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10811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吉安市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五校联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 C、H、O、N 元素的有机物均属于生物大分子B. 动物激素均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C. 有些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后,仍可执行其生理功能D. 淀粉、蛋白质、脂肪、核酸都可用于氧化分解,作为生命活动供能的主要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种类、结构和功能、激素本质以及能量供应者等多个知识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常见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和多糖。【详解】氨基酸、核苷酸等含有 C、H、O、N 等元素,但其分子

2、量较小,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 错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有些动物激素例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基因表达产物,B 错误;有些生物大分子,例如 DNA 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其功能不变,C 正确;淀粉、蛋白质、脂肪都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不可作为生命活动供能的物质,D 错误。故选 C。2.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和水绵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

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 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 2 -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 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 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

4、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3、细胞分化前后,核遗传物质相同。3.下列选项中,各字母代表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与所示概念图一定吻合的是( )A. a核酸、bDNA、cA 碱基B. a原核生物、b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C. a个体、b器官、c组织D. a真核生物、b真菌、c乳酸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以及分类,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等知识点。【详解】核酸包括 DNA 和 RNA,但 DNA 和 RNA 都含有 A 碱基,A 碱基不是 DNA 特有碱基,与所示

5、概念图不符,A 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的一种,B 正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个体的前一个结构层次应该为系统,且有些生物例如细菌,不具有器官和组织层次,C 错误;真核生物包括真菌等,但乳酸菌是细菌,不属于真菌,D 错误。故选 B。4.下图为细胞内某类物质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含有核酸的只有细胞核和- 3 -B. 物质 a 经分泌出细胞的过程,说明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C. 与细胞器有直接联系的膜结构有核膜、和D. 动、植物细胞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是【答案】B【解析】【分析】根

6、据图示:为核糖体,为内质网,为高尔基体,为线粒体,为囊泡,为细胞膜。【详解】图中含有核酸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A 错误,都具有膜系统,在物质 a 形成合成与转运过程中,各种成分相互转换,共同将物质 a 合成并转运出去,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B 正确;核膜与细胞器 内质网直接联系, 高尔基体和 细胞膜通过囊泡与内质网间接相连,C 错误;动、植物细胞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是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此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功能不同,D 错误。【点睛】注意核糖体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核糖体也含有核酸,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

7、功能不同,需要特殊记忆。5.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 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但二糖不能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当 U 型管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时,半透膜两侧无渗透压差B. 若半透膜两侧都是蔗糖溶液,则最终液面左侧高于右侧C. 若半透膜两侧都是葡萄糖溶液,则最终两侧液面会平齐D. 整个渗透作用过程中,始终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答案】A【解析】【分析】- 4 -U 型管两侧溶液浓度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浓度差,水分子会由低浓度溶液一侧流向高浓度溶液一侧,发生渗透现象。蔗糖是二糖,不可以通过半透膜,U 型管两侧溶液浓度不相同,会发生渗透现象,葡萄糖是单糖

8、,可以通过半透膜,U 型管两侧溶液浓度相同,最终两侧液面会平齐。【详解】当 U 型管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半透膜两侧仍然是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A 错误,若半透膜两侧都是蔗糖溶液,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左侧浓度高,左侧会吸水,最终液面左侧高于右侧,B 正确;若半透膜两侧都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和水都可以通过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因此最终两侧液面会平齐,C 正确,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因此整个渗透作用过程中,始终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D 正确。故选 A。6.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 M 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 M 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细胞吸收

9、 M 需载体蛋白的参与B. 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 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主动转运D. M 可能是 K+【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跨膜运输方式分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详解】根据题意,细胞对 M 的吸收既不受浓度,也不受通入空气的影响,通入空气,可以提高有氧呼吸强度,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更多 ATP,通入空气后,ATP 增加后,细胞对 M 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其运输方式不是主动运输,增加 M 溶液浓度后,细胞对 M 的

10、吸收依然是3mmol/min,说明限制其运输能力的因素不再是浓度,而是载体蛋白,说明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K +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综上所述,BCD 错误,A 正确。故选 A。- 5 -【点睛】熟记细胞跨膜运输方式以及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以及注意通入空气可影响细胞的主动运输。7. 下列有关某高等动物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 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 抗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C. 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组织液D. 合成的 RNA 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答案】D【解析】动物浆细胞从组织液中主动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

