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11564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包头六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依赖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宗法观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祖先转达其实是在祭祀、崇拜自己的祖先,意在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其实已经形成,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高神是“帝”而非祖先,即祖先的地位不高于神,选项 A 不符合

2、题意,排除;选项 B 错在“完全” ,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自身正确,但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2.如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 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

3、固了刘姓王朝统治D.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旨在考查解读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在地方上采用的是郡国并行制度,但后来造成了“七国之乱” ,威胁到中央集权,所以说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既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又实行了分封制;汉初推行分封制,实际上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 B;汉初推行分封制意在借助诸侯势力巩固行啊封建统治, “八王之乱”与刘邦实行分封制的初衷相违背,排除 C。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

4、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的郡国并行制3. 甲午开战前的 1893 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 3019 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 675 家。工人人数 38 万人。铁路 2039.6 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 11 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 24 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 100 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 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 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 甲午战争前中国惊呆化停滞不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对鸦片战争前中日经济状况

5、进行了比较,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而中国在经济方面相对落后,旨在突出近代化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4.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 。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表明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

6、中心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共产党也主张持久战,这说明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故 D 选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故 A 选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共产党的主张,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故C 选项错误。故选 D。5.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民主政治建立的程序来看,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7、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并不能说明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故 A 项错误;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 “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中华民国政权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 CD 项排除。6.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 ;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

8、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辛亥革命的推动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民国时期主张女子从事商业活动以及婚姻自由,说明对于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是近代经济发展导致民众观念变化,D 正确。A、B 和 C 主要是思想和政治革命推动,不是根本原因,排除。7.1958 年 8 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 ,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

9、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4A.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B.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 蒋介石有强烈的好战情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相关知识。 “蒋介石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 ,表明蒋介石承认一个中国,具有反对民族分裂的民族主义思想,A 项正确;蒋介石反对台湾独立,B 项错误;材料表明他反对使台湾问题国际化,C 项错误;D 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故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问题台湾问题8. 1937 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

10、遣军官援华。次年 5 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 300 人,包括 6 位元帅、15 位将军。这反映出A.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B. 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 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D.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国民政府存在意识形态的分歧,由于日本的侵略侵害了中国的利益,对苏联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故中国出现了苏联军事顾问,选 D。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不选 A。材料不能体现三大政策,不选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不选 D。考点:近代中国政

11、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9.公元前 440 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A. 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B. 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5C.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D. 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公民大会的代

12、表性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雅典民主范围是否狭隘,故B 项错误;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也是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的表现,故 D 项错误。故选 C。10.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

13、政命令的随意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是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关于移民限令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 D 项错误。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解题时把握“排除三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首先排除;其次是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再次是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主旨信息的。本题中 AB 不符合材料信息,D 项不符合史实。11.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

14、点是A.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B.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6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D. 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过渡时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 ,将满足俄国人民对民主和平的期盼,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俄国的二月革命后仍然面临实现真正民主政治的历史任务,故 B 项错误;十月革命尚未发生,列宁不可能先知先觉,故 C 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以后,列宁才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项错误。12.2013-2014 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

15、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 年 2 月,俄、乌、法、徳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A.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B. 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C.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D. 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

16、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以“乌克兰危机”作为素材,实际上考查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大国博弈。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 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 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能够体现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下的大国博弈【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例如本题就是历史人物的言论,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

17、本知识进行选择。713.1975 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 )A. 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 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C. 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 维护世界和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可知是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的,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B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致力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18、与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无关,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排除 C;材料主旨是致力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与维护世界和平无关,排除 D。所以选 B。14.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 “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 A 正确;B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 C;

19、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 “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15.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 强调重农意识B. 关心百姓疾苦8C. 申饬官员无能D. 关注地方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

20、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 B 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 C 项错误。16.近代民族实业家的代表之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股。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刘鸿生的话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A. 在一战以后遭受外国资本打压B. 在国共内战时期遭受国民政府搜刮C. 在抗战时期遭受官僚资本排挤D. 在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资本排斥【答案】C【解析】【详解】刘鸿生的企业都有“官股” ,他“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说明到了抗

21、战时期,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挤压越来越严重,故 C 项正确;“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说明此时是抗战时期,故 AB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本题的时间信息是“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由此得出这是抗战时期。17.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 ,入超(-) ;单位:百万元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1909-1911 0 -90 +56 +461919-1921 -89 -110 +32 +1491929-1931 -205 -76 +40 +53A. 美

22、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A【解析】有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表现为入超,而对法国和俄国(苏联)的贸易则是出超,据此可以推断出 CD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中国对美国的入超额是逐渐提高的,故 A 符合题意;中国对英国的入超是先增后减,而且与美国相比,由高于美国到低于美国,故 B 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 B。18.1957 年 7 月 31 日, 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 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恋恋不舍。 ”上

23、述材料说明A. 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 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C. “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D. 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包产到户被丢进了垃圾捅,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恋恋不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故 B 正确。当时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未开始,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故 C 排除。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完成,故D 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农业合作化与包产到户【名师

