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衡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分值:100 分;时量: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个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 ,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 ,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 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
2、先升后降趋势C. 监察官选任演变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D.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答案】C【解析】【详解】A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错误;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 ”“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 ,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C 正确; D 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监察官的选任,排除。2.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
3、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2 -A.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 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 民主制的衰落根源D. 政治生活特色鲜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希腊公民的自由是以奴隶的不自由为代价的,因而这种自由只是一个阶层的自由。雅典的民主制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奴隶制本身所具有的,奴隶制是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源,故 C 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众思想深受束缚,政治生活特色鲜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BD 错误。3.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 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A. 法制
4、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B. 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C. 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D. 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古罗马法律完备,公民只要遵守罗马法的行为准则,即可保持帝国的正常运转,A 正确;罗马不是城邦制度,排除 B;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罗马帝国时期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 错误。4.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 ”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
5、获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3 -B. 粉碎了日军速胜的狂妄计划C. 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D. 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八月十四日” 、 “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 、 “上海”可知反映的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故 B 项正确。淞沪会战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故 A 项错误。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与中共无关,故 C 项错误。政府态度消极与材料不相符合,故 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5.俄国学者苏汉诺夫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
6、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A. 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B. 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C. 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D. 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 ,表明苏汉诺夫不赞同四月提纲有关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排除B;1918 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 年实行新经
7、济政策,CD 时间不符合材料“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 ,排除。6.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 4 -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 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 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 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 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 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答案】D【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包括美国,故 A 错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是
8、中心地位,故 B 错误;“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故 C错误;70 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条件,故 D 正确。故选 D。7.下图是二战后出现的一幅漫画,从图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新型汽车A.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获取贷款促使汽车工业发展B. 美国通过贷款方式支持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C. 美国以复兴欧洲方案来控制欧洲并让其参与新型的对抗D. 美国凭借其经济霸主的地位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漫画美国新型汽车中的信息“贷款”及美元符号可知,该战车指的是美国的马歇尔- 5 -计划,马歇尔计划就是通过经济援助西欧
9、,来控制西欧与苏联对抗,故 C 项正确。漫画明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西欧,提出了经济援助计划,所以并不是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而不是贷款支持世界人民打击法西斯,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而不是美国凭借其经济霸主的地位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 D 项错误。点睛: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或讽刺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准确判定主题喻意,理解“美国新型汽车 ”“贷款及美元符号”等信息,是解答本题(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题时要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深刻的思
10、考,并从中能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8.下列表格为 1871-1900 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 19 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整体世界的形成B. 商品输出的扩大C. 工业文明的发展D. 殖民战争的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表格可知,19 世纪末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较多,特别是英法两国,这说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整体世界形成,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商品输出的扩大,故 B 错误。材料“列强攫取土地”属于侵略与“工业文明的发展”不符合,故排除C。殖民战争的爆发在表格中都未体现,故 D 项错误。- 6 -9.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
11、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 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 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制百姓,B 错误;C 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排除。10.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 20世
12、纪 30 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A. 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B. 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C. 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D. 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7 -【答案】C【解析】演变成“”型空间格局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向沿海发展的经济特征,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的是“之”字型空间格局而非“”型空间格局,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变化是缩小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属于
13、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认真观察图片的所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11.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 ,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 ,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 。这说明当时洋务官员A. 无视中外商战中华资流向B. 注重吸引民间资本求富C. 竭力防范官僚和商人沟通D. 加强对民族资本的控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表明洋务官员将“轮船招商”改为“招商轮船”的目的在于吸引商人承领商船以吸引民间资本,B 符合题意;A 与材料无关;C 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D 不正确。点睛: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为满足
14、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资金和运输等问题,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允许私人参股,以吸引民间资本。12.全球通史中写道: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对谷物的需求量很大。在从事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的主要港口但泽,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 1550 至 1600 年间分别上涨了 247%、187%和 185%。这种情况促使(东欧)谷物及其他原料的出口量大大增加。上述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西欧的贸易逆差严重- 8 -B. 圈地运动的推动C. 西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化【答案】B【解析】“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 15
15、50 至 1600 年间分别上涨了 247%、187%和 185%”主要是圈地运动导致土地减少,谷物需求量上升,B 正确;贸易逆差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房展信息,C 错误;国际分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 错误。点睛: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历时 300 多年的英国圈地运动最为典型。13-14 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 15 世纪最后 30 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1
16、3.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 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 (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A.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C. 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D.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答案】D- 9 -【解析】材料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无关,排除 AB;材料反映的是识字率,而不是科技知识水平,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无直接联系,排除 C;从识字率呈增长趋势看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故 D 正确。【名师点睛】做图表类试题,要关注数
17、据的变化特点,从本题图表数据看出,1700 年比 1560 年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大幅增长,说明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14.“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 ”由此美国A. 制定了紧急银行法B. 兴办了田纳西水利工程C. 推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D. 颁布了农业调整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
18、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可知,该项政策是解决失业者问题的,即以工代赈,故 B 项正确;紧急银行法属于金融领域,故 A 不符合题意。 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工业领域,故 C 不符合题意。 农业调整法属于农业领域,故 D 不符合题意。15.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2018 年 3 月 22 日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总值 6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 10 个高科技领域,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此前美国曾动用过 5 次 301 的条款对中国进行所谓“贸易战” ,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和清洁能源领域等。上述现象将直接导致- 10 -A. 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B. 美国制造业
19、的核心竞争力下降C. 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D. 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受阻【答案】A【解析】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国,美国民众大多数消费品来自中国市场, “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减少,促使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增加,A 正确;美国制造业与中国贸易没有关系,B 错误;该措施主要是中美国贸易,C 错误;D 中全球化受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6.图 1 和图 2 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 107 县在 1644-1911 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注:颜色越深,数量越多)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图 1:山东 107 县的孔庙量分布 图 2:山东 107 县的农民起义次数分布A.
