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0713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题二溶解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30 分)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 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C. 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 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2.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D. 无法确定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 将水的温度从 20升高到 60 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 增大压强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2、. 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 B.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跟压强成反比C. 温室效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 D. 可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2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B. 在 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在 t1时,10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5gD. 在 t2时,欲将 N 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

3、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10 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 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0% D.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8.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 温度相同 B. 水的质量相等 C. 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D. 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9.20时,往 50g 硝酸钾溶液中加 5g 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

4、和溶液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10.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 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t2时,X 和 Y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Y、Z、XC. Z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D. t3时,在 100g 的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 mg,只有 X 能形成饱和溶液11.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

5、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M 点表示在 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B. 20时,分别在 50 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加热到 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C. 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D. 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13.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 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故 B. 萝卜块

6、质量一定减少 C. 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4.下图是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 t1时,100g KNO 3饱和溶液中含有 20g KNO3C. t2时,KNO 3的饱和溶液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 温度高于 t2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 NaCl 的溶解度15.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 蒸发掉 1 g 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 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 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 加入少量水,没

7、有固体析出二、填空题(共 5 题;共 16 分)16.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硝酸钾溶液的三种方法是_,蒸发溶剂,_17.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 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有关由此可见,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_温_ 压518.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_ (2)通过实验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与实验进行对比,实验的烧杯中需加入_ 和

8、_ 19.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2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这说明在_时,_水中最多可溶解_硝酸钾三、综合题(共 3 题;共 11 分)21.下表是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31.663.91101692466(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_. (2)20 时,在装有 5 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 10 g 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9、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 60 ,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 22.(2011镇江)固体酒精因方便、安全而受到野外用餐者的喜爱其制作主要过程如下:将醋酸钙溶液溶于适量水配制成饱和溶液,向该溶液中慢慢加入酒精,揽匀,即制得固体酒精060时,醋酸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见下表):温度() 0 1020 30 40 5060溶解度(g) 37.43634.733.833.2X 32.7(1)将醋酸钙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醋酸钙、_或_;(2)10时,要配制 68g 醋酸钙饱和溶液,需无水醋酸钙_g;(3)利用表中数据确定 x 值

10、的方法是_23.(2016柳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该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对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3)A 点表示甲物质在 40时的不饱和溶液若在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饱和状态需_7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溶液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能析出晶体,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B、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能析出晶体,例如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

11、度时,大部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正确;D、溶液不达到饱和时是不可能析出晶体的,故错误。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溶液方面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答案】C 【解析】 【 分析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解答】在温度和溶剂都不发生变化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会溶解,原饱和溶液不发生变化,所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不变故选 C3.【答案】D 【解析】【解答】

12、A、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加快了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A 选项可以;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后,增大了固体与溶剂水的接触面积,会加快硝酸钾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所以 B 选项可以;C、加入硝酸钾固体时不断搅拌能使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也使硝酸钾固体与水分子碰撞接触机会增多了了,加快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 C 选项可以;D、固体的溶解能力受压强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增大压强不会加快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8D 选项不可以所以选 D【分析】此题是属常识性训练题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即可,强调压强不能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4.【答案】B 【

13、解析】【 分析 】 A、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考虑;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考虑;C、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考虑;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在低处聚集有二氧化碳,所以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故 A 说法正确;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故 B 说法错误;C、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所以温室效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故 C 说法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B【 点评 】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了解了气体的溶解度的

14、影响因素5.【答案】D 【解析】【解答】解: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即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故选 D【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在 t1时,125g 甲物质的

15、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5g,不是 100g;故选项错误;D、在 t2时,欲将 N 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 D【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在 t1时,甲溶液和乙溶9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在 t1时,125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5g,不是 100g;在 t2时,欲将 N 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正确7.【答案】D 【解析】【解答】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16、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以 D 正确【分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在同一温度下比较,错误,B: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 错误,C: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7.5%,C 错误.D 正确8.【答案】A 【解析】【解答】解:要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需要控制在相同的温度下,可以比较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食盐和蔗糖的质量的大小,可以比较相同量的食盐和蔗糖全部溶解需要的水的质量,颗粒大小不需要控制故选 A【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物质的溶解性,需要控制变量9.【答案】A 【解析】【 分析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

17、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解答】A、20时,往 50g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5g 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A 答案正确;B、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B 答案不正确;C、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C 答案不正确;D、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D 答案不正确故选 A【 点评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让题意中的文字叙述迷惑你,一定要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作答10.【答案】D 【解析】【分析】

18、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10【解答】A、由于在 t2时,X 和 Y 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A正确;B、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YZX,故 B 正确;C、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Z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故 C 正确;D、由于在 t3时,物质的溶解度:XY=mg,Zmg,因此在 100g 的水里分别加入

19、三种物质各 mg,Y 和Z 形成的都是饱和溶液,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11.【答案】D 【解析】 【 分析 】 A、根据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必须规定好了溶质和温度来考虑问题;B、根据所给信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来回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与温度的关系考虑;D、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考虑 【 解答 】 【解答】A、对于同一溶质、同一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 A 错误;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B 错误;C、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溶质的饱和溶液

20、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升温(或降温),故 D 正确故选 D【 点评 】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质量分数比较的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12.【答案】D 【解析】【 分析 】 A、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B、根据 40甲和乙的溶解度考虑;C、根据 40甲和乙的溶解度考虑 50g 溶质是否全部溶解考虑;D、根据 20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考虑【解答】A、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M 点表示在 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 A 说法正确;11B、40甲和乙的溶解度分别为 50g 和 40g,所以

