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讲 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主题一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一、现代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二、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高考经典题)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析:1969年之后我国长期不向国内外借债,联系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说明国家受“左”倾思想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
2、后解放了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政策也随之作出了改变。 答案:C,1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外交环境的变化 B国内政局的稳定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解析: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山东日照模拟)从19
3、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 )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中,中美之间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说明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后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三次转变受中苏关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利己主
4、义的日益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8江西九校联考)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 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解析:a段是由于美国参加过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此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故A项错误;b段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两国关系友好,故B项错误;c段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
5、国关系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d段是由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关系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8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解析: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A项错误
6、;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述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主旨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以联合国为中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 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
7、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主题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特点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
8、底 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 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将过去以行政作
9、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转变为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1(2018高考全国卷)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0、,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高考海南卷)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
11、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高考全国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题干中农业种植结构发生的变
12、化以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国家也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4(高考经典题)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
13、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 答案:C,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粮票最早出现在1955年,此后国家对粮食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粮票的命
14、运主要取决于我国 ( )A经济体制的调整 B土地制度的变革C社会制度的变化 D思想领域的解放解析:粮票退出流通领域反映了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项正确;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商品流通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思想解放,并非影响粮票命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福建龙岩调研)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
15、。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材料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的不断发展,故选B项。答案:B,3(2018四川成都质检)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有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由材料“一些国有企业从过去的
16、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国有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故选C项。答案:C,4(2018山东淄博模拟)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与“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即强调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通史融会贯通强化时空观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
17、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1)政治上 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 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2)经济上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18、经济体制。 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向全面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外交上 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等技术逐渐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全面发展。,点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19、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领域的变化都体现了“新”,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真题试做 1(2018高考海南卷)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出境旅游的发展,不能推断
20、出公务出境人数的减少,故C项错误;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答案:B,演练冲关 1(2018江苏扬州模拟)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 (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融入区域经济集团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 BC D,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材料中“19922002年”不符,故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与材料中“19922002年”相符,故
21、正确;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推动“19922002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故正确;1995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材料中“19922002年”相符,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 (1)第一次思想解放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
22、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3)第三次思想解放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点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转型。三次思想解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题试做 2(高考经典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
23、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时间上排除A;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D项材料未显示,排除。答案:C,演练冲关 2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对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主要表现在 ( )A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C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D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变化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南方谈话、浦东新区的开设、“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政策都极大的深化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