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109933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长治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共 6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1954 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学者汪

2、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是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3、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41945 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公社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5毛泽东在 1954 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

4、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C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6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2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7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5、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8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经历多次修改,不断完善,沿用至今。据此,1999 年 3 月修订的主要内容为A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B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将基本路线写入宪法 D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9在境外敌对势力支持下,香港反对派策划已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意欲搞乱香港的“占中” (即:占领中环,中环香港的政治经济中心,香港最核心的地区)事件,在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这表明A回归给香港社会带来了持久动乱 B香港警方对占中进行了坚决镇压C中国遭到西方所有国家敌视干涉 D一国两制适合香港

6、显示强大活力10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1据报道:1974 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 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2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

7、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而中国学者对此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把欧洲纳入美国势力范围C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D推动了东西欧的分裂与对峙13 华沙条约序言:“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的和平。”这说明华约成立的旨在A防止军国主义复辟 B维护欧洲的和平C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D打败德国法西斯14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8、 D实行军事援助15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体现出美国在不同时期对西欧的不同态度,据- 3 -此可以得到的认识是A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C国家利益是外交的主要导向 D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16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巾,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 5:5:3 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9、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接受马歇尔计划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欧洲共同体 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A B C D18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做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睦邻友好19阅读下表。其中导致 1975 年 1 月至 3 月人民日

10、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0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4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21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普京的“遗憾”主要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22苏联解体以后,两

11、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新兴势力的崛起2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使用C井田制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24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C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

12、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5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6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中国最早的牛耕是出现在A西周 B春秋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 D唐代早期27中国古代农业生

13、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水利工程相继兴建农作物资源的丰富A B C D28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C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29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5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

14、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30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末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 B新农作物在江南引种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北民因动乱大批南迁第卷(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31 “熊猫外交”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顶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熊猫就作为礼物随着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 1957 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 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

15、配偶被送到苏联。引自新华网材料二 1956 年至 1957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 。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因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 年堪称“熊猫外交年” 。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 1949 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熊猫外交简史材料三 现在在日本、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德国、奥地利有熊猫。2017 年 6月 24 日,载着大熊猫“梦梦” “娇庆”的专机在万众瞩目下抵达柏林

16、。外界似乎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熊猫大使的足迹足以说明两国关系之冷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熊猫,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熊猫外交简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对象是苏联。 (6分)(2)从材料二“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10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 分) 3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势。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 6 -材料二 夏

17、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并列举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8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农业具有哪些特点?分析小农经济的作用。 (12 分)- 7 -20182019学 年 第 二 学 期 高 一 第 一 次 月 考 历 史 试 题 答 案单选题1-5 CACAD6-10 CDBDC11-15 ADCBC16-20 DDACC21-25 DBBCB25-30 BADAD简答题31 (1) (6 分)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而苏联当时对中国人民的态度友好;加强中苏关系的需要。(2 ) (10 分)变化: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处于守势。中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需要。(3) (4 分)国家利益和世界局势32 (1) (8 分)牛耕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 ) (12 分)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