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合一,扶贫要精准、透明和可持续;加大企业在贫困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方面的投入;加大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力度。【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 “图 2 表明,只有 2011 至 2015 年,每年减少的数量达到了千万以上”错误,从图 2 可以看出,2005年和

26、 2007 年,这两年减少的数量也在千万以上。故选 D 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世界经济一直持续增长”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在过去 30 年中,尽管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这是说过去 30 年中经济持续增长,而非选项所说“经济一直持续增长” 。B 项, “中国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材料一说“中国全国贫困发生

27、率从 2012 年底的 10.2%下降到了 2016 年底的 4.5%,下降了 5.7个百分点” “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二者之间并没有呈现出直- 10 -接的因果关系。C 项,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需要依靠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但主要依靠微型民营企业”错误,选项无中生有。原文“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其中既有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根植于基层的微型民营企业” 。故选 D 项。【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28、,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扶贫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然后流露文本,找准有效答题区间,再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考生可以圈出民营企业在扶贫方面成功的经验,进行概括即可。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三中,如“阿里巴巴在不断推出的扶贫项目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扶贫观:不只是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从阿里巴巴的做法中可以得出如下经验“确立正确的扶贫观:不只是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农村淘宝通过供应链改造,走通了一条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将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合一,实现了扶贫的精准、透明和可持续” ,这说明要将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合一,扶贫要精准、透明和可

29、持续;如“通过对教师、校长进行资助和专业培养,支持乡村教育创新实践,让村里的孩子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根据“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可以得出“加大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力度” ;如“从过去 3 年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贫困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方面需要企业更大程度的投入” ,可以概括出“加大企业在贫困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方面的投入”这一点。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

30、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

31、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 11 -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轼,宇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32、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 ,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

33、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 ,有删改)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B.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

34、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C.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 12 -复入D.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B. “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 “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C.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期,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D. “太守” ,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5、。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苏轼未成年时,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2)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答案】10. B 11. C 12. C 13. (

36、1)苏轼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2) (苏轼)又请求调来征夫加固城墙,编排木桩,填以土石,以防备洪水的第二次到来。【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这段话是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37、?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 。 (他)- 13 -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 ,圈出名词和代词,如“河” “曹村” “富民” “轼” “吾”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如“动摇”的主语是“民” ,故“民”应放在下一句中,排除 AC 两项;“吾谁与守” ,是宾语前置句,即应为“吾与谁守”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

38、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 “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错误,应为“列为尚书省六部之一” 。故选 C 项。【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从文中来看,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由此可知,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而是请朝廷追封父亲官职。故选 C 项。【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

39、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轼之才,远大器也” ,判断句, “器” ,人才;“为天下用” ,被动句, “为”表被动,被, “用” ,任用。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苏轼” ;“岁夫” ,征夫;“故” ,旧,原有的;“为” ,动词,编排;“以” ,目的连词,用来;“虞” ,防备,防范;“再” ,第二次, “至” ,到来,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40、。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14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

41、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

42、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

43、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

44、略”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有关古今的成败, (苏轼)总能说出它们的要领。程氏读东汉的范滂传时,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一样的人,母亲会不会答应我(这样- 15 -做)呢?”程氏说:“你能做范滂一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等到成年的时候, (苏轼)对古代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常常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贾谊、陆贽的文幸。后来读了庄子 ,感叹不已,说:“过去我有些想法,没能表达出来,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是我的心里话呀!”嘉佑二年, (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当时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

45、不良文风占据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考虑扭转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 ,又惊又喜。后来(苏轼)拿着信件来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听到此话的人起初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英宗治平二年, (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说过苏轼的名声,所以就想按照唐朝的先例,召 请苏轼进入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一职。宰相韩琦说:“苏栻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现在关键是朝廷要培养他,让天下的士人没有不敬畏爱慕佩服他的,都希望朝廷重用他,那时再重用苏轼,人们就不会再有异议。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这样恰当,那样反而拖

