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11579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A. 蓝藻 B. 豌豆 C. 乳酸菌 D. 艾滋病病毒【答案】B【解析】由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随染色体变化而变化的,只有真核生物才具有染色体,因此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真核生物,蓝藻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艾滋病病毒不含有细胞结构,都没有染色体,而豌豆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遗传规律的使用范围,明确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2.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2、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 F2性状分离比为 3:1C.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 : 1D. 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A 正确。含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自交,由于不同基因型配子的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F 2性状分离比为 3:1,BD 错。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杂种一代产生两种比例为 1:1 配子,故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 : 1,C 错。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能力。3.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核中: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个;2每对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 B. C. D. 【答案】A【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 A 选项正确。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4)中的遗传问题( )(1)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2)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

4、合度(3)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4)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A. 杂交、自交、杂交、测交 B. 测交、自交、杂交、测交C. 测交、杂交、自交、杂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答案】B【解析】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故选 B。5.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下图能正确表示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纵坐标)与自交代数(横坐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理解分离定律的

5、实质,能运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3近 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比例各占一半。杂合子比例则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最终接近于零。其规律是:杂合子自交 n 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杂合子(Aa)(1/2) n ;纯合子(AAaa)1-(1/2) n ;显性(隐性)纯合子1/21-(1/2) n ;故根据题意可知,C 正确,A、B、D 错误。【点睛】解题方法指导:杂合子 Aa 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会出现三种基因型 AA、Aa、aa,比例为 121,即在杂合子自交后代中,AA 占 1/4、Aa 占 2/4

6、、aa 占 1/4。而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 AA 自交后代全部、始终都是 AA。因此杂合子每自交一代,后代中的杂合子就只剩原来杂合子比例的一半(2/4),也就是说,杂合子的比例会随自交代数的递增而递减,无限的接近于 0。所以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 n 代后其中 Aa 占(1/2) n ,且 AA=aa; AA+aa=1-(1/2) n。6.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 B. C. D. 【答案】D【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7、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过程,故选 D。7.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4【答案】A【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A(a)和 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 A。8.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 18 B. 14 C. 13 D. 34【答案】A【解析】双亲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由此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8、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1/2)=1/8。选 A。9.某种鼠中,黄鼠基因 A 对灰鼠基因 a 显性,短尾基因 B 对长尾基因 b 显性,且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当基因 A 或 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现有两只基因型为 AaBb 的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9:3:3:1 B. 1:1:1:1 C. 3:1 D. 2: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老鼠体色和尾巴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 AaBb,交配时会产生 9 种基因型的5个体,即:A_B_、A_b

9、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 A 或 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 AaBB(2/16) 、AaBb(4/16) 、aaBB(1/16) 、aaBb(2/16)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 AaBB(2/16) 、AaBb(4/16)为黄色短尾;aaBB(1/16) 、aaBb(2/16)为灰色短尾,所以理论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6+4/16):(1/16+2/16)=2: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涉及到纯合致死现象,增加了一定的

10、难度。10.灰兔和白兔为亲本杂交,F 1全是灰兔,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 9:3: 4,则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 F2灰兔基因型有 4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16C. F2中黑兔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 1/3D. 家兔的毛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 2中有灰兔:黑兔:白兔=9:3:4,是 9:3:3:1 的变形,说明家兔的毛色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D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一代灰兔是双杂合子(AaBb) ,子二代灰兔是双显性个体(A_B

11、_),基因型有 4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9,B 错误;F 2中黑兔(A_bb 或 aaB_)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aabb)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 2/31/2=1/3,C 正确。11.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A. 1:1 B. 1:2 C. 2:1 D. 4:1【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数目变化规律:时期 四分体个数 同源染色体对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分子数6数 数 数间期 0 n 2n 04 n 2n4 n前、中期 n n 2n 4n 4n后期

12、 0 n 2n 4n 4n减末期 0 0 n 2n 2n前、中期 0 0 n 2n 2n后期 0 0 2n 0 2n减数分裂减末期 0 0 n 0 n【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 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 2:1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熟悉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尤其要注意:染色体复制,不会直接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只是直接导致细胞内的 DNA数量加倍;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细胞内 DNA 数量加倍,但会直接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暂时加倍。12.二倍体生物产

13、生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来自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全部来自父方C. 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D. 全部来自母方【答案】C【解析】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选 C。13.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 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 DNA 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分别是7A. B. C. D. 【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间期,核 DNA 复制后含量加倍,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核 DNA 恢复

