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115922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B.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C. 高温处理过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 将抗体溶于一定浓度的 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答案】D【解析】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还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A正确;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B 正确;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使肽键断裂,因此高温处理过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将抗体溶

2、于一定浓度的 NaCl溶液中会造成盐析,但不会使其生物活性丧失,D 错误。【点睛】解答 C选项,要注意双缩脲试剂是可以跟含有肽健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包括多肽和蛋白质。2.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DNA、RNA 的组成元素相同,合成的场所及方式也相同B. 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组成元素不同,但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C. 糖类可以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但不一定能为生命活动供能D. 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蛋白质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DNA、RNA 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含有 C、H、O、N 和 P,合成的场所相同,但合成的方式不同,DNA通过复制

3、或逆转录合成,RNA 通过复制或转录合成,A 错误;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不含有肽键,因此也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 错误;细胞膜上糖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与细胞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参与免疫调节过程,糖类不一定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如核糖、脱氧核糖、糖被中的糖、纤维素等,C 正确;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 错误。3.下列有关黑藻和蓝藻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的細胞壁都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B. 黑藻和蓝藻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和 RNAC. 两者中的碱基 A的数

4、量多于 TD. 两者分解丙酮酸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答案】C【解析】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A 错误;黑藻和蓝藻都含有 DNA和 RNA,并且遗传物质都是 DNA,B 错误;两者细胞中都含有 DNA和 RNA,DNA 中的减基 A的数量等于 T,而 RNA中含有 A,不含 T,故两者中的碱基 A的数量多于 T,C 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 错误。【点睛】解答 B选项,要注意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

5、换的主要场所C. 由 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D. 核仁是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答案】D【解析】细胞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所以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是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 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B 正确;每种细胞器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核糖体是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C 正确;核仁与 rRNA和核糖体形成有关,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D 错误。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B

6、. 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磷脂层的两侧,疏水端朝向磷脂层内部3C. 温度影响细胞膜中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D. 糖蛋白主要位于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膜内侧【答案】D【解析】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如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所含蛋白质较多,主要和其吸收功能相适应,A 正确;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两侧,疏水端朝向内侧,B正确;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C 正确;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载体蛋白可以位于细胞膜内侧、外侧、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错误。6.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 甲状腺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过程 B. 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C.

7、 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D. 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答案】A【解析】甲状腺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进行了细胞识别,传递信息,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确;浆细胞分泌抗体属于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错误;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过程中,原生质层收缩,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错误;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 错误。7.下列关于细胞器功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内质网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关B. 高尔基体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C. 溶酶体能使细胞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D. 液泡能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答案】B【解析

8、】在核糖体形成肽链后进入内质网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 正确;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有关,B 错误;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消灭外来的病菌等,溶酶体能使细胞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因此,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能使细胞4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D 正确。8.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鸡成熟的红细胞不适合用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B. 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都可以发生在生物膜上C. 核膜能保持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9、D. 酶的产生过程不一定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答案】C【解析】鸡成熟的红细胞是细胞器膜和核膜,不能用鸡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A 正确;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都发生在生物膜上,B 正确;遗传信息的复制需要原料、能量和酶,这些都来自于细胞质,所以核膜并不能使遗传信息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C 错误;细胞内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不是所有酶的产生都需膜结构参与,如 RNA、RNA 聚合酶等,分泌蛋白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D 正确。9.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B. 细菌细胞中 D

10、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C. 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胰岛素可直接转移至细胞膜D. 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答案】D【解析】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构成中心体的成分中没有磷脂,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能转移至中心体,A 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 错误;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形成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之后可转移至细胞膜,C 错误;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转移至溶酶体,D 正确。10.某同学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曲线(初始体积大小相对值记

11、为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A. 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B. cd 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C. 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 该植物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且 e时液泡的颜色比 a时浅【答案】D【解析】bc 段,由于失水,但 cd 段,细胞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没有死亡,A 错误;cd 段,水分子可以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可以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B 错误;de 段,细胞的相对值大于细胞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C 错误;e 时细胞的相对值大于 a时细胞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则液泡的颜色比 a时浅,D正确。11.下列关

12、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B. 氧气含量降低,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钾离子C. 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浓度趋于平衡D.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如小分子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A 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氧气含量降低,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也不会影响其吸收钾离子,B 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一般是逆浓度运输,使膜内外浓度差增大

13、,C 错误;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抑制细胞膜上载体6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D 正确。1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 G,包括 G1、G 2、G 3、G 4等多种转运体) ,下图是人体两种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两种细胞B. G2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 G1高C.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 G蛋白含量低D. 不同组织细胞膜上的 G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可以保障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答案】D【解析】主动运输与能量有关,该图中没有能量这一自变量,因此不能证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进入肝细胞是主

14、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A 错误;红细胞上含有 G1,肝细胞含有 G2,在一定的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红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大于肝细胞,说明 G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高于G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B 错误;癌细胞代谢高,需要消耗的葡萄糖更多,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 G蛋白含量较高,C 错误;由曲线可知,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的种类不同,与各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相适应,D 正确。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合成 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 ATPB.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形成 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