11、入细胞质后分解,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抗体为蛋白类免疫物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以胞吐方式通过细胞膜;CO 2是在浆细胞的线粒体上产生的;RNA 聚合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8.细胞中酶促反应往往序列发生,使得不同的酶促反应彼此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系。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嘧啶核苷酸的惟一合成过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细胞内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则图中“?”一般代表抑制酶 1 的活性,属负反馈调节B. 若控制图中某种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生物细胞不可能合成嘧啶核苷酸C. 若该生物细胞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必须提供中间体 D 才能合成嘧啶核

12、苷酸,则最有可能是表达酶 4 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 酶 1酶 5 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大多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突变发生在不编码氨基酸的基因片段,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碱基对发生替换,但其对应的氨基酸并未发生改变, 隐性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不会引起生物性- 6 -状的改变, 蛋白质结构改变,但蛋白质的功能未发生改变。【详解】若细胞内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反过来抑制酶 1 的活性,属负反馈调节,A 正确;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引起基因表达产物酶的改变,该生物细胞可能合成嘧啶核苷酸,

13、B 错误;若该生物细胞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必须提供中间体 D 才能合成嘧啶核苷酸,最有可能中间体 D 合成受影响,即表达酶 4 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 正确;酶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D 正确。故选 B。9.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 ATP、ADP 和 AMP 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 ,其中 AMP 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 生成过程被抑制,而 ATP 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 1 B. 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 ATP 只能用于还原 C3C. 细胞在吸

14、收 Mg2+时,能荷较高 D. ATP 彻底水解产物可能用于酶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ATP 分子的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 A-PPP,ATP 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ATP 脱掉一分子磷酸后形成 ADP,即二磷酸腺苷;ADP 再脱掉一分子磷酸后形成 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详解】根据能荷的公式,当细胞内全部 AMP 转换为 ATP 时,能荷值为 1,当细胞内全部ATP 转换为 AMP 时,能荷值为零,因此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 1,A 正确;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 ATP 可用可以用于叶绿体自身的合成代谢,不

15、只是暗反应,B 错误;细胞吸收 Mg2+是主动运输,会消耗 ATP,能荷较高,C 正确;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ATP 的彻底水解产物有腺嘌呤,核糖,磷酸,可能用于 RNA 酶的合成,D 正确。故选B。10.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7 -A. 若植物缺 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B. 的进行与密切相关C. 图中能产生H和 ATP 的过程有D. 叶肉细胞中 O2的产生量小于中 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表示对水分的吸收,表示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表示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表示暗反

16、应阶段 CO2的固定,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Mg 是合成叶绿素的必要成分,若植物缺 Mg,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影响光反应过程,A 正确;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产生大量能量,因此的进行与密切相关,B 正确;是丙酮酸与H反应生成酒精和 CO2,产物无H,C 错误,叶肉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光合作用,若光反应过程 O2的释放量小于有氧呼吸过程 O2的吸收量,则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有氧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 正确。故选 C。【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

17、程以及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1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 CO2 和 O2 传感器的 100mL 锥形瓶中,加入 40mL 活化酵母菌和 60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 O2 和 CO2 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8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 t3 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 t1 时快C. 若降低 10培养,O2 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18、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在 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 正确;t 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 1和 t3产生 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 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因此 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 t1时快,B 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 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

19、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曲线图的能力,需要根据曲线的斜率来判断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大小,要注意题目关键词“最适温度” ,因此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细胞呼吸速率会减慢。1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中的氧C. 林德曼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D. 艾弗里利用物质分离提纯技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

20、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 、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等是实验各科学家探究实验及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 9 -体上。【详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 错误;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中的氧,卡尔文证实 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变为有机物的碳,B 错误;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 正确;艾弗里的实验是在体外进行转化实验,D 错误。故选 C。13.取人体

21、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组成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 存在,-表示不存在),则下列关于 1、2、3、4 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 呼吸酶基因 呼吸酶 TRH 基因 TRH TSH 基因 TSH 胰岛素基因 胰岛素1 + + + + + + 2 + + + + + + 3 + + + + + +4 + A. 1 细胞分泌的激素可能与渗透压调节有关 B. 2、3 细胞的分泌过程均可受 1 细胞的调节C. 提高氧气浓度可促进上述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 D. 上述细胞差异是基因调控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 1 能表达 TRH,说明细胞 1 是下丘脑细胞,细胞 2 表达 TSH