14、原状,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含量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染色体恢复原状,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 DNA 复制后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核 DNA 含量恢复原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没有DNA 复制,则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核 DNA 减半,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但含量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原状,末期形成两个

15、细胞核,染色体数目减半,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故选 B。1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 DNA 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 ac 段(不含 a、c 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B.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为 11D. 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图中虚线数目加倍一次,但连续减半两次,因此该虚线应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8DNA 的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的变化相对值,其中 Oa 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bc 段处于次级性母细胞

16、阶段,无同源染色体,c 点为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形成子染色体的过程。ac 段(不含 a、c 点)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并且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一直为 12。15. 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由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中有联会,为减 I 前期;中同源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两侧,为减 I 中期;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为减 I 后期;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到达两极后,细胞一分为二,为减 I 末期或减 II 前期;中两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减 II 后期;中共产生四个子细胞,为减 II 末期。16. 下

17、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说法正确的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其父方遗传来的人类色盲基因 b 在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 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B男性色盲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可以不患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故正确;其遗传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并表现隔代交叉遗传,故正9确;女孩的色盲基因可能由其父方遗传来的,也可能是由母方遗传来的,故错误。故选A考点:

18、本题考查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点评: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17.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 1/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

19、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故 A 正确,C 错误;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其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携带者,故 B 错误;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 A、a 表示) ,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Aa,因此他们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 1/41/21/8,故 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20、力。18.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 号的致 病基因来自于10A. 1 号 B. 2 号 C. 3 号 D. 4 号【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7 号患病男性,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 5 号,5 号正常,应该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 1 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 5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2 号,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伴 X 染色体遗传的规律可知:7 号患病男性,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 5 号,5 号正常,应该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 1 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 5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2

21、 号,所以 7 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 2 号;故选 B。【点睛】关键: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是男性 X 染色体上面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而女性 X 染色体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正常双亲中的母亲。1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 1/2 B. 1/3 C. 1/4 D. 1/5【答案】D【解析】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 3 个极体有 2

2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 、Z(极体) 、W(极体) 、W(极体) ,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 、W(极体) 、Z(极体) 、Z(极体) 。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后代雄雌=(1+0)(2+2)=14,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1+4)=1/5。选 D。20.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 1全是红眼,让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 211中红眼雌果蝇 121 只,红眼雄果蝇 60 只,白眼雌果蝇 0 只,白眼雄果蝇 59

23、只,则 F2卵细胞中具有 R 和 r 及精子中具有 R 和 r 的比例是A. 卵细胞:Rr=11 精子:Rr=31B. 卵细胞:Rr=31 精子:Rr=31C. 卵细胞:Rr=31 精子:Rr=11D. 卵细胞:Rr=11 精子:Rr=11【答案】C【解析】果蝇的眼色属于伴性遗传,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XRXR和 XrY,F 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XRXr和 XRY;F 1相互交配,F 2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XRXR和 XRXr、X RY 和 XrY,各占1/4,则 F2卵细胞中 Rr=31,F 2精子中 Rr=11,C 正确。21.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

24、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 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 前者设置了对照,后者没有对照D. 若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 错误;二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 正确。赫尔希与蔡斯实验运用了相互对照,C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 RNA,因此只有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模板来自细菌 B. 氨基酸

25、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DNA 模板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和原料来自噬菌体【答案】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指导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最终 DNA 模板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选 C。23.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 DNA 可以控制生物性状12B. 转化而来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中有 R 型活菌和 S 型活菌C.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大肠杆菌是否裂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 DNA 可

26、以控制生物性状,A 正确;转化而来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中只有 S 型活菌,B 错误;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大肠杆菌是否裂解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如标记 DNA,大肠杆菌裂解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C 错误;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含有 32P,D 错误。24.下列关于双链 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B.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 A 的数量一定不等于 TC. DNA 分子中碱基对构成了 DNA 的基本骨架D. 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 DNA 的结构及其特点,要

27、求考生理解 DNA 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并根据其结构特点分析、判断各选项。双链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A 错误;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 A 的数量不一定不等于 T,整个 DNA 分子中 A 一定等于 T,B错误;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 DNA 的基本骨架,C 错误;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 正确。25.对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 B.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C. 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复制过程需要能量、酶、原料和模板【答案】A【解析】