15、的原料D. 在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形成 ATP的过程需要光照【答案】C【解析】7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产生 ATP,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正确;真核细胞内,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形成 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 正确;ATP 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基本单位之一;逆转录是以 RNA为模板合成 DNA的过程,原料是脱氧核苷酸,C 错误;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光反应过程产生 ATP,需要光照条件,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区别,特别要注意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才产生 ATP。

16、14.实验人员将生长旺盛的酵母菌接种在仅含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并将其保温在 30的透明恒温箱中。在 1lOmin,有色液滴基本不移动;1160min 内液滴向右移动;61min后,液滴又保持不动。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110min 内,酵母菌的代谢水平很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B. 110min 内已经产生了酒精C. 1160min 内,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D. 61min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有色液滴不移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液滴向右移动,生长旺盛的酵母菌接种在仅含葡萄糖溶液

17、的试管中,110min 内,有色液滴基本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氧气含量高,代谢水平比较高,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没有产生酒精,AB 错误;1160min 内,由于氧气含量降低,有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弱,无氧呼吸越来越强,导致液滴向右移动,C 正确;61min 后,液滴又保持不动,此时葡萄糖已经耗尽,酵母菌不进行呼吸作用,D 错误。15.已知某突变型酵母,其呼吸链在线粒体中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突变酵母能产生H,且乙醇代谢途径未变8B. 突变酵母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可用于酿酒发酵C. 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D. 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的产物主要是 C02和 H

18、2O【答案】D【解析】突变酵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可通过乙醇代谢途径在第一阶段产生H,A 正确;突变型酵母的呼吸链在线粒体中断,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突变酵母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可用于酿酒发酵,B 正确;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前者释放能量多,代谢旺盛,所以野生型酵母种群增值速率大于突变体,C 正确;突变型酵母的呼吸链在线粒体中断,通入氧气后,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 错误。16.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

19、滤纸层析结果(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升高B. 与正常光源相比较,强光下叶黄素的增加量最多C. 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D. 色素提取时,添加二氧化硅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A 错误;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叶绿素含量降低,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最多,B错误;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色素 I、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C 正确;研磨时,加入

20、二氧化硅使研磨得更充分,加入碳酸钙9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 错误。1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根尖细胞均可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B.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有选择性实验时,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C. 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D.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要确保被观察细胞保持生活状态【答案】D【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但其它成熟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 错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时只需要检测物质的含量变化即可,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 错误;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

21、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形态,但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结构,因为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 错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需保持活细胞状态,细胞死去后叶绿体和线粒体失去正常形态,D 正确。1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B. 蛋白质的合成和核膜解体可同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C. 细胞的凋亡和癌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各种酶活性显著降低【答案】B【解析】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 错误;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

22、生在间期,也可发生在前期,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 正确;从根本上来看,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 错误;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降低,有些酶的活性没有改变,D 错误。【点睛】解答 D选项,要注意衰老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会增大。19.某研究小组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温度恒定的暗室中,给予特定光强度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其中在 t0-t1CO2含量充足、t 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测得钟罩内 02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A. t1与 t0相比,t 1时植物叶绿体内的

23、 C3含量较高B. 若在 t1-t2时段,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 C0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C. 若在 t2-t3时,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可能不再升高D. 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 02量为 d-a【答案】D【解析】t0与 t1相比,t 1时进行适度遮光处理,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 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所以植物叶绿体内的 C3含量较高,A 正确;由于在 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处理,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 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B 正确;由于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将不再增加,所以若在 t2-t3时,

24、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可能不再升高,C 正确;整个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氧气增加量为 d-a,玻璃罩内氧气增加量=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 02量-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 O2量,因此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 02量=d-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 O2量,D 错误。20.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的转录是从 DNA模板链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B.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在细胞核发生C.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D. 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

25、】起始密码子存在于 mRNA,不在 DNA上,A 错误;基因表达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但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 错误;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形11成信使 RNA,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C 正确;翻译和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存在 A与 T碱基对,D 错误。21.如图表示细胞核内某生理过程,其中 a、b、c、d 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此过程需要能量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 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C. 正常情况下,a、d 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

26、胞中去D. b链中(A+G)/(T+C)的值一定与 c链中的相同【答案】C【解析】该过程表示 DNA分子的复制,尿嘧啶是 RNA中特有的碱基,DNA 分子不存在尿嘧啶脱氧核苷酸,A 错误;该过程表示 DNA分子的复制,真核生物细胞中,DNA 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 错误;DNA 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a、d 两条链分布到两个 DNA分子中,DNA 分子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正常情况下 a,d 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C 正确;从图可知 ad是互补的两条模板链,b 是以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子链,c 是以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子链,因此 b与 d的碱基

27、互补,b 链中(A+G)/(T+C)的值与 c链中的不相同,互为倒数,D 错误。22.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的 2种机制:(1)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 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2)插入到 DNA碱基对之间,导致 DNA不能与 RNA聚合酶结合。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秋水仙素可能引发的结果,推断不合理的是A. 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 B. 翻译过程受阻C. 转录过程受阻 D. DNA 结构局部解旋【答案】B【解析】12根据“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 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去”分析可知,基因复制时碱基对错误导致基因突变,A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能推断出翻译过程受阻,B错误;

