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10801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仪征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生物测试1.关于细胞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乳糖和纤维素水解产物都为葡萄糖 B. 脂肪、磷脂、维生素 D 都难溶于水C. DNA 多样性主要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结构式为 CONH【答案】B【解析】【分析】1、1 分子乳糖水解产生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半乳糖,1 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生 2 分子葡萄糖,1 分子蔗糖水解产生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等。3、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

2、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DNA 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1 分子乳糖水解产生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半乳糖,A 错误;脂肪、磷脂、维生素D 都属于脂质,都难溶于水,B 正确;DNA 分子的多样性与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不同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均为为双螺旋结构,C 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结构式为-CO-NH-,D 错误。故选 B。2.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B. 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

3、构成C. 与基因表达有关 的结构有 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 AT、GC 之间的互补配对D. 在 a 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 b 内能将葡萄糖分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些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内的结构,其中有中心体和叶绿体,可能是低等植物,其中中心体无膜结构。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在 a、b 中可直接进- 2 -行基因表达。其中在 f 中进行翻译不能发生 AT、GC 之间的互补配对。线粒 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考点:本题考查了电镜与光镜观察的区分,考查了细胞中重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考查 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3.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 甲图中若 a、b、c 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B. 乙图中若 a、b 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 c 表示细菌,d 表示原核生物C. 丙图中若 a 表示体液,则 b、c、d 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D. 丁图中若 a 表示生态系统,则 b、c 分别表示种群、群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若 a、b、c 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的细胞应同时具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这三种结构,只有低等植物细胞符合该条件,A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中的一种,

5、B 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 错误;生态系统是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而群落又是由该环境中所有的种群构成的,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有关酶的曲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温度过低和过高酶都会失活B. 探究 pH 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可得到乙图曲线- 3 -C. 在丙图中的 P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 丁图中若在 P 点增加酶的量,则最终产物的量也会随之增加【答案】C【解析

6、】【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甲图所示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 50,而唾液淀

7、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所以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另外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而酶不会失活,A 错误;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在 7 左右,而乙图曲线所示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为 1.5,所以探究 pH 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能得到乙图曲线,B 错误;在丙图中的 P 点前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所以 P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 正确;丁图中若在 P 点增加酶的量,其反应速率加快,而最终产物的量不变,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酶促反应,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

8、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试剂颜色或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基绿溶液为绿色,重铬酸钾溶液为橙色B. 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篮变绿再变黄C. 用斐林试剂验证蔗糖是非还原糖时,最后观察到的溶液颜色为无色D.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后加入等量的 A 液和 B 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紫色【答案】A【解析】- 4 -【分析】甲基绿可以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以将 RNA 染成红色;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

9、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甲基绿溶液是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是橙色的,A 正确;CO 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 错误;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而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为浅蓝色的,C 错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后加入 A 液 1mL,再加 B 液 3-4 滴,颜色由蓝色变为紫色,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书本上常见的颜色反应的鉴定实验,识记不同的试剂的颜色以及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区别有些试剂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用法。6.如图所示的某条多肽链中有 3 个甘氨酸(位于第 8、20、23 位)参与其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多肽至少含有 N 原子和

10、O 原子各 30 个B. 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 540C. 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 3 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一个不是多肽D. 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则它只能构成一种蛋白质分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多肽链中 N 原则的个数至少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氨基酸的个数相同,O 原子的个数=组成肽链的氨基酸中的 O 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目;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脱去的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3、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链中甘氨酸的位置是位于第 8、20、23 位,因此水解掉 3 个甘氨酸

11、会形成 4 个肽链和 3 个氨基酸;4、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 5 -有关系解:A、该多肽链是由 30 个氨基酸形成一条碳链,至少含有 30 个 N 原子,至少含有30229=31 个 O 原子,A 错误;B、该多肽链由 30 个氨基酸组成,脱去的水分子数=301=29,因此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 1829=522,B 错误;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 3 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是 4 条肽链中,第 21、22 号氨基酸是二肽,C 正确;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也会改变,D错误故

12、选:C点评: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细胞失水过程中内溶液的浓度高于内溶液的浓度B. 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 Na+C. 图丙曲线 1 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 3D. 图丁中的是 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结构【答案】A【解析】若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才会失水,因此该细- 6 -胞失水过程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

13、A 正确;由图可知,图乙(b)所示的物质运输过程有载体蛋白参与,还需要消耗 ATP,故该物质由细胞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内,有糖蛋白存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而图乙(a)中 Na+浓度细胞外高,细胞内低,图乙(b)所示过程的 Na+浓度不符合乙图中(a)的 Na+浓度,B 错误;当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下降,不可能是 3,最可能是4,C 错误;该过程为翻译过程,由于模板是同一条 mRNA,所以最终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结构,D 错误。【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的分析,考查质壁分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影响酶催化的因素、翻译等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

