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A 欺侮 w 嘱咐 f 怠 di慢 撺掇 cun duo 凫 f水B 踊跃 yng yu 屹 y立 白羊肚 d 糜 mi 子 油馍 m C 眼眶 kung 亢 kng奋 晦 hu暗 羁绊 j bn 蓦 m然D 冗 rng杂 戛 g然而止 磅礴 png b 神龛 kn 渺 mio远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脑畔 挑衅 褪色 酝藻 燎原 潦草 世外桃源 B争讼 瞳仁 怅惘 干燥 烦燥 噪音 大彻大悟 C磅礴 束缚 震撼 战栗 颤栗 锵然 张
2、灯结彩D斡旋 幽悄 幅射 点缀 辍学 棹着 垂珠联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说书先生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精彩绝伦处让人叹为观止。B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C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慎行,永葆共产党员本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
3、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D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社戏-鲁迅-呐喊-散文B.
4、回延安-贺敬之-贺敬之诗选-抒情诗C.安塞腰鼓-刘成章-人民日报-散文D.灯笼-吴伯萧-吴伯萧散文选-散文7、诗文名句默写(7 分)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 ,悠悠我心。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挑兮达兮, 。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8、名著阅读。(4 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 ,比不真诚的“懂” ,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上面文段选自_ 。这封信由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
5、诚。信中父亲还要求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的习惯。29、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下列句子够成排比句(3 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 , , ;, , ;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从大自然的一副副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二、阅读理解(44 分)(一)诗歌鉴赏(4 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胡:为什么。 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中露:露中,露水之中。10、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 分)11、这首诗表达作
6、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 17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
7、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4 分)(1)渔人甚异之( ) (2)欲穷其林( )(3)屋舍俨然 ( ) (4)老人引杨氏入山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请以军礼见C、杨氏谢而从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
8、纷。(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15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发现桃花林 离开桃花源 “”的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4 分)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 (3 分)3(三) 阅读下文,完成 1719题。 (共 11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9、。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
10、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
11、你,你爸” “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
12、阵酸,一阵阵疼第 2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 “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
13、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1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4 分)41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3 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19.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题。 (12 分)世界还很年轻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
14、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
15、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
16、睡着了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
17、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 ”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 “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 ;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
18、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5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
19、那样: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20第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3 分)21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3 分)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3 分)23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3 分)三、写作(50 分)24请以那句话,说得有点_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将标题补写完整(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2)
20、表达真情实感;(3)请勿套作,不得抄袭;(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5)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1.A 2.C 3.A4、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 一面对二面,在“保持”前加“能否” 。B 缺少主语,去掉“从中”或“使” 。C“的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 。D 正确。据此,答案为 D。5、B 6、A7、骄阳似火,绿树成荫,书写着盛夏的热烈, 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燃出秋天的色彩.9、傅雷家书 莫扎特 傅聪 干净10、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 “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
21、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11、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12 (1)惊异,诧议。这里是“对感到惊异” (2)尽 (3)整齐的样子 (4)带领13A614 (1)香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2) 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15 行踪 进入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人物对话 16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
22、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17. 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父亲
23、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父亲因女儿给他飞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18.示例一: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示例二:正面(直接)描写。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19.从情节上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
24、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四)20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 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21 “竟然” ,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22示例:(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 (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容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 (5 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23 (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