20、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强扶弱之风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孔庙数量较多的地方,如山东的西北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数量较少,孔庙较少的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较多,因此我们可知儒家文化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材料核心在于体现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而非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故 A- 11 -项错误,D 项正确。 从图片中只能得出对山东的影响,没有反映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故 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 1644-1911 年间总体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并不能单独得出清代的民间社会
21、影响力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17.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德主刑辅” 、 “大德小刑”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答案】B【解析】根据“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 ,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三纲五常,董仲舒还提出“大德而小刑” , “德主刑辅” ,B 正确;A 是孟子的思想,C 是韩
22、非子的思想,D 是理学家张载的思想,排除 A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 ,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分析解答。18.17-18 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者提出的观点A. 宣扬了信仰得救原则B. 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C. 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D. 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答案】D【解析】自然神论者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 12 -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人可以通过自然的理性而不借助于神的启示即可认识上帝,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
23、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故 D 正确;AB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687 年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形成,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奠定基础,排除 D。19.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 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爱情佳话、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这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 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故
24、A 错误;宋代话本并未动摇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故 B 错误;当时文学作品并未真实再现北宋城市生活,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爱情佳话、声色和娱乐”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0.“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
25、格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答案】A- 13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这是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A 项正确;“公安三袁”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无关,排除 B;CD 项史实错误,排除。所以选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等关键信息的意思,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答案。21.1922 年 10 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 ,
26、“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 。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B. 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 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D. 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 1922 年陈独秀批判胡适等人对美国宪法的崇拜,说明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放弃了新文化运动追求的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他转化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思想,并与资产阶级思想路线作斗争,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陈独秀批判胡适等人对美国宪法的崇拜,而不是反映其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故 A 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开始于戊戌变法时
27、期,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陈独秀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而是强调陈独秀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故 D 项错误。22.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 ”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14 -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
28、鉴出“摸着石头过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和迁移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从西方古典法律制度中吸取经验而不 是简单复兴,因此 A 表述不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及已学史实可得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定应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倡私法精神就是要在中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中,特别是在契约法律中规定一定数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 C 不合题意;罗马法的制定是在高度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应是“摸着石头过河” ,应改变“重实践,轻理论” ,因此 D 不合题意;由材料中的信息可推断出复兴罗马法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从强调统治阶级意
29、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故选 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法治建设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是指 18 岁到 22 岁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实际接受了各种高等教育(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1999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10.5%,到 2002 年毛入学率超过 15%。这一数字此后仍大幅度增长,2010 年达到 26.5%。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此判断A. 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B. 改革开放后教育市场供不应求C. “希望工程”促使高等教育迅猛发展D. 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从
30、材料信息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说明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故选 A 项。高等教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不等于整个教育市场供不应求,排除 B项。 “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故 C 项表述错误。- 15 -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A。24.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
31、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B. 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C. 历史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D. 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当然不能算是完整的历史。所以,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只能是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故本题答案选 C 项。考点:
32、文史常识历史研究方法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25 题 14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题 12 分,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 “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 “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 ,持守理在
33、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 16 -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 ,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材料二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教习梁(启超)批:(记)曰
34、:“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 ”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讨论的历史
35、背景。【答案】 (1)君臣双方政治理念存在分歧;士大夫具有较好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理在君上”的理念;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丞相制度被废除,君臣缓冲机制的缺失;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2)说明:援引儒家经典中的言论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角度举实例说明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违背了孟子和儒家思想。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西学东渐)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解析】【详解】 (1)原因:根据“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 17 -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
