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10713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4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2 溶解度一、单选题(共 9 题;共 18 分)1.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40%),另一瓶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加一定量的水 B.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C. 降低温度 D. t时蒸发少量水2.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160g,放入 100ml 水中,加热到 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 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C. 降温到 20时,析出的固

2、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 降温到 2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3.欲使某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降温 B. 升温C. 倒出一些溶液 D. 再加足够的溶质2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1时,将 50g 水加入 15g 甲物质中,可得到 65g 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5.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B.

3、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 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D. 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6.在 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则( ) A. 晶体减少 B. 浓度增大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7.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3A. 蔗糖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8.25时 50 克水中最多可溶 10 克 A,30时 50 克水中最多可溶 15 克 B,则 A、B 溶解度相比较为( )

4、A. 无法比较 B. A 大于 B C. A 小于 B D. A 等于 B9.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和,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 对比实验和,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 对比实验和,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 对比实验和,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二、填空题(共 4 题;共 13 分)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可采取的方法是_(写出一种即可);(3)t 2时,将甲、乙各 20g 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4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 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在一定温度下,向 15g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和 8.4g 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40g,则此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_ 12.喜爱阅读的同学发现,化学课本中的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处物质的名称是_,该物质_(填“溶”或“不溶”)于水。处“量的名称”

6、是_,处“单位符号”是_。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_ ; 40 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 ; 40时,要完全溶解 60 g 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_ g; A、B 两点是甲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溶液,要实现 A 到 B 的转化方法是_。 三、综合题(共 2 题;共 8 分)14.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5(1)物质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2)物质 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c 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_; (3)t 2时,用 50g 水配制物质 a 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_

7、g 物质; (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 15.(2016百色)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 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 (3)t 2,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3,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 (4)t 2,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甲物质的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四、实验探究题(共 1 题;共 5 分)616.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 2时,将 30

8、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则所得的溶液为 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 g; (2)t 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序号,下同); (3)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 。 (4)要使 a 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_ 的方法。 7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 【解析】【解答】A、加一定量的水,两种溶液都没有现象,无法区分,A 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不会溶解,而在 10%的不饱和溶液,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会溶解,可以区分

9、,B 符合题意;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而 10%的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可以区分,C 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少量水,有晶体析出,故可蒸发少量水加以区分,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2.【答案】D 【解析】答案:D【分析】根据固体全部溶解来分析 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情况分析降温后的现象【解答】A、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160g,加热到 80,固体全部溶解,可能都是刚好饱和,或不饱和,或者有一种饱和有一种

10、不饱和等情况,故 A 错;B、因为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160g 中没说谁多谁少,所以不能判断谁饱和,谁不饱和,故 B 错;C、由于氯化钠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果质量很少的话,降温后不可能析出,故 C 错;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降温后减小得多,所以一定析出晶体,氯化钠溶解度变化不大,降温后可能析出,也可能不析出,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减小了,溶解不了了就会析出晶体,减小的范围大析出晶体就多3.【答案】D 【解析】【解答】A、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选项方法不

11、一定可行;8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C、倒出一些溶液不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不可行;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可行故选:D【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4.【答案】D 【解析】【解答】

12、A、要比较溶解度大小关系,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A 不符合题意;B、根据溶解度曲线, 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这么没有指明溶液是否是饱和,错误,B 不符合题意;C、根据溶解度曲线,t 10C 时甲的溶解度为 20g,故 t1时,将 50g 水加入 15g 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故只可得到 60g 溶液,错误,C 不符合题意;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要表示溶解度必须说明温度,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是在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t 2时,表示两物质的溶解度

13、相等,那么他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t 1时,甲的溶解度为 20g,表示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20g 甲物质,50g 水中最多溶解 10g 甲物质,15g 甲物质,不能完全溶解;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求出同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曲线可知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多少等,据此分析问题即可【解答】A、从氯化钠的溶解度

14、曲线可知: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所以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完成,故 A 错误;B、由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低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 B 错误;C、由于在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该温度下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故 C 错误;9D、由于在低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因此把 40时饱和溶液降温到 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故 D 正确;故选 D6.【答案】C 【解析】【解答】在 20时,往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

15、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和浓度也不变,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也不改变。所以选 C【分析】本题知道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石蜡融化C、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融化故选 D【分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有的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如生石灰;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8

16、.【答案】A 【解析】【解答】25时 50 克水中最多可溶 10 克 A,所以在这一温度下 A 的溶解度为 20 克30时 50克水中最多可溶 15 克 B,所以在这一温度下 B 的溶解度为 30 克但所给的 AB 的溶解度,是在不同的温度下,所以它们没有可比性故选 A【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9.【答案】A 【解析】【解答】A、对比实验和,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正确;B、对比实验和,变量有水的体积、温度以及颗粒的大小,不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错误;C、对比实验和,变量