14、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的能力。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2 个不同的物镜(10、40)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2 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 b 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 b 条件下大B. 若不改变载玻片的位置,则 a 条件下比 b 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C. 由 b 条件转变为 a 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 若 b 条件下视野中充满彼此相连的 64 个细胞,则 a 条件下视野中大约可观察到 4 个细胞【答案】D【解析】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图甲中

15、,a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较 b近,因此 a 条件下物象的放大倍数较 b 条件下大,视野的亮度比 b 条件下暗,看到的细胞数比 b 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B 项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实物在视野的左下方,由 b 条件转变为 a 条件下观察时,即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C 项错误;b 条件下的放大倍数为 10 倍的目镜放大倍数,a 条件下的放大倍数为 40 倍的目镜放大倍数,若 b 条件下视野中充满彼此相连的64 个细胞,则 a 条件下视野中大约可观察到 64(10 倍的目镜放大倍数40 倍的目镜放大- 7 -倍数) 24 个细

16、胞,D 项正确。【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关系。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 1010 的放大倍数下看到 8 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 1040 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 2 个。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 1010 的放大倍数下看到 64 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为 1040 的放大倍数后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 4 个。9.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 破伤风杆菌和大肠杆菌能进行过程C

17、. 人体中进行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 过程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答案】D【解析】过程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只有反应(有氧呼吸的二三两个阶段)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 错误;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C 错误;过程是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马铃薯块茎和甜菜的块根可以进行,D 正确。【点睛】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明白过程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10.图是关于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 -A. 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是通过基因

18、严格的调控来实现的B. S 期的 DNA 复制和染色体加倍为 M 期进行物质准备C.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将会使处于 G0期的记忆细胞激活D. 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需原癌细胞基因的严格调控,A 项正确;S 期进行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 M 期进行物质准备,但此时染色体不加倍,B 项错误;记忆细胞对抗原保持一定的记忆能力,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故 C 项正确;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如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细胞分裂速度加快,温度

19、低则减慢,D 项正确。11.若“PQ”表示由 P定能推理得出 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 P 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Q 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P 表示父亲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Q 表示女儿患有该病C. P 表示某生物为单倍体,Q 表示该生物体细胞中含 1 个染色体组D. P 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 表示该生物性状发生了改变【答案】B【解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父亲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其致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所以女儿一定患有该病,B 正确

20、;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 9 -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D 错误。12.图 1、图 2 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两个细胞都能产生两种子细胞B. 图中两个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 图中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都相同D. 图中两个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图 1 细胞有同源染色休,无联会现象,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图 2 细胞没有同源染色

21、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故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图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图 2 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ABdY 和 aBdY, A 正确;图 2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 错误;图 1 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同时存在 A、a 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图 2 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故同时存在 A、a 的原内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 错误;图 1 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 2 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 错误,故选 A。1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探索历程符合事实的是A.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B

22、.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萨顿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 RNA 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答案】B【解析】格里菲思依据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 型活细菌转化成 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但他并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物质,A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 10 -制方式的假说,B 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

23、尔根用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错误;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 复制过程,从而对传统的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D 错误。 14.现用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与 aabbcc 的个体杂交得到 F1,将 F1与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出现的四种基因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基因型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数目 203 196 205 199A. 测交结果说明 F1产生 abc、ABC、aBc、AbC 四种类型的配子B. 测交后代四种基因型一定对应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1:1:1:1C. 据实验结果推测 A 和 C 在同一染色体

24、上,a 和 c 在同一染色体上D. 若让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Cc 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2【答案】B【解析】依题意,F 1的基因型是 AaBbCc,隐性亲本 aabbcc 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 abc,用测交后代的四种基因型减去 abc,即为 F1产生的四种类型的配子:abc、ABC、aBc、AbC,A 项正确;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定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故 B 项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基因 A 和 C、a 和 c 总是同时出现,由此可推测 A 和 C 在同一染色体上,a 和 c 在同一染色体上,C 项正确;根据 C 项分析可知,基因

25、型为 AabbCc 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 1/2AbC 和 1/2ab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基因型有 AAbbCC 和aabbcc,所占比例为 1/21/21/21/21/2,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及应用,明确测交可用来鉴定 F1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5.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 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很快引起该种群的进化B. X 表示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Y

