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109733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1.练高考1(2018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 (2018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

2、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 1910 年,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

3、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2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 分)【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

4、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 (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 、 “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

5、其他作物轮种” 、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 “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答案】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

6、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3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既脆弱又顽强” ,分别从脆弱与顽强两个方面分析, “脆弱”可以从小农经济下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以及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

7、, “顽强”可以从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解答时需要理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意思,即经济重心的转移,据此举例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及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国家全力倡导、监督” “农为国本”信息可知国家的重视, “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 “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反映了过渡的依赖而难以改革;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自然经济的特点、 “农业本身受到重压” 、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名师点晴】本题以农业为核心内容,与三农相关,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

8、兴战略,提出到 2050 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需要关注一些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等。2.练模拟1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 780 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42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C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D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

9、可知,东汉时期田庄主“好货值”“以货值著称”“船车贾贩”,由此可知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 D 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田庄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无法说明重农抑商,故 B 项错误;C 项错在“完整体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故错误。3787 年,唐朝有关部门核查,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 4000 人,朝廷为他们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返回老家,要么成为唐朝百姓承担义务。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居,无一人返国。据此可推知,当时A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B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C政府严格管理经济活动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54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

10、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B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依据材料“富国何必用本农”可知,桑弘羊认为富国不一定要依靠农业,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结合所学可知,桑弘羊对盐铁官营政策加以大力推行,为当时调控工商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主张国家管制经济,抑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动摇汉代以农立国的思想;C 选项错误,桑弘羊所要开的末,并非豪商大贾所经营

11、的工商业,而是指在封建国家控制下的工商业,并未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 选项错误,桑弘羊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以及“算缗”和“告缗”等措施,加强了君主对社会的控制,压制和毁灭汉朝民间工商业,造成国富民贫的效果,不能促进中国商业的发展,并未使重农抑商政策受到真正的冲击。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5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 1923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12、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63.练原创1南宋高斯得在宁国府劝农文中分析两浙路的水稻高产区时说:“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日:苏湖熟,天下足。 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由此可知A政府在江南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C江南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北方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开发【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上田一亩,收五六石苏湖熟,天下足”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江南得到开发,成为水稻高产区,并逐渐超过北方,故 B 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在江南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未体现江南生产技术的提高,故 C 错误;D 项是江南成为粮食高产区的原因之一,与材

13、料主旨不符,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形成“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2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 ,到明清时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17 世纪后江南地区成为缺粮区,18 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这表明江南地区A失去经济中心的地位B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C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D经济结构日趋单一化73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 年)盐茶酒专卖收入与赋税对比情况由上表可推知,专卖制度A是政府保障民生的手段B有利于商品市场的稳定C使商人成为主要受益者D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唐宣宗大中年间

14、盐茶酒专卖收入占比是 44.16%,赋税收入占比是 55.84%,这说明当时盐茶酒专卖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D 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专卖制度是政府保障民生的手段,故 A 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商品市场的稳定,故 B 错误;盐茶酒专卖使政府成为主要受益者,而不是商人,故 C 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对比,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盐茶酒专卖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

15、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85下图描述的古代中国社会特征,最可能出现于A公元前 2 世纪B公元 8 世纪C公元 10 世纪D公元 18 世纪【答案】C【解析】开启“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在 10 世纪,960 年(10 世纪)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就是历史上的北宋。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开启“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选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 世纪大概处于西汉,A 选项排除。公元 8 世纪处于唐朝,B 选项排除。公元 18 世纪处于清朝,D 选项排除。【点睛】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于是国家军事力量很弱 ,导致北宋被金灭,南宋被元灭。由于不同于其他朝代的重农抑商,宋朝的经济很强,是中国古代幸福感最强的朝代。经济氛围也比较开放,对外交流较广,出现了交子最早的纸币,景德镇的兴起,经济转移到南方完成。宋朝的科技发达,四大发明。宋朝农民起义较少,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是农民起义被灭亡的朝代,总之宋朝是个强大而弱小的国家。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