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脱愚重于脱贫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答案1 答案:【
2、参考例文】脱愚重于脱贫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足温饱的民众还有 8000 多万,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已下降到 2000 万左右。当然,如果加上没有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脱贫的问题仍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任。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之所以众多,其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封建愚昧的意识和愚蠢的思维方式始终制约着人们的头脑。公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长期从事着落后耗力的劳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辨别复杂的是非。当前国际上重大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
3、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贪污腐败现象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然而要清除这些腐朽的现象,必须着眼于擦亮公众的眼睛,使他们对种种腐朽现象提高辨别能力,并予以揭露,依据法律予以严惩,才是一条必然的、有效的途径。近 30 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各种腐朽行为虽有法律法规制止,2但实际上依然是通行无阻,且有某些权力的保护和助长,而揭露批判种种腐朽行为却常常受到某些不成立的借口的阻拦。比如,时下算命看相以及勘测风水、非法行医的“大师”及某些伪科学被许多公众崇拜得五体投地,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取缔。这些正表明了脱愚问题、提高文明水准,已经时不我待。至于脱愚,应该包括摆脱愚昧和愚蠢两个方面。摆脱愚昧,是指提
4、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明道德水准,让那些腐朽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和欺骗花招没有生存的土壤。尽管我们的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一则没有普及到原有知识贫乏的弱势人群,导致像张悟本的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这样连语句都不通的烂纸堆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版和销售;再则,教育工作仍是以训导为主,不善于启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材却缺少先进的科学内容,“读书无用论”仍在不知不觉中起着腐蚀作用。摆脱愚蠢,是指让公众掌握先进的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对不科学的事物的辨别能力。当然这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作奠基石。尤其在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有的文化学历并不低的人,却不能识
5、别种种招摇撞骗的恶劣行径。有的认知脱离现实,空泛论事,事实不明、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结论走偏;有的遇事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感情、地位、金钱论是非,习惯宣泄,动辄走极端;有的处事为了捞取自己的利益,抛开相关的科学常识,以时髦的名词语言为幌子,甚至去为假冒伪劣推波助澜。更多的行为是,利用多种时尚的语词,专门针对弱势群体,招摇撞骗,博得力挺,捞取利益。总之,脱愚是一项艰巨费力的长期任务,需要有识之士的艰苦努力,争得相应的话语权。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多材料作文题。分析此类作文题时,考生首先应该弄清楚每则材料的内涵或实质。材料讲的是贫穷的负面意义,贫穷导致个人志向变小。材料和材料都紧扣当今“脱贫攻坚”
6、的热点,讲的是脱贫的观念和方法:主观上激发贫困者的脱贫意识和决心,客观上扶贫、脱贫要精准。材料讲的是对贫困的认知,认为智力的贫乏才是最糟糕的贫困。材料讲的是人们缺少某样东西,会对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五则材料中,的关键词为“贫困”。的关键词为“扶贫脱贫”,的关键词仍为“贫困”,并将贫困的范围扩大到缺少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方面。根据对五则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以确定材料隐含的关键词为“贫困扶贫脱贫”,因而作文题立意可分为两类:一类谈对贫困”的认知,一类谈对“扶贫脱贫”的认知。而对“贫困”的认知,有助于指导“扶贫脱贫”,所以建议考生写作时将两者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文章更有深度,又贴近当下我国“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况,体现其现实意义。3参考立意: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有“志与“智”,方可脱贫;人穷则志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