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0530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 “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3.下列对汉代田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田庄内的成员

2、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B.田庄内各生产部门基本具备,可以说就是一个完备微型的社会C.田庄内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D.田庄内的僮仆除了为主人劳作外还必须承担护卫田庄安全的责任4.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A. B. C. D. 5.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 。这段话表明当时: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A. B. C. D. 6.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3、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2 -A. 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 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C. 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 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7. (1567 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 1567 年到 1644 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 3 亿 3 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A. 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 B. 世界市场中心地位牢固C. 古代

4、传统手工业的优势 D. 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我国古代封建城市的功能经历了政治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据此回答 8-10 题8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大体时间是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 长安城的落日 B 宋代东京的辉煌 C 汴河两岸 D 坊墙倒塌以后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C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 、 “

5、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卖翁。 ”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1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3 -A、 B、 C、 D、1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

6、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14、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15、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据此回答 16-18 题:

7、16.24 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C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1720 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机,这个“黄金时机”主要是指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世界大战 B.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进行C.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覆灭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18. 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纺织

8、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C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D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191914 年 2 月,北洋政府农工商部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水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 4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信息的是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 洋货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政府实行了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 B C D20 “1937 年 6 月1949 年 5 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

9、行量增加了 1445 亿倍,物价上涨了 4万亿倍。1949 年 4 月,上海 1000 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 100 家。19471948 年间,天津电修配业由 363 户减为 216 户。 ”材料实际上表明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经济过热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极为艰难C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民族资本急剧膨胀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政局动荡21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A实现民族独立是经济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推翻清朝是开始

10、近代化的先决条件22.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 19241927 年 B. 19371945 年 C. 19451949 年 D. 19491956 年2320 世纪 50 年代,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从侧面表明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三大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241954 年 8 月,中

11、共黑龙江省委报告指出:“群众有的张罗入新社,有的张罗入老社。今年不准备入社的人们,也在积极地酝酿插入互助组。动的面很广,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运动。 ”这里的“运动”实际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 -25中共八大召开后,陈云指出:“宁愿慢一点,慢个一年两年” , “稳当一点” 。这其实是在A消极抵制“一五”计划 B反对冒进倾向C反对公私合营 D反对社会主义改造26某年 10 月 1 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商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 、 “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12、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C “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27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在 1973 年和 1975 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 92%和 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281984 年中国农垦第 1 期载:浙江省黄岩县金清农场土壤含盐量高,历年来柑桔单产徘徊在 1000 到 1500 斤之间。去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场平均亩产达到 2000斤以上,创本场

13、的历史最高记录。这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浙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D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29.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 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 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3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 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

14、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6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31.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32.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

15、,尽去做商贾”33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 25 个,米粮专业市镇 13 个,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 52 个。此外,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材料表明,明清江南地区A以市镇贸易为主 B.市场专业化趋向出现C.农商合作程度高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34.清朝李清芳上奏乾隆帝:“洋船贸易往东洋者十之一,往南洋者十之九,凡江浙闽广四省海关税银多出于此,一加禁遏,则四省海关税额必至亏缺,每年统计不下数十万,其有损于国帑。 ”这表明A.乾隆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江浙闽广四省财政困难C.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35.中国民

16、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36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 B C D 37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7 -“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17、“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 C. D38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3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 生产资料

18、的所有制形式C. 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0. 小麦低产区树起红旗:郓城县宜路乡出现了 3540 斤高产纪录 、 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种稻六万斤 、 第一颗甘薯大卫星:浏阳亩产了五十六万多斤人民日报的上述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农与商的

19、地位随着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图一 仙鹤与松树图二 喜鹊与梅花图三 花瓶与月季花 图四 大象与玉如意- 8 -图五(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 ,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图一至图四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一幅图用四字词组概括其寓意。 (4 分)(2)依据图五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 分)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

20、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一贾谊论积贮疏(3)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 分)该政策有何影响?(4 分)- 9 -材料三 盐铁官营弊端重重,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更加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于是一种新政策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这种新政策原则运用得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

21、榷商品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尤其是盐商。 材料四 中唐以后, “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等禁令松弛。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导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4)材料三中所涉及的新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4 分)材料五: 图六:19 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图七: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10 -材料六“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

22、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5)依据图六、图七和材料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期以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巨变?(6 分)42.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8 分)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比上一年增长(%)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粮食 棉花上交农业税(亿元)1

23、950 13213 69.2 16.7 55.9 19.11951 14369 103.1 8.7 49 21.691952 16390 130.4 14.1 26.5 27.03(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4 分)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2 分)1958 1965 年全国粮食产量材料二:- 11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8 分)材料三 自 1950 年起的 58 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12 亿美元到 200 亿美元用了29 年。从 200 亿美元到 2 万亿美元用了 29

24、年,其中,从 200 亿美元到 5000 亿美元用了 23年,从 5000 亿美元到 2 万亿美元用了 6 年,20022007 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 年的总和。(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 29 年比前 29 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 分)20022007 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原因主要有哪些?(2 分)- 12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选择题答案 1-5 CBABD 6-10 BCBDC 11-15 BDCCD 16-20 BACBB21-25 ACABB 26-30 CDBDC 31-35 CCBDA 36-40 ABDA

25、B二、非选择题:26.参考答案:(22 分)(1)寓意概括(4 分)2 个即可满分图一:松鹤延年;图二:喜上眉梢;图三:四季平安;图四:吉祥如意(2)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答对任意三个知识点即可) (4 分)(3)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2 分)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 分)(4)官商分利。

26、(2 分)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应试做官。 (2 分)(5)经济结构巨变:(6 分)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国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外国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如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等。27、 (18 分) (1)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 分)影响: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分)(2)变化 1958-1960 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1965 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 年东,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8分)(3)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 分)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 分)-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