24、点睛】包产到户最早出现在 1956 年浙江省温州地区永嘉县。1957 年夏季,温州地10区各县有 1000 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但随后受到批判。1978 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至 1979 年全省约有 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最早恢复包产到户做法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 ,这个村后来被高度评价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包产到户得到了邓小平和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19.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

25、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 大伙儿对他的背叛【答案】B【解析】由“合作化” “二十多年” “散伙”可知,材料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指 1978 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故田福堂的“痛苦”说明其对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的农村经营方式变化的不理解,故选 B;从合作化到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没有改变,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 C;D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点睛:抓住

26、关键信息“合作化” “二十多年” “散伙”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20.1624 年英国制订垄断法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 1624 年的垄断法 ,那么“18 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1【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1624 年的垄断法 ”“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27、出现”等信息可得出正是因为 1624 年英国制定的垄断法对专利的保护,才保护了个人的权益,推动了技术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B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1624 年的垄断法 ”“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21.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

28、种职业。这反映出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 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 1830 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 B 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 C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

29、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 D 项正确。【名师点晴】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不断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了科技水平提高。此题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不断扩张、重视科研便于提高生产力等内容,通过英国与欧美其他后起之国的比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力,试题没有直接考查,而是通过比较,逆向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难度,有深度。1222.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调整工业生产B. 实行“以工代赈”C. 调节农业生产

30、D. 整顿财政金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实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如修路,架桥,植树等,政府拨款兴办大型水利工程,这些公共工程可以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这些人领到薪水后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故 B 符合题意;A 项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C 项是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D 项是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由此分析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工业、农业、金融和社会工程。其中直接减少失业的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23. 大蜕变:美国资本主义的腐败中说道:在凯恩斯主义的强力刺激下,美联储承担

31、了管理国家经济繁荣的重任,结果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刺激的主要手段,这导致美国政府和国会被权贵资本主义“捕获” ,蜕变成为权贵利益集团进行游说和相互博弈的“纸牌屋” ,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到极大伤害。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济危机此起彼伏有力冲击了自由市场B. 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权贵资本主义C. 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民主的不协调D. 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国会被权贵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A 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依据材料文字“国会被权贵资本主义捕获 ”可知 B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 两项

32、表述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 B。24.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13(%)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 20、30 年代经过新经济政策的恢复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经济发展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 CD 两项;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取得经济恢复的成效也较为缓慢,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排除 B,A 符合题意。【考点定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世

33、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认识二、简答题(共 52 分)25.材料一: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 1709 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 (简称“东印度公司” )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

34、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 17 世纪到 18 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14材料二: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 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 ,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

35、败。-摘编自施展枢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7 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答案】 (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 ;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

36、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 。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思想;政府海禁政策。【解析】(1)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其背景为: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问,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 、 “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 (简称东印度公司 )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 、 “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 、

37、“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 、“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 17 世纪到 18 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第一问,据材料“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 、 “他们以妈祖信仰15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 、“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 、 “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可以得出。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等方面加

38、以回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 1791-1928 年妇女解放的历程:时间 事件1791 年法国女权主义者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1792 年女权辩完成,被认为是英国女性运动的第一个宣言1829 年 在印度,妻子殉夫被禁止了1848 年 第一届女权会议召开1857-1872年已婚女性财产法允许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拥有她们自己的财产1866 年 “美国平等权协会”成立1868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女性选举权运动第一次公开会议举行1869 年 在英国,女性纳税人能参与地方政府选举1890 年 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161913 年 “国际妇女和平大会”在荷兰举行1914

39、-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承担了在家庭以外工作的责任1918 年 英国年满 30 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1919 年康斯坦斯德马尔凯维奇是英国第一位被选入议会的女性1920 年 第 19 条完法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选举权1928 年 英国年满 21 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选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世界史 ,第 577 页从表中提取世界各地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前后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 (略)评分标准:一等观点明确,紧扣图表信息;史实相互关联,逻辑严密;论从史出,结论科学,注意多角度论证,表达清楚。二等能够结合图表信息,观

40、点较为明确;引用事实背景及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为完整,表达较为清楚。三等偏离评论要求对象,观点不明确;引用史实不合理或未结合史实评论,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结论不科学。【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表格信息主要是涉及女性地位变化,依据表格信息“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 “英国年满 30 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 “英国年满 21 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的信息提取中西妇女地位提高观17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和西方代议制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7.材料: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

41、成“外重内轻” ,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来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 749 年(天宝八年) ,“折冲府至无兵可交” ,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

42、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 57 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 49 万,马 8 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答案】 (1)均田制瓦解;兵役负担沉重;府兵境况悲惨,引起人民不满;兵员不足(任给(2)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推动了职业军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解析】(1)据材料“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 、 “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 ”、 “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可知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材料“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 57 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 49 万,马8 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可以得出职业兵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结合18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募兵制容易导致武将专权,威胁中央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