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1163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5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5 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美元霸权地位确立的原因 1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建议受阻 2世界银行职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德国经济恢复发展,美国实力下降 4欧洲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 5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墨西哥的影响 7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8科技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9经济全球化及其弊端 10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金砖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1.“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美元在全球的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

2、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此观点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西欧、日本的崛起C.美元处于强势地位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即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选 A 项。2.(2018湖南益阳调研)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2A.多极化发展趋势严重冲击美国霸权B.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遭遇严重困难C.美元居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D.美国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各国解析:B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极化改革”受到“美

3、国”美元霸权的阻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遭到美国等诸多因素的阻碍,故 B 项正确,A项错误;C 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无法解释“多极化改革”的信息;D 项材料无体现。3.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 2030 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 1.25 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 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确保每个国家底层 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 )A.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开展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C.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D.建立统一的经

4、济货币和政治联盟,促进成员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解析:B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指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它并没有协助解决发展中国家各种贫困现象的义务和规定,故 A 项错误;世界银行致力于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故 B 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际收支不平衡,故 C 项错误;欧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建立了统一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的区域性组织,它兼顾仅是成员而非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故 D 项错误。4.(2018湖北七市联考)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上的德国马克是西欧货币体系中最弱的一个。在 1958 年实现自由兑换后,

5、仅仅过了 15 年就超过英镑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条件是( )A.联邦德国经济复苏3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美国实力下降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解析:C 材料体现的是战后德国经济复苏很快,20 世纪 70 年代初德国马克由于货币本身的坚挺,部分国家抛弃美元以马克为储备货币,马克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应是美国实力下降,故 C 项正确;联邦德国经济复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都是主观条件,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实力削弱的表现和结果,故排除 D 项。5.(2018河南洛阳调研)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

6、表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C.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解析:C 根据图一英国国旗渐渐远离欧盟旗帜、图二希腊危机,可判断指代英国脱欧和拯救希腊债务危机,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故答案为 C 项。6.拉吉、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 ”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解析:A 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是中国实力增强

7、,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体现,故 A 项正确;亚投行是亚洲区域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的改变,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成立亚投行的原因,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 D 项错误。7.(2018湖北荆州质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 3 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 300 亿美元,是过去 25 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 1994年为 510.6 亿美元,2002 年则达到 1 430 亿美元。材料表明( )4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C.对

8、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解析: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美国、墨西哥两国经济差距可知,材料反映了墨西哥大量吸引外资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排除 C 项,材料体现不出“对等的关税税率”,且美墨之间关税税率并不对等;材料只涉及美对墨的海外投资,未有其他领域的比较,D 项错误。8.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 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这反

9、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解析:C 材料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但不能直接得出货币区域化,故 A 项错误;通过这些现象,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但没有体现其终结,故 B 项错误;不同地区的不同货币主导是货币多元化的体现,故 C 项正确;不同区域的货币主导不同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 D 项错误。9.(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10、)A.市场 B.科技 C.交通 D.资本解析:B 由材料“除了集装箱航运外” “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结合所学可知,隐藏在“集装箱” “高速公路和高铁”背后的重要推手是科技,故 B 项正确。市场、资本的推动作用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A、D 两项;交通是对材料表层和部分信息的概括,不全面,排除 C 项。10.(2018湖北七市联考)有人认为:“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11、要原因5是(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C.社会信息化 D.区域集团化解析:A 据材料“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却越来越趋于分裂”可知,主要说的是经济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弊端,故 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仅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11.(2018湖北黄冈质检)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该观点认为( )A.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B.经济全球化是新殖民扩张与不稳定的因素C.应该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

12、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解析:B 据题干材料,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为富人服务,具有不平等性、不公平性,是导致新的国际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故 B 项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应顺应其发展趋势,排除 A、C 两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 D 项。12.(2018山东潍坊一模)自 2006 年至 2017 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 12%上升到 23%,贸易总额比重从 11%上升到 16%,对外投资比重从 7%上升到 12%。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13、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D.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解析:A 从材料数据来看,金砖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故 A 项符合题意;金砖国家并不属于区域化经济模式,故 B 项错误;金砖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弥补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故 C项错误;世界经济新秩序依然是努力的目标,D 项中“得以建立”的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 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6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 。掌握主权的统治

14、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定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 。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

