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19.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B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A_;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_D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C_。,解析:(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使试管预热,可有效防止试管炸裂,后集中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可防止污染药品且便于取用;(3)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可以防止液体溅出;(4)由于
2、水能附着在玻璃上(即水为玻璃的浸润液体),所以与玻璃接触的部位水面升高,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液体的实际体积最为接近。,20.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1)请你判断X是_氧气_。 (2)请你回答:因参加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氧气_。,(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做法是_对着玻璃(镜子)呼气_。 (4)请你分析: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_氮气体积分数减小,并不是氮气的总体积减小了,而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的_。,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X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少,说明人在呼吸中主要消耗了这种
3、气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可知这种气体是氧气,即人体新陈代谢中消耗的气体是氧气。水蒸气遇冷容易凝结,可以向冷的物体上呼气,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选择光滑的冷体,如玻璃、镜子等。氮气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所以氮气的体积并没有减少,可从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体积增加来解释氮气体积分数的减少。,第二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3)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填编号)。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b_(填“a”或“b”)端通入。,解析:(1)仪器是试管,仪器是锥形瓶。(2)用二
4、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并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选用发生装置A,关闭A中的止水夹,则产生的气体将液体压到多孔塑料片以下,反应即停止,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首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因此正确顺序是;E装置是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因此气体从b端通入。,第三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B和C_; (3)A和B两种粒子的_最外层电子数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
5、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离子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1,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B和C;(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
6、,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第五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解析: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的BC与生成的B的质量之比为54,则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为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生成A2C的质量为18g。,解析:(1)锥形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2)托盘天平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所以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27.6g(20g5g)2.6g;(3)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气球由于受热膨胀而变大,冷却后会缩小;(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至室温就称量都会造成右边偏重;(5)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1.加热氯酸
7、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g,使其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4.47g。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8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3.5%。,解析:充分反应后,根据生成氯化钾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和,进而计算出氯酸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本题也可以根据生成氯化钾的质量,设氯酸钾的质量为y,列比例式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第六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2)若B装置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装置中出现浑浊,则X气体是_H2_(填化学式
8、),A处黑色粉末是_碳粉和氧化铜_,化学方程式是,解析:如果X气体为CO2,并且D口逸出的气体是可燃性气体,可以判断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若B装置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可知有水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有二氧化碳生成,氢气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另外黑色粉末中也应该含有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装置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a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
9、满水,再将气体从_b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F_(填字母序号)。,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用A装置;氧气验满从氧气的助燃性考虑;(2)根据注射器的作用来考虑优点,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即控制反应速度;(3)使用安全瓶时,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一端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的一端进入,用排水法要从短的一端进入;(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第七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15.2016秦
10、皇岛一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认为_丙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甲烷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与氧气反应不可能生成NH3,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11、从B出来的气体会带出少量的水蒸气,干扰对是否有水生成的判断,所以A、B顺序不能颠倒。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与水蒸气,验证的产物也有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所以实验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生成;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且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因此丁同学的猜想成立。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时,若氧气不充足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应该保证氧气充足。,第八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8.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
12、确的是( D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此现象可说明铜和硝酸银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知硝酸银只与镁发生反应,镁可能刚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铜,可能含有镁,而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硝酸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A、B均错误;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C错误、D正确。,13.2
13、015湖北中考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X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XAg D.X表面有固体析出,解析: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由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B错误;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C正确;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则X表面有固体银析出,D正确。,解析:Fe、FeO、CuO都能与稀硫
14、酸反应,其中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和FeSO4,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O和FeSO4,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SO4继续和Fe反应生成红色的Cu和FeSO4。FeSO4溶液呈浅绿色,由于FeO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FeSO4,故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有Fe,故错误;步骤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甲中无硫酸和CuSO4,固体乙中最多可含有Fe、FeO、CuO、Cu、C五种物质,故错误;若步骤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硫酸,固体乙也可能是Cu,故错误;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只说明溶液甲中含有CuSO4,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uO,但CuO可能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故错误;固体乙呈红色,说
15、明有Cu生成,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Fe和CuO,故正确。,第九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10.下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C ),A.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20时,将3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 D.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解析: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将30g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会有部分碳酸钠不能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A错误;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将30g氯化钠加入