26、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Z 表示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通过 Z 环节【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中的“X、Y、Z 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从图中分析可知,X、Y、Z 分别表示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小鼠性状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故不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进化,A 错误;X 表示可遗传变异,除了

27、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外,还有基因重组,B 错误;Y 表示自然选择,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Z 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小鼠的进化过程为素材,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血浆中含有 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C. 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D. 剧

28、烈运动时,血浆 pH 仍保持相对稳定与 HCO 、HPO 等离子有关【答案】B【解析】- 12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3、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液增多

29、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因素有过敏、肾炎、损伤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吸水,引起因素有毛细淋巴管受阻和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详解】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 正确;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错误;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C 正确;剧烈运动时,血浆 pH 仍保持相对稳定与缓冲物质 HCO3-、HPO 42-等离子有关,D 正确。 故选 B。17.下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

30、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B. 刺激 M 处,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答案】A【解析】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但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 13 -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单向的,A 错误;刺激 M 处,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腓肠肌,引起腓肠肌收缩,此过程需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B正确;刺激腓肠肌,产生的兴

31、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后,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再传到腓肠肌,在此过程中,兴奋先后从 M 点传到 N 点,所以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进而导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D 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有关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图示中提取关键信息,将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8.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

32、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是细胞、细胞、细胞和细胞B. 过程 II、III 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 VII 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C. 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的增殖分化D. 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共同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细胞是吞噬细胞,细胞是 T 细胞,细胞是 B 细胞,细胞是记忆细胞,细胞是浆细胞;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是细胞和细胞,A 错误;过程 II、III 是抗原的呈递构成,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 VII 是抗原与抗体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 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

33、灭该抗原主要依靠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 错误;B 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 III 共同作用,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9.下列是生长素发现实验各阶段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有关组合正确的是- 14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表中鲍森-詹森的实验与拜尔的实验过程颠倒了,鲍森-詹森进行的是单侧光下生长素能够透过琼脂片的实验,而拜尔进行的是在黑暗条件下将尖端切下来,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的实验。因此组合

34、正确。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15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提到,这片森林不受外力干扰,因此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升高最后达到稳定,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在增多的过程中总光合产量不断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总光

35、合产量也达到稳定,正确,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群增多,生物的呼吸问题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稳定,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应变化。21.下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 B 为葡萄糖,则 C 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B. 若 C 为 RNA,则 B 为核糖核苷酸,A 为 C、H、0、NC. 若 C 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 B 可能为氨基酸D. 若 B 为脱氧核苷酸,则 C 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核糖体中【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若 B 为葡萄糖,则 C 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糖原,A 项错误;若 C 为RN

36、A,则 B 为核糖核苷酸,A 为 C,H,O,N,P,B 项错误;若 C 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 为蛋白质,B 为氨基酸,C 项正确;若 B 为脱氧核苷酸,则 C 为 DNA,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但不存在于核糖体中,因核糖体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D 项错误。考点:蛋白质的功能、核酸的分子组成、种类及功能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掌握细胞中几种主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基本组成单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种子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萌发时休眠时B.

37、 人体细胞内 O2/CO2:线粒体内细胞质基质内C. 细胞中 RNA/核 DNA:生长旺盛细胞衰老细胞D. 叶绿体中 C3/C5: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 16 -【答案】AC【解析】【分析】1、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1)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 (2)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氧气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从线粒体产生后进入细胞质基质。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 ATP 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

38、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的含量变化。【详解】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多,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比休眠时高,A 正确;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故同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人体细胞内 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 错误;代谢旺盛的细胞,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通过转录产生的 RNA 量比衰老细胞多,而代谢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核 DNA 含量基本相同,因此,细胞中 RNA /

39、DNA 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高,C 正确;暂停光照时,光反应停止,C 3的还原减慢,但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故 C3的含量增加,C 5减少,所以叶绿体中C3/C5的比值,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D 错误。故选 AC。23.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 Aa 的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 a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B. 该育种过程会使小麦种群的 a 基因频率逐渐减小C. 若使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目的D. 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或幼苗【答案】BC【解析】- 17 -【分析】关于“单倍体育种”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40、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2)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子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详解】F 1中出现性状分离,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没有发生基因重组,A 错误;该育种过程由于不断淘汰 aa,所以会使小麦种群的 a 基因频率逐渐减小,B 正确;当选育显性的优良性状时,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使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目的,C 正确;二倍体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故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

41、苗,D 错误。故选 BC。24.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B. 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C.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 若该免疫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A 正确。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B 错误。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

42、质是抗体,效应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C 错误。效应 T 细胞进行细胞免- 18 -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D 错误。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稳态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C. 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答案】BCD【解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