28、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 项错误;复制在解旋酶、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B 项正确;DNA 分子复制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T 配对,G 与 C 配对,C 项正确;DNA 复制过程需要能量、酶、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模板等条13件,D 项正确。26.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

29、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 B. C. D. 【答案】C【解析】任何体细胞中均含有性染色体,其上的部分基因可以控制性别,错误;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错误。【考点定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名师点睛】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 基因 染色体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体细胞 成对 成对存在配子 成单 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非同源染色体

3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14组合 期自由组合27.某真核生物 DNA 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形成需要 DNA 聚合酶催化B. 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 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细胞核D. 若 a 链中 A+T 占 48%,则 DNA 分子中 G 占 26%【答案】D【解析】【详解】是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A 错误;图中与 A 配对,表示腺嘌呤,B 错误;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形成的磷酸二酯键,DNA 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 错误;若 a 链中 A+T 占 48%,则整个 DNA 分子中 A+T=48%,因此 G+C=52%,又因为G=C,所以 G 占

31、26%,D 正确。28.在含重氮( 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N)培养基中培养相当于复制 4 轮的时间,则关于细菌 DNA 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A. 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 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C. 含有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16 D. 含有 14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5/16【答案】B【解析】在含重氮 15N 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为 DNA 的两条链均为 15N 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N环境中培养复制 4 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 DNA 有 16 条,一半 14N、一半 15N 的 DNA 有

32、 2 条,均为 14N 标记的 DNA 有 14 条,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A 正确。15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100%,B 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 32 条,含有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 2 条,占 1/16,C 正确。含有 14N 的脱氧核苷酸链 30 条,占 15/16,D 正确。29.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HMI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十分肥胖,而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一现象说明基因( )A. 在 DNA

33、上 B. 在染色体上C. 具有遗传效应 D. 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答案】C【解析】A、该题干中没有涉及基因和 DNA 的关系,A 错误;B、该题干没有涉及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B 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肥胖这一性状是由 HMGIC 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C 正确;D、该题干没有涉及基因的特性,D 错误。故选:C30.青蒿中含青蒿素,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通过按蚊传播给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占 a%,嘧啶碱基占 b%(ab) ,此生物不可能是A. 青蒿 B. T2 噬菌体 C. 疟原虫

34、D. 按蚊【答案】B【解析】根据信息“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占 a%不等于嘧啶碱基占 b%”,说明该生物一定不是只含双链 DNA(因为双链 DNA 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配对,比例相等) ,结合选项分析,只有 T2 噬菌体才只含双链 DNA,其他生物都是既含双链 DNA,又含单链 RNA(单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一般不等) ,所以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选 B。31.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 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 D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16【答案】C【解析】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是通过严格

35、的碱基互补配对而成。双链 DNA 分子中:A=T、G=C,A+G(C)/T+C(G)=1,一条单链中 A+G(C)/T+C(G)与另一条单链中该值是倒数关系。整个 DNA 分子中,A+T / G +C=每一条单链中 A+T / G +C,只有 C 正确。【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及有关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密码子位于 mRNA 上B. 反密码子位于 mRNA 上C. 图中结构含有的 RNA

36、有 2 种D. 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a 的位置【答案】A【解析】密码子是指信使 RNA 分子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A 正确;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 中,可与 mRNA 中的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B 错误;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核糖体,故 RNA 有 mRNA、tRNA、rRNA 等 3 种,C 错误;甲硫氨酸是起始氨基酸,处于图中 a 的左侧的氨基酸,D 错误,所以选 A。33.甲、乙两图分別代表人体细胞核内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7A. 甲过程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往往比乙过程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 甲过程以 DNA 两条链同时作模板,乙过程以 DNA

37、 其中一条链作模板C. 几乎每个细胞都要进行甲过程,只有部分细胞进行乙过程D. 在同一个细胞中,甲图中的每个起点最多启动一次,乙图中的起点可以多次启动【答案】C【解析】甲过程为 DNA 复制,乙过程为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转录过程,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往往比 RNA 大,A 项正确;甲过程以 DNA 两条链同时作模板,乙过程以 DNA 其中一条链作模板,B 项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核 DNA 不在进行复制过程,几乎每个细胞都要进行乙过程,以合成蛋白质,C 项错误;在同一个细胞中,核 DNA 只复制一次,而每个基因可多次转录,D 项正确。34.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 DNA 分

38、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 甲、乙两过程都需要 DNA 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C. 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答案】B【解析】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与翻译,复制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 正确;复制过程中需要 DNA 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而转录过程只18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B 错误;在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正确;复制是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需要

