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1587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泰一中 2017 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规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 、 “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 ,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 , “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

2、舜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说文解字训“聖(圣) ”为“通” ,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 ,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

3、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 ,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 “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 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 “圣”之义即无着落。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

4、“圣王”之2“圣”仅为“尽伦之圣” ,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 。或许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 ,必须兼具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而他本人并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 “王”之别。B. 和个人的内在之德相比,孔子显然更看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之举,就此而言,甚至连王

5、天下的尧舜都不足以称为“圣” 。C. “圣”以仁为根本,而即使是仁境,也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作为仁之极的圣境,自然也应该具备化人之功。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 ,这里的“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说文解字训“聖(圣) ”为“通” ,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 ,两者对于“圣”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B. 把“内圣外王”理解为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把“圣”只解作圣德,既不合训诂,又与孔子的圣人观不相符。C. 由“聖”的甲骨文可知其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如说文所说“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

6、 ,故“通”乃其引申义。D. 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与“圣”之本义相近,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哪种“圣”都不能直接解释为圣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他所理解的“圣”和孔子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不同。B. 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此“圣王”之“圣”与孔子所说的“圣”明显不同。C. “内圣外王”之语虽非始出于孟、荀之口,正因为受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却仍喜欢以3此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D. 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所引文段既有孔子自己的言论,又有儒家其它的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

7、力。【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 ,这里的“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理解错误。原文说“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可见二者不是完全不同。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D,原文说“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可见二者不是完全不同。【2 题详解】试题分析:C

8、. 由“聖”的甲骨文可知其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如说文所说“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 ,故“通”乃其引申义。表述不当, “闻声知情”出自风俗通 ,而非说文 。【3 题详解】试题分析:C. “内圣外王”之语虽非始出于孟、荀之口,正因为受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却仍喜欢以此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理解错误。 “正因为受二人影响”错,原文说的是“或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哥哥臧克家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

9、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4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听老人们讲,他

10、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 。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

11、替老哥哥不平。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老李老了!老李老了!”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

12、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5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4. 下列对文本内容

13、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B. 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 ,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C. “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 ,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D. 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5. 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答案】4. C 5. 开头的秋风意在供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 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 6. 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 “我”起线索作用。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

15、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6C 项,老哥哥“一点也不生气”并非是听说“我”要给他养老。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本题是问“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所以还要注意段落的位置。开头的秋风意在烘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

16、开头。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我”的作用,主要有:起到线索的作用,使叙

17、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也可围绕小说的四要素,从人物、情节、主旨、环境几个角度来分析。情节上:本篇文章的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所以“我”起到线索的作用。人物形象上: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主旨上:“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点睛:不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7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

18、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图片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新华网)材料二:从 21 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 2017 年 11 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

19、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 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 疫苗之王所8说“问题疫苗打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

20、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 , 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材料三: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

21、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 。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 ,

22、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 ,势必影响当地的 GDP 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 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 2018

23、年 07 月 22 日)9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B. 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C. 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D. 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4、项是A. 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B. 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C. 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D. “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9. 以上三则材料中, 新华网 新京报 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D 8. B 9. “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

25、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10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

26、,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 ,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 ,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 “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B 项, “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

27、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上三则材料中, 新华网 新京报 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归纳整合信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和探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二

28、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 ,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

29、太原四面招讨11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

30、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选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B. 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31、水暴至以坏之C. 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D. 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B. “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 “摄”均表示代理官职。C. “清泰”属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D. “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1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32、 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12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B. 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C. 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被契丹军队包围,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D. 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答案】10. D

33、 11. B 12. C 13. (1)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快。 ”(2)敬达军中有夜间出去的人,立即被契丹军捉去,因此关门不敢再出来。【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兵” “太原” “敬达” “长城连栅” “云梯飞炮” “风雨” “水” ,虚词“为” “以” “之”“所” , “敬达”作“为长城连栅”的主语,意思是“张

34、敬达修筑长城连栅” ,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 BC 两项, “坏之”的原因是“水暴至” ,意思是“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 ,意思独立,其前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用云梯飞炮进攻,城栅将要造成,就遇上了狂风暴雨,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句子可以断开为: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35、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13官职”说法错误,文中, “领”应为“兼任官职” 。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是赵延寿、范延光有二心不去救援。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

36、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报” ,回答;“远来” ,指远道而来;“势” ,气势;“方” ,正;“要在” ,关键是,关键在;“速” ,快;“不必速也” ,不必太快。 (2)中“夜出者” ,指夜间出去的人;“辄” ,立即;“为所” ,表被动;“辄为契丹所得” ,被动句,立即被契丹军捉去;“由是” ,因此;“复” ,再;“闭壁不敢复出” ,指关门不敢再出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

37、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张敬达,字志通,是代州人,小字生铁。年轻时因擅长骑射效力于唐庄宗,任厅直军使。明宗时,担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

38、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士兵聚众鼓噪围住敬瑭高呼“万岁” ,敬瑭斩杀三十多人才制止他们。唐废帝怀疑敬瑭有二心,就派敬达担任北面副总管,用这种办法分散石敬瑭的兵权。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任用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造反。废帝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用云梯飞炮进攻,城栅将要造成,狂风暴雨14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石敬瑭向契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军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破敌行不行?”石敬瑭派人回报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盛,关键是要成功,不必

