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5 散文阅读精讲1.考查形式(1)试题保持在 4 题,分值 20 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2)设题比较稳定。 “稳定”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考查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结构、语言、形象和探究为重中之重,应引起高度重视。2考情分析 (1)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
2、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3命题预测(1)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仍将与小说间隔进行,因此,一轮对于散文的复习不能有丝毫的松懈。(2)命题仍将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探究,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 【2018 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 4 题。 (20 分)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
3、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 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考情分析高考真题连接2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
4、,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 ,也因了那挂灯的街。先说那街。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
5、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 酒保” ,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 ,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
6、,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 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再说那灯。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 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3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
7、已是灯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看,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
8、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代传统,但人,毕竟是 80 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
9、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 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那红云,那灯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却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 ,洒落在汴京城(本文有删改)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 分)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 10 个“一” ,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 分)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
10、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 分)4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 分)【试题解读】10.【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应考思路】画线的句子使用了许多色彩绚丽的词语,如“彩灯” 、 “五色荧煌” 、 “争奇斗俏” 、 “金光四射”、 “大方光华” 、 “五颜六色” 、 “素月”等,用词夸饰。句式上,运用铺排,采用排比,如“近近地看远远地看”从语气来看,作者较为急切,如副词“果有” “真个”等加强语气, “你看” “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解答此题,可以从用词的角度(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
11、,句式选用的角度(短句、长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整散句结合等) ,手法的使用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等) ,人称使用的角度等来加以分析。【答案】用词夸饰,辞彩绚丽。运用铺陈、排比语句。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 “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 “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答案】连用 10 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前文渲染的是“闹” ,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
12、,形成强烈反差。前文铺陈的是“繁” ,此处聚焦于“一” ,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12.【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应考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结构的把握。考生解答该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考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文章开头通常是总括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中间部分一般为承上启下,照应某段,为某些情节做伏笔;结尾部分通常收束全文,照应前文、标题,点题等。文章先写街的繁荣,引出人潮汹涌;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文章层层铺垫,层层推进。5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
13、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答案】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考点 1 分析结构思
14、路,概括内容要点题型 1:分析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的结构层次;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答题技巧】行文思路分析“5 字诀”1、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题材,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题材,行文思路有所不同。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语在通读时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
15、句子,以及开 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3、抓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散文阅读答题方法6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4、合合并段落,概括要点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16、,因此需加以关注。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当然分类合并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的方向,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5、组运用模式,组织答案常用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题型 2 概括内容要点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 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
17、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一)主旨概括“3 法”1 “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 “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 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
18、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 “因文而异”法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小注等一些细节。 (二)主旨概括的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7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考点 2 理解词句含意,鉴赏表达技巧 题型 1
19、 理解词句含意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 ,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答题技巧】 “3 联 1 依”法解答
20、词语含义理解题“3 联”第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 ,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第二 “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第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1 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21、)。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题型 2 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指: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二是常见的表达方式的运用技巧;三是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四是常见的语言表达特色的运用技巧。表达技巧题解题要领1步骤清晰第一步:确认本文(段、句)所用的表达技巧(若问“哪些” ,不可只答出一种)。第二步:根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析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时,一定要把 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析。涉及表达方式,比如描写,还要考虑语言的风格。82要点齐全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
22、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准确使用术语。考点 3 形象概括鉴赏类 2 大题型题型 1 形象特点概括题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的目的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
23、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答题技巧】概括形象特点“3 角度”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2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特别提示:分析概括物象含义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含的作者的思
24、想感情。题型 2 物象作用分析题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一)分析主要物象作用“2 角度”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
25、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91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穿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二)分析次要物象作用“3 思考”对于次要物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a.对内容的充实作用,b
26、.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c.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经典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麦香叶青才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 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
27、。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
28、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10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在乡下时,我也 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
29、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
30、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那时,成熟的 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
31、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 16 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一转眼 30 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的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选自散文百家)1(
32、理解词句含意题)解释第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义。【解析】这句话的主语是“荣伯” , “荣伯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熬过冬天”写出了荣伯的历经沧桑。【答案】本句以物喻人,生动地写出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与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2(鉴赏表达技巧题)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11【答案】描写手法:作者连用“拈” “放” “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情感表达:作者托情于“天” ,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 ,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