39、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是合成 RNA 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解,考查 DNA 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识记 DNA 分子复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对三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属于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 正确的是( )A. 3 个体的两种致病基因分别来自1 和2 个体B. 5 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8 基因型有四种可能C. 若4 与6 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1/4D. 若

40、3 与7 结婚,则后代不会出现患病的孩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3两病兼发,其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 I2,其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 I1,A 正确; 5两病兼发,有不患甲病的妹妹, 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 XbY, 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AAXBY、AaX BY, 8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有患乙病的弟弟 6, 8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BXB、1/2X BXb,故 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B 正确; 4与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母亲,故其基因型为AaXBXb,6 号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为 aaXbY,若 4与 6结

41、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1/21/2=1/4,C 正确; 3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 aaXBY, 7不患甲病,相关基因型为 aa,有患乙病的弟弟 6, 7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BXB、1/2X BXb,若 3与 7结婚,则后代出现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1/21/2=1/4,D 错误。考点: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19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的一组是( )分裂前的间期 减前期 减中期 减

42、后期 减前期 减 中期 减后期 减末期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结构/时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 分子数间期 2n 04 n 2n4 n前、中期 2n 4n 4n后期 2n 4n 4n减末期 2n n 4n2 n 4n2 n前、中期 n 2n 2n后期 n2 n 2n0 2n减数分裂减末期 2n n 0 2n n【详解】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正确;减前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减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减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减前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

43、的一半,错误;减中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减末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故选 B。【点睛】熟悉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7.细菌在 15N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 DNA 的含氮碱基皆含有 15N ,然后再移人 14N 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 DNA 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 一 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0A. 子一代 DNA 应为 B. 子二代 DNA 应为C. 子三代 DNA 应为 D. 亲代的 DNA 应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亲代的 DNA 全部含

44、有 15N, 应为子一代,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每个细菌中 DNA 链中一条含有 15N,一条含有 14N,应为,子二代,50%的细菌含有 15N14N,50%的全部是 14N14N,应为;子三代 DNA,25%的细菌含有 15N14N,70%的全部是 14N14N,应为。考点:本题考查 DNA 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8. 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 2:1,两者之和占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 24,则该 DNA 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A. 32 B. 24 C. 14 D

45、. 2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G=21,且 A+G 的和占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24,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链的碱基总数占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 1/2,所以该链中A+G 的和占该链的碱基总数的 48,从而推出该链中 A 占该链的碱基总数为 32,另一条链上的 T 和该链中的 A 相等,即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32%。综上所述,A 项正确;B、C、D 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 DNA 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39. 一个动物体内某种酶由 150 个氨基酸组成,控制

46、这个酶合成的基因中核苷酸的个数至少是 ( )A. 300 个 B. 450 个 C. 600 个 D. 900 个【答案】D【解析】21试题分析:氨基酸个数:mRNA 上的碱基数:基因上对应的碱基数=1:3:6,所以某种酶由150 个氨基酸组成,控制这个酶合成的基因中核苷酸的个数至少是 1506=900 个。故选D。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0.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 mRNA,其上相邻的三个脱氧核苷酸为一个密码子B. 乙为 tRNA,一个乙中

47、含有多个反密码子C. 反密码子组成与密码子相同D. 翻译时甲和核糖体的结合部位会有乙与之配对结合【答案】D【解析】甲为 mRNA,其上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上的三个碱基为一个密码子,A 错误。乙为 tRNA,一个乙中含有一个反密码子,B 错误。反密码子组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C 错误。翻译时乙将氨基酸运输至核糖体部位,并与甲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 正确。41.番茄是自花受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红色多棱果品种、黄色正常果形品种和黄色多棱果品种(三个品种均为纯合体) ,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为此进行

48、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用_和_为杂交亲本。(2)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 F1代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为_。(3)F 1代自交,在 F2代中表现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F 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4)F 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相对于杂交亲代,新出现的性状是_和_,二者占 F2代所有个体的比例为_。22【答案】 (1). 红色多棱果品种 (2). 黄色正常果形品种 (3). RrFf (4). 红色正常果形 (5). 9/16 (6). 1/16 (7). 1/4 (8). 红色正常果形 (9). 黄色多棱果形 (10). 5/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直接迁移应用。(1)培育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 RRFF,应选用分别具有红色和正常形的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