21、50g 水中最多溶解甲 25g,溶解乙 20g;所以在 50 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故 B 说法正确;C、40甲和乙的溶解度分别为 50g 和 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 甲,溶解 40g 乙,所以在 100 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其中乙并没有全部溶解,只溶解了 40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大于乙,故 C 说法正确;D、20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 100g 水中溶解的溶质相等,又因为开始加入的溶质和溶剂相等,所以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析出固体的质量是相等的,故 D 说法错误

22、故选 D【 点评 】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的意义,知道根据溶解度大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否相等13.【答案】C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的含义可知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A 正确;B、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所以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故 B 正确;C、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但不一定全部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故 C 错误;D、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故

23、 D 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B、根据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进行解答;C、根据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但不一定全部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进行解答;D、根据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饱和食盐水会将萝卜中的水分吸收,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进行解答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然后结合溶液的变化进行具体的分析14.【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故 A 错误;12B、在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0g,即在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0g 硝酸钾,故 B 错误

24、;C、在 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即在 t2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 错误;D、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温度高于 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 D 正确;故选 D【 分析 】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C 【解析】【解答】不饱

25、和溶液蒸发水,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析出固体;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所以 A、B、D 错误【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因此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二、填空题16.【答案】增加溶质硝酸钾;降低温度【解析】【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硝酸钾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硝酸钾、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故答案为:增加溶质硝酸钾;降低温度【分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

26、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7.【答案】压强;温度;低;高【解析】【解答】解: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低温和高压13故答案为:压强;温度;低;高【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18.【答案】蓝色;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50mL 冷水;0.5g 硫酸铜粉末【解析】【解答】(

27、1)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蓝色;(2)通过对比实验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3)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与实验进行对比,实验的烧杯中需加入 50mL 冷水和 0.5g 硫酸铜粉末故答案为:(1)蓝色;(2)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3)50mL 冷水,0.5g 硫酸铜粉末【分析】根据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温度高、颗粒小,则溶解的快,依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19.【答案】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解析】【解答】解:大多数物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28、和溶液,由曲线可知,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分析】极少数数物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20.【答案】60;100g;10g 【解析】【解答】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因此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 这说明在 60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10g硝酸钾故答案为:60100g 110g【分析】固体溶解度的四个条件是:一定温度、100g 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是 g),这四个条件缺一

29、不可理解了溶解度的意义此题不难作答三、综合题21.【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饱和;12 14【解析】【解答】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 时 5gKNO3不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升至 60 ,全部溶解,溶质 5g,溶剂 1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5:10=1:2【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 31.6g 可计算出 10g 水中最多溶解 3.16g,所以得到饱和溶液;升至 60 ,全部溶解,溶质 5g,溶剂 1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5:10=1:222.【答案】(1)升温;恒温蒸发浓缩(2)18(3)

30、作图,通过描点得到溶解度曲线找出 50时醋醴钙的溶解度【解析】【解答】解:(1)要使醋酸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蒸发水分的方法,所以本题答案为:升温,恒温蒸发浓缩;(2)10时醋酸钙的溶解度为 36g,指的是在 10时 100g水中含有 36g 醋酸钙形成饱和溶液,设需要醋酸钙的质量为 x,则有 ,解得 x=18g,所以本题答案为:18;(3)溶解度曲线能表示出各温度下醋酸钙的溶解度,所以可以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作出溶解度曲线,然后查找,所以本题答案为:作图,通过描点得到溶解度曲线找出 50时醋醴钙的溶解度【分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醋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使其不饱

31、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水分和升高温度的方法,根据 10时醋酸钙的溶解度为 36g 即可求出配制 68g 醋酸钙溶液所需要的醋酸钙的质量,溶解度曲线能表示出各温度下醋酸钙的溶解度23.【答案】(1)甲(2)20;20%(3)降低温度【解析】【解答】解:(1)该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故答案为:甲;(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20,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对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故答案为:20;20%;(3)A 点表示甲物质在 40时的不饱和溶液,若在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饱和状态需降低温度;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由该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20,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对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0%;A 点表示甲物质在 40时的不饱和溶液,若在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饱和状态需降低温度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C29 C29M-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 Unit Weight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体密度( 单位重量 )和空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29 C29M-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 Unit Weight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体密度( 单位重量 )和空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29 C29M-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ldquo Unit Weight&rdquo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的体积密度 (单位重量) 和空隙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29 C29M-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ldquo Unit Weight&rdquo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的体积密度 (单位重量) 和空隙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29 C29M-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x201c Unit Weight&x201d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的体积密度(单位重量)和空隙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29 C29M-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x201c Unit Weight&x201d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的体积密度(单位重量)和空隙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29 C29M-2017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x201c Unit Weight&x201d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松密度(单位重量)和孔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29 C29M-2017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 (&x201c Unit Weight&x201d ) and Voids in Aggregate《集料松密度(单位重量)和孔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293 C293M-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的弯曲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使用中心负荷简支梁)》.pdf ASTM C293 C293M-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的弯曲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使用中心负荷简支梁)》.pdf
  • ASTM C293 C293M-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挠曲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采用中心点负荷的单梁)》.pdf ASTM C293 C293M-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挠曲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采用中心点负荷的单梁)》.pdf
  • ASTM C293 C293M-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使用中心点加载的简支梁)》.pdf ASTM C293 C293M-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使用中心点加载的简支梁)》.pdf
  • ASTM C29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抗弯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中心点荷载简支梁法)》.pdf ASTM C29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混凝土抗弯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中心点荷载简支梁法)》.pdf
  • ASTM C293-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pdf ASTM C293-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Using Simple Beam With Center-Point Loading).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