15、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

16、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挑战与冲击的表现,并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概括二者都认为国家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不同点,根据材料格劳秀斯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

17、,拓展到对外主权的阐释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6 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结合所学,博丹希望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7打击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特权,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根据材料“格劳秀斯(15831645)国际社会中的国家”,结合所学,格劳秀斯希望在海外扩张盛行之时,为国际社会确立规范,从中获益。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知识经济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对全球化态度、政府职能、发展科技等角度简析。答案:(1)同:都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异:博丹侧重对内主权的阐释,格劳秀斯

18、则侧重对外主权的阐释。(若答主权观的具体区别也可)目的:博丹:新兴资产阶级希望通过维护和加强君主权力,打击封建势力(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发展资本主义。格劳秀斯: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需确立国际法基础,调整各国在争夺海外市场中获得的利益和权力。(2)表现:国际组织作用增强使民族国家权力出现流失;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形成了“胁迫”;经济知识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对策: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发展教育,进行科技创新。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根据(麦迪森的)估计,从 15001998 年,全球 GDP 增长了136 倍。1998

19、年的世界 GDP 总量是 1870 年的 30 倍。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经济的表现又明显优于以往任何时代。1998 年世界的 GDP 水平相当于 1950 年的 6 倍,年增长率达到3.9%。与此相反,18201950 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 1.6%。而 15001820 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仅为 0.3%。假设按 0.3%的年均增长率要使世界 GDP 翻一番需要 350 年。然而 20 世纪后半期以来,很多国家发展速度让人惊讶,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在不到 30 年,日本在不到 16 年的时间里,产值就翻了一番。很多发展中国家常常在 710 年的时间里就能实现产值翻番,比如 20 世纪 60 年代

20、的韩国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影响全球 GDP 演变的关键因素。(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首先明确观点,再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阐述。影响全球 GDP 演变的关键因素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来说明,阐述理由时,结合 20 世纪后半期经济全球化获得迅速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影响全球 GDP 演变的关键因素也可以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程度来8说明,阐述理由时,结合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答案:示例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 GDP 演变的关键因素。理由:16 世纪至

21、 20 世纪上半期全球化虽有发展,但未获得实质突破,所以全球 GDP 虽有增长,但不迅速。20 世纪后半期经济全球化获得迅速发展,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经济体系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更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全球 GDP 在 20 世纪后半期能够迅速发展。示例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 GDP 演变的关键因素。理由:16 世纪至 20 世纪上半期,大部分时间为西方列强控制世界经济,亚非拉长期属于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这一时期全球 GDP 虽有增长,但不迅速。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日、西欧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大都取得了民族独立,政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此全球 GDP 在 20 世纪后半期能够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0169-2010 en Continuously organic coated (coil coated) steel flat products - Technical delivery condition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2)《连续有机涂层(盘绕涂层)扁平钢轧材 技术交货条件》.pdf EN 10169-2010 en Continuously organic coated (coil coated) steel flat products - Technical delivery condition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2)《连续有机涂层(盘绕涂层)扁平钢轧材 技术交货条件》.pdf
  • EN 1017-2014 en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Half-burnt dolomit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7)《处理人类饮用水的化学品 半燃烧的白云石》.pdf EN 1017-2014 en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Half-burnt dolomit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7)《处理人类饮用水的化学品 半燃烧的白云石》.pdf
  • EN 10177-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in Steel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钙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EN 10177-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in Steel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钙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EN 10178-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Niobin in Steel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铌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EN 10178-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Niobin in Steel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铌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 EN 10179-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Trace Mounts) in Steel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氮(微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EN 10179-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Trace Mounts) in Steel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氮(微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 EN 1018-2013 en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Calcium carbonat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5)《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品 碳酸钙》.pdf EN 1018-2013 en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 Calcium carbonat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5)《人类生活用水处理用化学品 碳酸钙》.pdf
  • EN 10181-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Steel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EN 10181-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Steel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中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EN 10184-2006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ous in non-alloyed steels and irons - molybdenum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非合金钢铁中磷.pdf EN 10184-2006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ous in non-alloyed steels and irons - molybdenum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非合金钢铁中磷.pdf
  • EN 10188-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in Steels and Iron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铁中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EN 10188-1989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rous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in Steels and Iron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ic Method《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 钢铁中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