22、,说明细胞 2 是垂体细胞,细胞 3 能表达胰岛素,说明细胞 3 是胰岛 B 细胞,细胞 4 不含有任何基因,但含有呼吸酶,说明细胞 4 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详解】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与渗透压调节有关 ,A 正确;2 垂体细胞、3 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均受 1 下丘脑细胞的调节,B 正确;细胞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提高氧气浓度不可提高细胞 4 的呼吸- 10 -强度,C 错误;各种细胞基因是相同的,基因表达产物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基因调控的结果,D 正确。故选 C。14.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在基因型为 AaXBY

23、 的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生殖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着丝点未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考查了对细胞分裂过程掌握情况和利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该细胞中没有 a 基因和 Y 染色体,说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分离,减一分裂完成,所以不是初级精母细胞,A 错误.经过减一前的间期复制加倍和减一的分裂减半,该细胞的核 DNA

24、数和体细胞的相同,B 错误.A 和 a 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应该是随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了分离,C 错误.A 和 A 原本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着丝点分裂后应该分配到两个细胞中;而 b 基因原本不存在,应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所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着丝点未分离,D 正确.【点睛】技巧:异常配子中若有体细胞原本没有的基因,则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是等位基因出现在配子中,则是减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是相同基因未分开,则是减二着丝点未分离。15.基因座 d 和 p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p 比 d 更靠近着丝粒。现考虑基因 p1和 d1、p 2和 d2连锁

25、的个体(基因型为 p1d1/p2d2)通过单性生殖产生二倍体子代的过程。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 和 p 之间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下面所列出的子代基因型可能是在下列中哪种情况下产生的?请选出正确对应的一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核融合,之后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核融合,这两个子核来自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同一个核。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一个子核的染色体加倍。- 11 -选项 子代的基因型P2d1/p2d1 p1d1/p2d1 p1d1/p1d2A B C D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

26、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详解】基因型为 p1d1/p2d2的个体如减数第一次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结构为,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核融合,之后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产生的基因型可能为 p1d1 /p2d1、p 1d1/p2d2 、p 1d2 /p2d1、p 1d2/p2d2,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核融合,这两个子核来自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同一个核,其产生的基因型可能为 p1d1 /p1d2、p 2d1/p2d2,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一个子核的染色体加倍,其产生的基因型可能为 p1d1/p1d1、p 1d2 /p1d2、p 2d

27、1/p2d1、p 2d2/p2d2,综上所述,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16.碧桃花的重瓣花与单瓣花是由常染色体上基因 W、w 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重瓣碧桃花不育) 。现用单瓣碧桃花自交,F 1中单瓣和重瓣碧桃花各占 50%。对 F1单瓣碧桃花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碧桃花全部为重瓣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让单瓣碧桃花逐代自由交配,其后代中基因 W 的频率不变- 12 -B. 实验中采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 单瓣碧桃花可产生基因型为 W 和 w 的两种比例相等的可育雄配子D. 重瓣碧桃花与单瓣碧桃花的细胞中所有 mRN

28、A 的碱基序列都不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亲本单瓣碧桃花自交,F1 中单瓣和重瓣碧桃花各占 50%,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F1 单瓣碧桃花(含 W 基因)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碧桃花全部为重瓣花(ww) ,说明 F1 单瓣碧桃花的基因型为 Ww,Ww 理论上获得植株 WW:ww=1:1,但题干中只表现为重瓣(ww) ,说明亲代单瓣碧桃花中含有 W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 w 的花粉可育,因此雄配子只有基因 w,而雌配子有基因 W 和基因 w,因此单瓣碧桃花自交,F1 中单瓣和重瓣碧桃花各占 50%。【详解】由于单瓣碧桃花自交,后代 Ww:ww=1:1,所以让单瓣碧桃花逐代自由交配,则

29、后代基因 W 的频率不变,A 正确;单倍体育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 错误;根据分析:亲代单瓣碧桃花中含有 W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 w 的花粉可育,只可产生含有基因 w 的雄配子,C 错误;重瓣碧桃花与单瓣碧桃花的细胞中部分基因可能相同,mRNA 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D 错误。故选 A。17.用 32P 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 DNA,然后将细胞置于 31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I、MII)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前期与 MI 前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B. 有丝分裂后期与 MI 后期细胞中,