17、有水的体积、温度以及颗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10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错误;D、对比实验和,变量有水的体积和颗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错误;故选 A【分析】根据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温度高、颗粒小,则溶解的快,据此解答二、填空题10.【答案】甲 ;升高温 ;饱和;= 【解析】【解答】(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甲;故填:甲;(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故填:升高温度;(3)t 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18、,所以 t2时,将甲、乙各 20g 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t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温度都降低到 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饱和;=【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升温11.【答案】18.4g 【解析】【解答】解:向 15g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和 8.4g 滤液,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40g,设滤液中含硫酸铜

19、的质量为 x,则 = x=2.4g 则滤液中含水的质量为 8.4g2.4g=6g故五水合硫酸铜晶体(CuSO 45H2O)中含水的质量为 15g6g=9g,则含硫酸铜的质量为 9g =16g此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2.4g+16g=18.4g故答案为:18.4g【分析】向 15g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和 8.4g 滤液,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40g,可以计算出滤液中硫酸铜的质量,12.【答案】硫酸亚铁;溶;物质的量;g/mol11【解析】【解答】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处物质是硫酸根和亚铁离子构成的硫酸亚铁,该物质能溶于水;处单位为 mo

20、l,故“量的名称”是物质的量,处是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符号”是 g/mol。故答案为:硫酸亚铁;溶;物质的量;g/mol。【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溶解性表的认识和利用。13.【答案】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解析】【解答】溶解度曲线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由图象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从 40到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不一样,甲变化的更明显一些,所以将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40时,要完全溶解 60g 乙得到饱和

21、溶液,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 , x=150g;要实现 A 到 B 的转化方法是: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故答案为: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分析】找出溶解度曲线交点处对于的横坐标即可;哪个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哪个降温析出的晶体就多;找出 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然后列比例式计算即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 B 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 A 表示的溶液为还有未溶解溶质的饱和溶液.三、综合题14.【答案】(1)降低(2)tt 1(3)25(4)ab【解析】【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22、高而降低;(2)大于 t1时,a 的溶解度在 b 溶解度的上边,即 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c 的溶解度;(3)t 2时,a 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所以 50g 水中最多溶解 25g;(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a 和 b 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1)降低;(2)tt 1;(3)25;(4)ab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考虑;(2)根据在曲线中 a 在 b 的上边考虑;(3)根据 t2时,a 的溶解度考虑;(4)根据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3、2溶解度的变化考虑1215.【答案】(1)乙(2)丙(3)甲(4)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 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2)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t 2,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3,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析出晶体最多(4)t 2甲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 的甲,所以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 25g,形成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乙;(2)丙;(3)甲;(4)饱和溶液【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

24、)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3)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4)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1)饱和;75(2)abc(3)bac(4)降温结晶/冷却结晶 【解析】【解答】(1)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将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最多溶解 25g,则所得的溶液为 75g 饱和溶液;(2)t 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3)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a、b 变为 t1时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 ba,c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低于 a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降温后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4)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要使 a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R ISO 13584-501-2010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Parts library Part 501 Reference dictionary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Registration procedure《工业自动化系统和集成 零件库 第.pdf GOST R ISO 13584-501-2010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Parts library Part 501 Reference dictionary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Registration procedure《工业自动化系统和集成 零件库 第.pdf
  • GOST R ISO 13600-2011 Technical energy systems Basic concepts《工艺能源系统 基本概念》.pdf GOST R ISO 13600-2011 Technical energy systems Basic concepts《工艺能源系统 基本概念》.pdf
  • GOST R ISO 13601-2011 Technical energy systems Structure for analysis Energyware supply and demand sectors《工艺能源系统 分析结构 能源产品供应和需求部分》.pdf GOST R ISO 13601-2011 Technical energy systems Structure for analysis Energyware supply and demand sectors《工艺能源系统 分析结构 能源产品供应和需求部分》.pdf
  • GOST R ISO 13606-1-2011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1 Reference model《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1部分 参考模式》.pdf GOST R ISO 13606-1-2011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1 Reference model《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1部分 参考模式》.pdf
  • GOST R ISO 13606-2-2012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2 Archetype interchange specification《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2部分 原型交换规范》.pdf GOST R ISO 13606-2-2012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2 Archetype interchange specification《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2部分 原型交换规范》.pdf
  • GOST R ISO 13606-3-2012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3 Reference archetypes and term lists《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3部分 参考原型和术语列表》.pdf GOST R ISO 13606-3-2012 Health informatic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Part 3 Reference archetypes and term lists《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记录信息 第3部分 参考原型和术语列表》.pdf
  • GOST R ISO 13626-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Drilling and well-servicing structures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探和生产设备 钻.pdf GOST R ISO 13626-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Drilling and well-servicing structures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探和生产设备 钻.pdf
  • GOST R ISO 13628-2-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Part 2 Unbounded flexible pipe systems for subsea and marine applicat.pdf GOST R ISO 13628-2-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Part 2 Unbounded flexible pipe systems for subsea and marine applicat.pdf
  • GOST R ISO 13628-3-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Part 3 Through flowline (TFL) systems《石油天然气工业 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操作 第3部分 过出管路(.pdf GOST R ISO 13628-3-2013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Part 3 Through flowline (TFL) systems《石油天然气工业 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操作 第3部分 过出管路(.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