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天门市潜江市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年级 12 月联考历史试卷全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2 题,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表明分封制A. 扩大了周王统治B. 开发了边疆地区C. 利于文化认同D. 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王朝通过实施分封制,使周
2、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C 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没有涉及扩大了周王统治,A 项错误。材料强调西周实施分封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没有涉及边疆地区的开发,B 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2.西周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年幼继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理政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 -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嫡长子继承王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
3、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故错误。材料反映了周公旦代理政事,而不是周公旦继承王位,故不是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错误。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正确。西周在王位继承上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综上所述,ABC 错误,D 项正确。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 ,“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A. 官员的选拔以血缘为标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 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秦朝,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
4、制,避免了周朝地方割据的局面的重演,但因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有叛国而无叛郡是指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朝廷;故柳宗元肯定郡县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项正确。官员的选拔以血缘为标准是世官制,与材料肯定郡县制不符,A 项错误。君主专制用王权神授的思想和各种神化崇拜仪典来宣传麻痹人民,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汉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与材料肯定郡县制不符,D 项错误。【点睛】理解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和“有叛国而无叛郡”的内涵,结合柳宗元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评价,即可知道柳宗元肯定郡县制的作用。4.钱穆国史新论中谈到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
5、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 3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这一制度是A. 世官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民社会” 、 “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科举制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 项正确。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材料强调科举制不符,A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选官时强调血缘出身和家世门第,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察举制是指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平民社会” 、 “
6、跃登上第”等,结合选官制度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是科举制。5.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其依据是A. 军机处设在宫内,由汉人组成B. 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C.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D.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D 项正确。军机处的官员是由满汉族官员组成,故 A 项错误。B 项是军机处的特点,但与题意设问不符,故错误。C 项是军机处的作用,但与题意设问不符,故错误。6.下
7、图为园明园遗址遗留的残迹,如今仍默默地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这一罪行发生于- 4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圆明园,大肆抢劫珍宝,抢劫过后放火烧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故 B 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 1840-1842 年,没有涉及火烧圆明园的史实,A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 1894-1895 年,没有涉及火烧圆明园的史实,C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 1900 年,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无关,D 项错误。
8、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次大爆炸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故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A 项错误,B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项错误。8.下图是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描绘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人形象的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甲午中日战
9、争- 5 -A. 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B.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C. 掀起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D. 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中的穿着可知,身穿官服的是清朝官员,士兵是日本,日本人用手抓住中国的头发,并把中国拉倒,故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A 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 项错误。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 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战败,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项错误。9.外国史学界把某次侵华战争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次侵略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项正确。鸦片战争是 1840-1842 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材料不符,A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 1856-1860 年,英法直接出兵,俄美是帮凶,先后迫使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与材料不符,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 1894-1895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C 项错误。- 6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体现的原则是A. 三权分立B. 自由平等C. 民主共和D. 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实行人民主权原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D 项正确。三权分立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三权分立,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A 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自由是指,人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人民一律平等,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B 项错误。民主共和是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与材料强调主权在民不符,C 项错误。11.下列关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说
12、法,符合史实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D.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 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D 项正确。12.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
13、开,这次大会确立的党的任务是A.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 推翻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7 -D. 彻底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故 A 项正确。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建立于 1927 年,与题意时间不符,B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意时间不符,D 项错误。【点睛】本题为识记型选择题,熟悉中共一大的内容即可知道答
14、案。1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出现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国民革命时期D. 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 “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1927 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 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A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