30、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C. 有丝分裂中期与 MII 中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D. 有丝分裂后期与 MII 后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答案】C【解析】据题意分析,结合 DNA 的半保留复制,所有的 DNA 分子均被标记。有丝分裂前期与 MI 前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相同 A 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与 MI 后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B 错;有丝分裂中期与 MII中期(DNA 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中,所以 32P

31、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C 对;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与 MII 后期(染色体和体细胞数相同)细胞中, 32P 标记的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也相同,D 错。- 13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 的半保留复制【名师点睛】DN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去向分析如果用 3H 标记细胞中的 DNA 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染色体中的 DNA 标记情况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 2 次,但 DNA 只复制 1 次。如果用 3H 标记细胞中的 DNA 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连续进行 2 次有丝分裂,与减

32、数分裂过程不同,因为有丝分裂是复制 1 次分裂 1 次,因此这里实际上包含了 2 次复制。18.下列有关双链 DNA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15N 标记的 DNA 在 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 15N 的 DNA 与含 15N 的 DNA 数量之比为 31B. 自然界生物体内,DNA 分子中的碱基总数总是等于其所含的基因中的碱基总数C. 当 DNA 分子上发生基因突变后,其遗传信息一定发生改变D. 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4%,其中一条链的 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则另一条互补链中的 T 占该互补链碱基总数的 24%【答案】B【解析】【分析

33、】本题主要考查 DNA 复制计算、DNA 分子相关结构计算、基因突变等知识点,DNA 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详解】 15N 标记的 DNA 在 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共产生 8 个子代 DNA 分子,根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有 2 个 DNA 分子含 15N 标记,有 6 个 DNA 分子含 14N 标记,A 正确;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中还有非基因片段,因此 DNA 分子中的碱基总数与其所含的基因中的碱基总数不相等,B 错误;遗传信息储存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当中,基因突变后,碱基顺序发生改变,其遗生信息发生改

34、变,C 正确;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 14 -部碱基总数的 44%,因 C=G,那么每条链 G 与 C 之和占每条链碱基总数的 44%,因其中一条链的 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那么 A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4%,因这条链的 A 等于另一条链的T,那么另一条互补链中的 T 占该互补链碱基总数的 24%,D 正确。故选 B。19.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A、B 均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且均有碱基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 图 B 中的酶 2 为 DNA 聚合酶,该图体现了 DNA 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C. A 图中核糖体自右向左移动,翻译过程置于

35、C 图中进行时,丙中应包含三种 RNAD. 图 A 所示两种生理过程所需的酶不同,需要的单体有三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 A 转录和翻译在同一空间进行,因此图 A 表示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图 B 表示 DNA 复制。【详解】根据分析,图 A 转录和翻译在同一空间进行,因此图 A 表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发生在拟核,A 错误;图 B 中只有 1 个起点,未体现了 DNA 复制多起点的特点,B 错误;A 图中左侧肽链较长,因此核糖体自右向左移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 mRNA 为模板,在核糖体中进行(核糖体含有 rRNA),tRNA 转运氨基酸,包含三种 RNA,C 正确;图 A

36、 中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不同,转录的需要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翻译需要的单体是氨基酸,需要的单体不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注意翻译过程涉及三种 RNA(mRNA、rRNA、tRNA),熟记 DNA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酶、原料、模板等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20.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15 -A. 组成物质 C 的两条 RNA 链的长度一般相等B. 该图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 提高产

37、油率的另一思路是干扰过程的同步进行以降低酶 b 的合成效率D. 油菜根尖成熟区细胞中,能发生、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依图可知:基因 A 控制酶 a 的合成,基因 B 控制酶 b 的合成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基因的复制;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物质 C(双链 RNA)抑制了酶 b 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导致 PEP 转换成蛋白质受阻,使之更多转换成油脂,从而提高产油量。【详解】组成物质 C 的两条 RNA 链是基因 B 模板链和非模板链转录而来,因模板链和非模板链长度相等,因此转录而成 RNA 链一般也相等,A 正确;依图可知:基因 A、基因 B 分别控制酶 a、酶 b 的合成进