16、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错误;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30之间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应出现交点,C正确;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而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D错误。,(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N_(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_不会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44.4%_(计算结果精确到0.1%)。,解析:(1)图1中甲烧杯
17、底部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说明在该温度下甲溶液饱和,而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因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所得图2中的乙一定不饱和;(2)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20时没有晶体存在,故降温至30也不会出现晶体;(3)50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蒸发溶剂;(2)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18、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c相似;(3)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由于a在t1时溶解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的质量分数,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由于没有给出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4)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a,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因此有50g(150gx)20%,解得x100g。,第十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8.2017沧州一模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C ) A.因为MnO2能加快H2
19、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解析:MnO2虽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但不一定能作其他物质的分解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分解速率,A错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有盐和水生
20、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D错误。,第十一单元 学习效果检测,(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Mg_、_Ba(OH)2(合理即可)_(任举两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_Ba(NO3)2(合理即可)_(任举一例)。,解析:(1)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Cu2;Cu(N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之前,锌和硫酸铜
21、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片表面出现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因锌片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硫酸铜剩余,只含有生成的硫酸锌,则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分别是Cu2、 、Zn2。(2)活动性顺序排在铜之前的金属,可以将铜离子置换出来,如铁、镁等;碱可以使铜离子形成蓝色沉淀,钡离子可以与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如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钡。(3)硝酸钡只与硫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铜反应。,(2)小明同学提出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偏小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有同学对乙装置中的缺陷提出三种
22、改进方案。 A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饱和的CO2水溶液;B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稀溶液;C方案:在广口瓶中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你认为错误的方案是_B_(填字母代号);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没有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小宇同学用图丙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则图丙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请写出其中两点主要缺陷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_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会被碱石灰吸收,造成计算结果偏大_; _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造成计算结果偏大_。,解析:(1)如果装置不漏气向后拉注射器活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松开后注射
23、器活塞回到原位;(2)以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形成碳酸,所以测得的体积会变小;改进方案是:可在水面涂一层植物油,使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或使用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但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3)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会被碱石灰吸收,再者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造成碱石灰的质量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偏多,造成计算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含量偏高。,2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
24、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Ba(OH)2=BaCO32NaOH 106 197 80 x 1.97g y,(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5g1.06g0.8g4.74g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74g。,期末 学习效果检测,解析: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水被消耗,故饱和溶液中的氢氧
25、化钙会析出,溶质质量减小,A错误;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水,溶液的pH增大,但不会大于7,B错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溶液的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C错误;向一定量的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酸性废水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酸性废水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加入的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耗尽,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质量增加,当氯化钙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变,D正确。,(3)反应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Fe2HCl=FeCl2H2_。 (4)D与Y的反应在_炼铁_方面有重要作用。
26、,解析:(1)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D、Y都是氧化物,B、E、G属于单质,X溶液经过反应会得到E,E是红色固体,所以E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A是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B能与X溶液反应生成铜、F和G,F为浅绿色的液体,所以B是铁,F是氯化亚铁,G是氢气;D是氧化物,和氧化物Y反应生成的C也是氧化物,因此D可以是氧化铁,Y是一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D和Y高温反应可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CO或Fe2O3。(2)通过推导可知,氧化铜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化学式为CuCl
27、2、HCl。(3)反应中生成的无色气体是铁和过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4)D和Y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可以用于工业炼铁。,【猜想与假设】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丙同学首先排除了二氧化氮,理由是_二氧化氮为化合物,不是单质_,丙同学认为也不可能是氢气,他的理由是_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_。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丙同学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是: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_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_,观察到的现象是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说明
28、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_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得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加_。,【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_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得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加_。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_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较多的硝酸钾_。,解析:【猜想与假设】由题干可知生成的气体为单质,而二氧化氮为化合物,故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氮;又因为反应物硝酸钾中
29、不含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气体不可能是氢气。【进行实验】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实质上是氧气的验证,可以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看木条是否复燃,可证明是否生成氧气。由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释与结论】白纸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写过字的地方有硝酸钾晶体,硝酸钾受热分解时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地方氧气浓度增大,所以更易燃烧。【反思与评价】由硝酸钾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变大,所以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所溶解的硝酸钾比较多,点燃时生成的氧气也比较多,这样实验更易
30、成功,实验现象更明显。,21.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5g、30g、45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1)第组数据n为_3.6_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解:设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g,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答: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解析: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15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45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所以3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2)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