15、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材料不符,B 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14.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 。据此判断该阶段是阶段 作战力量 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 苏北兵团 淮阴、淮安、宝应、高邮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8 -第二阶段 三个纵队 海州、连云港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B. 渡江作战时期C. 战略反攻开始时期D. 战略决战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淮阴、淮安” 、 “以歼灭黄(百韬
16、)兵团为目标” 、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等信息可知是淮海战役,发生于战略决战阶段,D 项正确。重庆谈判和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为争取和平民主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A 项错误。渡江作战发生于 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推翻了国民党统治,B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时期,三军挺进中原,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淮阴、淮安” 、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等,联系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5.五百人会议从 10 个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经抽签各选出 50 人
17、组成。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并且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这样做A. 保障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B. 铲除了贵族的等级特权C.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五百人会议由 10 个部落抽签各选出 50 人组成,削弱了血缘部落氏族贵族的特权,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力,故 B 正确。只有雅典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力,A 项中“城邦居民”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材料强调五百人会议的作用是铲除了贵族的等级特权,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项错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但与材料强调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五百人会议的作用不符,D 项错误。-
18、 9 -16.漫画中“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禁止的对象不包括A. 外邦来的移民B. 战争中被俘的奴隶C. 城邦妇女D. 成年男性公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是没有民主权利的,故 ABC 错误,所以选 D。17.罗马版图的扩张给罗马带来的变化是A. 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B. 从帝制向共和制转变C. 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D. 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公民法已不适应需要罗马统治的需要,所以统治制定了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
19、的法律万民法,故 D 项正确。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指平民的斗争,推动了十二铜表法制定,A 项错误。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完成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故 B 项说法错误。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社会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18.下图中的文字规定,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10 -A. 注重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 、 “民法大全 ”等信息可知,罗马法注重证据的自然法精神,A 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证据,而不是重罪轻罚,B项错误。纵容犯罪是指明知道他
20、是在做犯罪的行为,却不制止,与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证据无关,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护贵族利益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证据,D 项错误。19.下列各项对于英国的近代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 首相是国家的元首B. 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C. 国王可以解散议会D.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A 项错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中,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故 B 项正确,C项错误。在英国君主立宪中,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 项
21、错误。【点睛】本题为知识型选择题,熟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紧扣设问要求“正确” ,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1 -20.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最能表现这一民主制度的是A. 英国国王B.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C. 法国众议院D. 德意志帝国宰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结合选项分析,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是世袭的,A 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不符合代议制的内涵,B 项错误。法国众议院的议员由
22、民众选举产生,符合代议制的内涵,C 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宰相是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符合代议制的内涵,D 项错误。【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代议制的内涵,二是逐一分析选项的内容,找出符合代议制内涵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本卷共 2 小题,21 题 22 分,22 题 18 分,共 40 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 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在建立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
23、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虽然帝国统治困难重重,罗马帝国依然延续了好几百年。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列举宋朝加强这种“政治制度”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罗马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维护统治的有力支柱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一力支柱的演变。【答案】 (1)结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宋朝:君主专制: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中央集权:收兵权,把- 12 -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收行政权,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收财权,地方赋税一小
24、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有力支柱:罗马法;演变: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完善。【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即可知道该“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关于宋朝将“地方权力归于中央”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方面分析作答;关于宋朝将“中央权力归于君主”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设立二府三司方面分析作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虽然帝国统治困难重重,罗马帝国依然延续了好几百年”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维护统治的有力支柱是罗马法。关于罗马法的演变,结合
25、所学知识可从形式、法律保护的对象、体系等方面说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 U 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 1920 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就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2006 年在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 ,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并存的。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特征时间 事件 回答1840-1842 年 鸦片战争
26、1856-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 条约内容沉沦1900-1901 年 八国联军侵华- 13 -转折1901-1923 年 新曙光 表现1924-1927 年 国民革命运动1927-1937 年 国共十年对峙1931-1945 年 抗日战争 胜利意义上升1946-1949 年 解放战争回答:(1)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出新曙光的表现(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答案】 (1)马关条约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新
27、曙光表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答出其中 2 点即可)(2)胜利意义: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对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可知指代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关于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割地、赔款、通商、设厂方面回答即可,关键是识记课本知识。根据材料“1901-1923 年” 、 “新曙光”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代的内容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其主要意义即可。(2)根据材料“1931-1945 年” 、 “抗日战争”等信息可知是指抗日战争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可从对中国、对世界方面分析作答,关键是识记课本知识。- 14 -【点睛】本题主要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相关内容,学生熟悉课本知识,理解材料,紧扣设问逐一解答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