46、累了他。 ”苏轼听说了韩琦的话, (对韩琦非常感激, )说:“韩公是一个以德爱人的人!”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踢予苏家金银丝帛用来治丧, (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追封(苏洵)官爵。 (英宗)于是追封(苏淘)为光禄寺丞。(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 ”(他)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要致坏城池,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污泥和积水,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应当效命于您。 ”于是(苏轼)

47、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被淹没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在那上面建了房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终于保全了城池。 (苏轼)又请求调来征夫加固城墙,编排木桩,填以土石,以防备洪水的第二次到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16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绍圣二年(1095 年) ,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

48、98 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石泓:砚台的别称。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苦内心的直实再现。B. “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C. 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D. 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B 1

49、5. 愤懑,对自己被贬官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 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达自己倔强不屈的特怀;赞赏,对黄斌老的绘画技巧的赞赏。【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 “改变了白己的品格”说法错误。第四句“公与此君俱忘形” ,是解释上句“卧龙偃蹇雷不惊”的,竹之所以能不为风雷所惊,是因为斌老画竹时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渗透在他所画的竹上,与竹融化为一。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酒浇胸次不能平”和注释中的“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分析对自己被贬官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根据“卧龙偃- 17 -蹇雷不惊”分析倔强不屈的特怀;根据“晴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R 56170-20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Multimedia home platform Classes 1 2 Basic parameters《数字视频广播 多媒体家用平台 1 2级 基本参数》.pdf GOST R 56170-20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Multimedia home platform Classes 1 2 Basic parameters《数字视频广播 多媒体家用平台 1 2级 基本参数》.pdf
  • GOST R 56171-20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Gateway of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T2) Basis parameters Technical requirements《数字视频.pdf GOST R 56171-20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Gateway of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T2) Basis parameters Technical requirements《数字视频.pdf
  • GOST R 56172-2014 Radio stations and repeaters of DMR standard Basic parameters Technical requirements《DMR标准的无线电台和中继器 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pdf GOST R 56172-2014 Radio stations and repeaters of DMR standard Basic parameters Technical requirements《DMR标准的无线电台和中继器 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pdf
  • GOST R 56173-201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of aviation aerospace and defence industries Aerospace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requirement《 航空 航天和国防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航空产品首件.pdf GOST R 56173-201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of aviation aerospace and defence industries Aerospace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requirement《 航空 航天和国防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航空产品首件.pdf
  • GOST R 56174-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es The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Terms and definitions《信息技术 开放式网格服务架构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56174-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es The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Terms and definitions《信息技术 开放式网格服务架构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56175-2014 Casing and tubing for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Recommendation for care and use《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套管和管件 护理和使用建议》.pdf GOST R 56175-2014 Casing and tubing for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Recommendation for care and use《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套管和管件 护理和使用建议》.pdf
  • GOST R 56176-201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of aviation aerospace and defence industries Variation management of key characteristics《 航空 航天和国防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关键特征的变更管理.pdf GOST R 56176-201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of aviation aerospace and defence industries Variation management of key characteristics《 航空 航天和国防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关键特征的变更管理.pdf
  • GOST R 56177-2014 Controlled door closing devices (door closers) Specifications《控制门关闭设备 (闭门器) 规格》.pdf GOST R 56177-2014 Controlled door closing devices (door closers) Specifications《控制门关闭设备 (闭门器) 规格》.pdf
  • GOST R 56178-2014 Modifiers of organic-mineral origin of MB type for concretes mortars and dry mixes Specifications《混凝土 灰浆和干拌混合物的MB类有机矿物源改性剂 规格》.pdf GOST R 56178-2014 Modifiers of organic-mineral origin of MB type for concretes mortars and dry mixes Specifications《混凝土 灰浆和干拌混合物的MB类有机矿物源改性剂 规格》.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