36、会的价值取向”得出君臣双方政治理念存在分歧;根据“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得出士大夫具有较好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理在君上”的理念;根据“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得出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根据所学,丞相制度被废除,君臣缓冲机制的缺失。(2)说明:根据“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得出,援引儒家经典中的言论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根据“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得出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角度举实例说明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37、违背了孟子和儒家思想。背景:根据所学,回答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即可。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即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与西方人奉行“生命在于运动”不同,中国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们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 。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摘编自李田、黄安民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
38、活,礼拜日的宗教活动逐渐被全新的周末度假旅游代替;日常阅读的书籍也由原来的以宗教书籍为首选变成了以阅读报纸、通俗小说等为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更加吸引人。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各种斗兽运动逐渐被禁止;为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制订了比较完善的比赛规则,且在娱乐场所加强了立法和规范。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到 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摘编自赵虹工业
39、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休闲生活的变化。- 18 -【答案】 (1)特点:中国:注重内心的宁静,具有静态特征;大多为个人项目。西方:注重个性张扬,具有动态特征;以集体活动为主原因:中国:农耕经济的封闭性、稳定性,崇尚平静;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西方:工商业经济发达,推崇竞争和冒险精神;植根于人文主义传统思想。(2)变化:逐渐世俗化;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逐渐理性化、文明化;逐渐以立法规范;逐渐普及化和层次化;日益商业化。【解析】特点:中国:根据“中国人惯于以卧游
40、、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 “生命在于静止” “ 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概括归纳;西方:根据“生命在于运动” “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总结归纳。原因:结合中西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的特点分析。(2)变化:根据“人们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礼拜日的宗教活动逐渐被全新的周末度假旅游代替” “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更加吸引人” “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各种斗兽运动逐渐被禁土” “且在娱乐场所加强了立法和规范” “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
41、雄厚者中产阶级则” “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概括总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我们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推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中国社会并不是绝对封闭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
42、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 19 -摘编自袁小平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发展趋势的原因。【答案】 (1)特点:自我中心主义;差序圈子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或:人际关系的流动性与固定性) ;带有明显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模式。原因:血缘宗法与家族制度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与封闭
43、性;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观念。(2)地缘与血缘关系松弛;等级观念淡化;农民逐步远离土地,乡土性弱化;社会主要组织由家庭演变为单位组织(或社会格局的中心点发生变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自我中心主义、差序圈子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带有明显的血缘与地缘关系”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古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思想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1)
44、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府和市场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主题。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演变发展的历史,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理论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以亚当
45、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崇尚通过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但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的严重弊端。作- 20 -为对完全自由市场的反思,凯恩斯主义主张以总需求管理为核心的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然而,伴随 70 年代严重“滞胀”现象的出现,否定政府作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新兴起。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又成为了经济学的潮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市场经济理论史就是一部政府和市场关系争论的历史。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
46、加以阐述。 (要求:建议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1: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恰当地结合起来。政府和市场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两者发挥作用要相互协调。不协调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工业革命后,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英国从 1825 年开始,几乎每个十年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到 1929-1933 年,更是爆发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较好地缓解了危机。二战后,国家干预理论盛行。经济一度发展很快,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出现“滞涨” ,西方经济发展陷
47、入困境。西方国家实行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前苏联实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对经济管得过死,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正是西方国家和苏联没有恰当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中共十四大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充满活力,引领世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中国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德好,经济才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让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示例 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工
48、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引发了经济危机。尤其 1929-1933 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会爆发经济危机,就是因为市场存在盲目性,导致盲目生产,造成生产过剩所致。为解决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手段,注意克服市场的弊端,有效缓解了危机。我国在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能较好克服市场盲目性,所以经济发展一直很快,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49、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注意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解析】- 21 -【详解】本题的问题主要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自己明确的建议或观点,也要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对其加以阐述论证。首先根据材料,既可以突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突出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扮演,还可以强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调节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史实论证的过程中要注重中外相关史实的有效使用,孤证不立,一般要提供两到三个史实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论证的形式可以正面描述,如美国“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强调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要性,或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突出由计划到市场的过程中市场的资源配置地位。也可以反面说明,如突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形成的自由主义带来了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虚假的“柯立芝繁荣” ;也可以正反结合对建议或观点进行佐证,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斯大林模式,既为苏联的工业化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也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最后加以概括总结。【点睛】本题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二,既要根据材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