38、而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 正确;提高产油率主要思路是降低酶 b 的活性,抑制 PEP 转换成蛋白质,干扰过程的同步进行,酶 b 的合成效率降低,PEP 转换成蛋白质受阻,产油率提高,C 正确;油菜根尖成熟区细胞中,细胞不再增殖,不可发生DNA 复制过程,D 错误。故选 D。21.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染色体之间片段互换模式,图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可以导致丁和戊两种情形的产生B. 甲和乙均能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原理相同C. 甲和乙所表

39、示的变异类型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16 -D. 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答案】D【解析】图甲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引发的基因重组;图乙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丙中的正常染色体增加了 eh 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图丁中的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eh 变成了EH,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戊中缺少了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eh,多了基因 fK,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综上分析,甲可能导致丁情形的产生,但不会导致戊情形的产生,A 错误;甲和乙均不能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错误;甲所表示的变异类型不能

40、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乙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 错误;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D 正确。【名师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甲乙两图中的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丙丁戊三幅图与已知正常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参照,找出其结果导致的变化,据此判断变异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2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不含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B. 水稻(2N24)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是水

41、稻体细胞中 13 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C. 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新品种D. 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种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概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多个知识点,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含有 1-n 个染色体组。【详解】异源二倍体生物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却是二倍体生物,A 错误;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水稻是二倍体生物,因此水稻基因组计划只需测定 12 条染色体,B 错误;杂交育种一般步骤:杂交选择自交纯合化,C 正确;在单倍体育种中,先将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是处理种子

42、,D 错误。故选 C。- 17 -【点睛】需要注意点:1.用秋水仙素既可处理幼苗,也可处理萌发种子,但在单倍体育种中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是处理种子;2.含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因雌雄个体性染色体基因不同,需要多测量一条,雌雄同株生物不需要额外测定。2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通过细胞膜使线粒体染色B. 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C. 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 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

43、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验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高倍镜下观察线粒体”等多个实验中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的使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试剂、注意事项等。【详解】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用盐酸处理细胞,会使细胞变性死亡,A错误;土壤小动物需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 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成熟的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镰刀型,因此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 正确;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不可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44、D 错误。故选 C。24.下图表示生物通过渐变式进化形成新物种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 A 产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B. C 表示生殖隔离,是进化的必要环节,且自然界中一般是通过 B 来实现的C. 对于同种生物而言,A 的结果是有利还是不利都是确定的,与环境无关D. 该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使生物具有多样性【答案】D【解析】- 18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种形成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并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

45、图中 A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 是地理隔离。【详解】自然选择不能使 A 产生定向改变,突变不定向的,A 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进化的必要环节,B 错误;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C 错误;共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使生物具有多样性,D 正确。故选 D。2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考查对图的分析能力。A 中 B 细胞和 T 细胞的顺序颠倒了,A 错误。B 中的胰岛细胞不是垂体细胞释放激素的靶细胞,B 错误。D 中血糖含量在饭后呈上升趋势时,胰岛素含量应增加

46、,胰高血糖素含量与胰岛素含量正好相反,当血糖含量减少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胰岛素减少,D 错误。26.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 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 ,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只有电势为正值时才发生 Na+内流- 19 -B. 乙图,E 液中 Na+、K +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C. 丙图,E 液中 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 +浓度比组织液低D. 丁图,E 液中 K+浓

47、度比组织液高,Na +浓度与组织液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依靠 K+的外流,动物电位的产生主要依靠 Na+的内流。【详解】电势也称电位,动作电位开始形成时,即发生 Na+内流,A 错误;乙图比甲图动作电位高,静息电位不变,因此 E 液中 Na+浓度比组织液高,K +浓度与组织液相同,B 错误;丙图比甲图动作电位低,静息电位不变,因此 E 液中 Na+浓度比组织液低,K +浓度与组织液相同,C 正确;丁图与比甲图动作电位不变,静息电位高,因此 E 液中 K+浓度比组织液低,Na +浓度与组织液相同,D 错误。故选 C。27.在我国

48、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的抵抗力稳定性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D.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诗句的形式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能量流动等知识点,需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所学相关生物学知识点进行解释。【详解】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 错误;野火焚烧后,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体现了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B 错

49、误;落花化作春泥体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可循环,C 错误;野草野花蔓延在在古道边,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D 正确。故选 D。28.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20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B. 图中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 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D.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视网膜松果体途径神经调节,松果体HPG 途径为体液调节。【详解】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视网膜-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松果体细胞是效应器,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属于神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