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及答案一、狠抓基础1.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 )琅( )琊( ) 饮少辄( )醉 林霏( )岩穴( ) 山肴( )野蔌( )弈( )者胜 阴翳( )翼( )然 酒洌( )3.根据拼音写汉字。林_ _然 水声 _然 岩穴_ _明变化_提携_交错 宴_之乐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4)名之者谁 (5)饮少辄醉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 2 -8.第二段中,作者在写朝暮与四季景色时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 _,_ _,_ _,_ 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 ,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4第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5第段共 4 句话,从原文中找出 4 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 _6对第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 “伛偻提
4、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C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山水之乐。 D “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 -(二)课外美文阅读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
5、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丰乐亭记节选注释:(1)得,发现水源。(2)州,州城。(3)上,宋朝皇帝。(4)涵煦,滋润化育。1.“丰乐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认为滁州人的安定生活源自什么? 3.本文和醉翁亭记表达了同样的政
6、治理想,即 。4.挑出描写丰山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何不去登山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一辈子
7、都矮在平原。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 4 -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
8、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
9、昂扬的生命。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_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段画线句的理解。_3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登高望远:_,_。俯视一切:_,_。 4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_- 5 -5选文第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_6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_- 6 -参考答案一、狠抓基础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 3.壑 蔚 潺潺 颓 暝 晦 伛 偻 觥筹 酣 4.尤:十分,特别,表示强调。 蔚然:形容树木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样子。 翼然:象鸟张开翅膀
10、的样子。 (其中的然解释为的样子) 名(读“命” ):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辄:就,副词5.(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3)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啊。他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6.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7.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8.作者写朝景和暮景分别扣住“明”和“晦”的特点来写,用“日出” “云归”写出“林开”“
11、岩暝”的景色变化,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 “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 四时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 7 -6A7B(二)课外美文阅读1.老百姓遇到丰收的好年成,生活安定自足,为了宣扬皇上的恩德,与民同乐,作者将亭子命名为“丰乐亭” 。2.源自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3.与民同乐4.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
12、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三)现代文阅读1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 越自我)。2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 (意思对即可)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俯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 (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5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6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