39、速战。 ”使者还没有回报,两军已经交战。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凭着羸弱的骑兵三千人,皮革做的马鞭,木头做的脚蹬子,人马都不披上铠甲,来向唐军进攻。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张敬达集合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包围他们。唐废帝派起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起延寿屯驻在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兵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张敬达从军中望去,只见帐篷相连,如同冈峦起伏,四面用毛绳贯穿,挂上铃铛做警报,放出狗来回巡逻。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军抓获,因此封闭

40、军营不敢再出来。赵延寿等人都有二心,没有援救张敬达的意思。张敬达还有士兵五万人、战马一万匹,时间久了,粮食吃完,只能削树木筛粪来喂马,军士吃死马,不久马吃完了。副招讨使杨光远劝张敬达向晋投降,张敬达自以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杨光远不断催促他,张敬达说:“各位为什么逼我呢?为什么不杀了我然后向晋投降?”杨光远就杀死张敬达投降晋。契丹主耶律德光听说张敬达死了,哀怜他的忠诚,派人收葬了他的尸体。(二)诗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41、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鹡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5A. 首联开篇侧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B. 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C.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

42、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更富有情致。D. 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15.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14. A 15. 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运用对比,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

43、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 项, “首联开篇侧面写离别的哀痛”说法错误,应为“正面描写离别的哀痛” 。故选 A。【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本诗的颈联

44、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题目已经指出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颈联。仔细阅读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这是写景,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 ,风16称作“惊” ,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

45、荔墙” ,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首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句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三)名句默写16.名篇名句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2) 将进酒中有一句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豪华生活的鄙弃,却又无力改变的一

46、句是:_,_。(3)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钟鼓馔玉不足贵 (4). 但愿长醉不复醒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作、馔、瀑、喧、豗、砯、崖、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47、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应约而至,_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17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9 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 ,犹如海浪中的风

48、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 ,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国青年报 ,2018.6.12,有改动)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

49、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18.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C.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B.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C.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答案】17. D 18. A 19. C【解析】18【1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首先应判定病句是一个单句,首先采取压缩的方式,提炼句子的主干,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374-2011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ilos stationary unloaders for round silos - Safety German version EN 1374 2000+A1 2010《农业机械 圆筒仓用筒仓固定式卸载机 安全性 德文版本EN 1374-2000+A1-2010》.pdf DIN EN 1374-2011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ilos stationary unloaders for round silos - Safety German version EN 1374 2000+A1 2010《农业机械 圆筒仓用筒仓固定式卸载机 安全性 德文版本EN 1374-2000+A1-2010》.pdf
  • DIN EN 13740-1-2003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olid fertilizer line-distribu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740-1 2003《农用机械 固体肥料分行施肥机 环境保护 第1.pdf DIN EN 13740-1-2003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olid fertilizer line-distribu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740-1 2003《农用机械 固体肥料分行施肥机 环境保护 第1.pdf
  • DIN EN 13740-2-2003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olid fertilizer line-distribu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art 2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740-2 2003《农用机械 固体肥料分行施肥机 环境保护 第2.pdf DIN EN 13740-2-2003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Solid fertilizer line-distribu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art 2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740-2 2003《农用机械 固体肥料分行施肥机 环境保护 第2.pdf
  • DIN EN 13741-2004 Thermal performance acceptance testing of mechanical draught series wet cooling towers German version EN 13741 2003《机械干燥系列潮湿冷却塔的热性能验收试验》.pdf DIN EN 13741-2004 Thermal performance acceptance testing of mechanical draught series wet cooling towers German version EN 13741 2003《机械干燥系列潮湿冷却塔的热性能验收试验》.pdf
  • DIN EN 13742-1-2005 Irrigation techniques - Solid set sprinkler systems - Part 1 Selection design planning and installation German version EN 13742-1 2004《灌溉技术 固定式喷水系统 第1部分 选择、设计、规.pdf DIN EN 13742-1-2005 Irrigation techniques - Solid set sprinkler systems - Part 1 Selection design planning and installation German version EN 13742-1 2004《灌溉技术 固定式喷水系统 第1部分 选择、设计、规.pdf
  • DIN EN 13742-2-2005 Irrigation techniques - Solid set sprinkler systems - Part 2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742-2 2004《灌溉技术 整体设置喷水系统 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 DIN EN 13742-2-2005 Irrigation techniques - Solid set sprinkler systems - Part 2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742-2 2004《灌溉技术 整体设置喷水系统 第2部分 试验方法》.pdf
  • DIN EN 13743-2017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coated abrasive products German version EN 13743 2017《涂附磨具产品的安全要求 德文版本EN 13743-2017》.pdf DIN EN 13743-2017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coated abrasive products German version EN 13743 2017《涂附磨具产品的安全要求 德文版本EN 13743-2017》.pdf
  • DIN EN 13744-2005 Surfaces for sports areas - Procedure for accelerated ageing by immersion in hot water German version EN 13744 2004《运动场表面 通过在热水中浸渍的加速老化规程》.pdf DIN EN 13744-2005 Surfaces for sports areas - Procedure for accelerated ageing by immersion in hot water German version EN 13744 2004《运动场表面 通过在热水中浸渍的加速老化规程》.pdf
  • DIN EN 13745-2004 Surfaces for sports areas - Determination of specular reflectance German version EN 13745 2004《运动区域用表面 镜面反射率的测定》.pdf DIN EN 13745-2004 Surfaces for sports areas - Determination of specular reflectance German version EN 13745 2004《运动区域用表面 镜面反射率的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