43、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 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一般用抽样检测法,B 正确;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这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因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正确;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确。26.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 LDL 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

44、进入溶酶体的途- 19 -径是:2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 pH 为 5 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3)图中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4)如果将 RNA 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发现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_。【答案】 (1)细胞膜(生物膜) 脂质 胞吞(内吞)(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14 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 左右,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3)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增大 减少【解析】试题分析: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

45、液中脂质的运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 “消化系统”核仁与某些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解:(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2)溶酶体中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内质网)4(高尔基体)溶酶体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 pH 为 5 左右,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 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

46、到细胞质基质中,水解酶活性降低,不会引起细胞损伤(3)溶酶体与内质网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的小泡融合,体现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4)核仁的大小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将 RNA 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细胞的核仁区域中,则核仁不能合成核糖体 RNA,核糖体数量减少故答案为:(1)细胞膜(生物膜) 脂质 胞吞(内吞)(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14 细胞质基质的 pH 为 7.0 左右,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 20 -(3)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增大 减少考点: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4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27.图 1 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 C、H、O 的变化,图 2 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 1 甲过程中“”是_,其在_(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_(答具体结构)。(2)图 2 中细胞器 a 是 _,物质是_。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_(用字母表示)。(3)以测定 CO2 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温度/项目5 10 20 25 30 35光照条件下 CO2 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48、 3黑暗条件下 CO2 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温度在 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填“增加”或“减少”)。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 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 14 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 的量为_mg。【答案】 (1). O2 (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3). 第三 (4). 线粒体内膜 (5). 液泡 (6). 丙酮酸、H (7). c、d、e、f、(b) (8). 增加 (9). 19- 21 -【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为光合作用,乙过程为有氧呼吸,则甲图的“I”表示水的分解产物氧气;产生场所为类囊体薄膜上;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用于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分析题图 2 可知,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分,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液泡吸收水分,则细胞器 a 为液泡;为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物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绿体需要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线粒体外,还要从外部获得,产生的氧气除了提供给线粒体,还要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则图中可以完成的过程有:b、c、d、e、f。(3)分析表各种数据,光照条件下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而黑暗条件下的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为呼吸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C 40-135-1987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Shed Fabric Distortion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品工业 遮蔽纺织变形 测试方法》.pdf NC 40-135-1987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Shed Fabric Distortion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品工业 遮蔽纺织变形 测试方法》.pdf
  • NC 40-136-1987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Sisal Fibres Quality Specifications《制造和纺织品工业 剑麻纤维 质量规格》.pdf NC 40-136-1987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Sisal Fibres Quality Specifications《制造和纺织品工业 剑麻纤维 质量规格》.pdf
  • NC 40-137-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pH in Aqueous Extract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工业 含水提取物的PH测定 测试方法》.pdf NC 40-137-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pH in Aqueous Extract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工业 含水提取物的PH测定 测试方法》.pdf
  • NC 40-138-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Weave Level Testing Method《制造和纺织工业 编织水平测定 测试方法》.pdf NC 40-138-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Weave Level Testing Method《制造和纺织工业 编织水平测定 测试方法》.pdf
  • NC 40-139-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 Testing Method《制造和纺织工业 纺织织物渗透性测定 测试方法》.pdf NC 40-139-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 Testing Method《制造和纺织工业 纺织织物渗透性测定 测试方法》.pdf
  • NC 40-14-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Determination of textile fastness to bleaching with hypochlorite《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次氯酸中的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pdf NC 40-14-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Determination of textile fastness to bleaching with hypochlorite《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次氯酸中的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pdf
  • NC 40-140-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Defects and Impurities Content of Cotton Fibres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工业 棉花纤维的瑕疵和不纯度测定 测试方法》.pdf NC 40-140-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Determination of Defects and Impurities Content of Cotton Fibres Testing Methods《制造和纺织工业 棉花纤维的瑕疵和不纯度测定 测试方法》.pdf
  • NC 40-141-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austry Men-s Work Shirts Quality Specifications《制造和纺织工业 男人的工作服质量规格》.pdf NC 40-141-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austry Men-s Work Shirts Quality Specifications《制造和纺织工业 男人的工作服质量规格》.pdf
  • NC 40-142-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Chemical Fibres Sampling and Test Specimen Preparation《制造和纺织工业 商业纤维抽样和测试样本准备》.pdf NC 40-142-1988 Manufacturing and Textile Industry Chemical Fibres Sampling and Test Specimen Preparation《制造和纺织工业 商业纤维抽样和测试样本准备》.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