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文化常识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状”,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状”的一种变体。其特点是:
2、只记逸事,力求典型,以两三件事写人,所写详实,一般只褒不贬。B.用于自谦的词,称为谦词,如愚、拙、鄙等;用于对他人敬意的词,称为敬词,如拜、奉、敬等。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不才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C.“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如拜、除、征、辟、荐、举、擢、迁、谪、黜、去等。其中,转、移、调、徙、拔擢指官职调动,“黜”与“罢、免、解、夺”都是免去官职。D.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官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跟上,男爵最
3、小。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的“伯”就是爵位。3、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
4、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交还官职,即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称制”对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有皇后、皇天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B.“仗节”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利的象征。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
5、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B.山水阴阳,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如武汉的汉阳,指汉水的南面。C.再拜,即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D.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6、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后世影响深远。B.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诗句中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3活动,所以又叫“乞巧节”。D.“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支红楼梦曲隐喻着宝玉离家出
7、走,宝钗在孤寂中抱憾终生的悲剧结局。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9、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乞求
8、婚姻幸福。B.“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C.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10、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可以世袭,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B.“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C.“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D.九宾,宾,同
9、“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孩提,指两到三岁的儿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B.古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常用“贱妾”、“糟糠”等,谦称自己的儿子常用“犬子”、“不才”。4C.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科举、户籍等事宜,其长官称为尚书,下设副职称为侍郎。D.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贞观”、“乾隆”都是庙号。1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
10、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B.钟鸣鼎食之家: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C.弱冠: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后泛指男女二十岁左右的年纪。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的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B.古代表示官
11、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滴”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
12、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 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 “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D.男子 18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冠”。51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
13、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八月。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1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
14、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即“持节”。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1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勋贵及特殊人物, “列传”叙各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项羽虽
15、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人本纪。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C.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8、下列对于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6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
16、尊敬。B.称呼皇帝可以称其庙号,如太祖、太宗等,也可以称谥号,如汉成帝、晋武帝等,还可以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光绪皇帝等。C.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职位。1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B.庐冢,也叫“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
17、舍。C.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D.浮图,也称浮屠或佛图,是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 本意是佛或佛教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指和尚。2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课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后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各个越族。C.“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D.
18、“山东”即山的东面。在古代,“山”可指崤山、华山、 太行山等不同的山,故“山东”所指地域也不相同。 课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答案1 答案:C解析:2 答案:C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C.“拔擢指官职调动”错,“拔擢”指选拔提升。其他选项都正确。故选:C。点评:文学常识需要积累内容: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
19、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3 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20、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说法错误,本人人们叫做“投笔从戎”,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是班超,不是班固。故选 D。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
21、衣饰等。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8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解
22、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说,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4 答案:D解析: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5 答案:A解析:6 答案:B解析:B 项,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武汉的汉阳,指汉水的北面。7 答案:B解析:吏部负责管理官吏任免与考核等.此题见创新大课堂。8 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9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A 项,“乞求婚姻幸福”错误。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
23、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0 答案:C解析: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11 答案:A解析:B.“贱妾”是古代妇女的自称,“不才”为自谦之词;C.“户部掌科举”错,科举属于礼部掌管;D. “贞观”“乾隆”都是年号。12 答案:C解析:“弱冠”特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91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项,“除”指授予官职,而非罢免官职。14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24、。D 项, 男子 20 岁称“弱冠”,不是 18 岁。15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16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17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编年体“错.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8 答案:C解析:御史无权弹劾皇帝。1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 关于“阴”“阳”的表述有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20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鲰生”指浅陋无知的人,并非指百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