28、根据题干“插入到 DNA碱基对之间,导致 DNA不能与 RNA聚合酶结合”可知,转录过程受阻,C 正确;根据题干“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 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可知,DNA 结构局部解旋,D 正确。23.基因型为 AaBb(2n=4)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该图不符合的是A. 该细胞处于减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B. 该细胞在减 I前期时形成 2个四分体,含 2个染色体组C. 该细胞图中染色体上基因 A与 a的不同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D. 分裂产生该細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b【答案】D【解析】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

29、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因此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A 正确;该细胞在减 I前期含有 2对同源染色体,可形成 2个四分体,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减 I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减 I前期含 2个染色体组,C 正确;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b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此时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bb或 AAbb,D 错误。24.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B.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C. 细菌裂解后,

30、 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D. 根据 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 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13【答案】D【解析】噬菌体裂解细菌后,离心后,噬菌体会分布到上清液,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A 正确;噬菌体属于病毒,其增值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B 正确; 32P标记的是 DNA,能够进入细菌,且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细菌裂解后, 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C 正确; 32P标记的是 DNA, 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因此根据 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 DNA是否进入了细菌,根据 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蛋白

31、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关键能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25.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 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过程中 DNA复制前需要合成 RNA聚合酶B. 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 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 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 DNA

32、未复制;乙中 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中 DNA:染色体=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 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NA 复制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 RNA聚合酶,所以甲乙过程中 DNA复制前需要合成 RNA聚合酶,A 正确;乙丙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也可发生染色体变异,B 正确;乙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丙时期细胞着丝14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正确;丙图表示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

33、,所以丙丁过程中不再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错误。26.某农业研究所在诱变育种过程中,发现一株阔叶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属于高产小麦,这一性状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现将该植株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F 1中有 1/2表现为高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阔叶突变应为显性突变,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B. 收获的高产植株自交,后代可能有 3/4植株高产C. 现用 F1自交,那么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应占 4/5D. 若高产植株较普通植株能增产 10%,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作为种子,能增收 7.5%【答案】C【解析】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 A和 a,该阔叶小麦植株是突变形成的,说明普通小麦是纯合子,如

34、果普通小麦的基因型为 AA,则该突变植株的基因型为 aa,该突变植株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高产,因此普通小麦的基因型为 aa,该突变植株的基因型为 Aa,因此阔叶突变应为显性突变,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A 正确;该植株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F 1中的基因型为 Aa和 aa,因此收获的高产植株 Aa自交,后代植株高产(AA 和 Aa)占的比例为 3/4,B 正确;F 1中的基因型为 Aa和 aa,两者比例为 1:1,F 1自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AA和 aa,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Aa,占的比例为1/23/4=3/8,因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应占 5/8,C 错

35、误;杂合子(Aa)自交的后代中 AA和 Aa占的比例为 3/4,因此能增收 3/410%=7.5%,D 正确。27.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 B和 b控制,有黑色、黄色两种颜色;等位基因 R和 r影响该鸟类的体色,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三组不同基因型的鸟类各若干只,甲黑色,乙黄色,丙黄色,研究者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杂交亲本 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 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甲乙 只有黑色 黑色:黄色=3:1乙丙 只有黄色 黄色:黑色=13:315A. R基因会抑制 B基因的表达B. 基因型为 BbRR的个体表现型应该为黄色C. 杂交亲本甲、乙的基因

36、型分别是 BBrr、bbrrD. 乙丙杂交,子二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6种【答案】D【解析】甲乙的子一代都是黑色,子二代中黑色:黄色=3:1,说明黑色有基因 B控制,黄色由 b控制,乙丙的子一代都是黄色,子二代中黄色:黑色=13:3,说明子一代黄色的基因型为BbRr,说明 R基因会抑制 B基因的表达,且黄色的基因型为 B R 、bbR 、bbrr,黑色的基因型为 B rr,AB 正确;甲为黑色,乙为黄色,且子一代只有黑色,子二代中黑色:黄色=3:1,因此 F1的基因型为 Bbrr,因此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BBrr、bbrr,C 正确;乙丙杂交,子二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B R 、bb

37、R 、bbrr,基因共 4+2+1=7种,D 错误。28.BrdU能替代 T与 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 DNA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条染色体形成 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B. 1个 DNA复制 2次所产生的 DNA分别位于 4条染色单体上C. 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个 DNA的 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 BrdUD.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个 DNA的 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答案】C【解析】1条染色体形成 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

38、成了复制,A 正确;1 个 DNA复制 2次所产生的 DNA分别位于 4条染色单体上,B 正确;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每条染色体均有 1个 DNA的 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C错误;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进行了 2次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 1个DNA的 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名师点睛】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16定、数目清晰;(4)

39、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9.某生物两对染色体发生变异和减数分裂时的配对如下图所示,则减数分裂后含有哪种染色体的配子产生成活后代的可能性最大A. 和、和 B. 和、和C. 和、和 D. 各种组合的结果没有区别【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染色体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即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由于易位后有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种类改变,还有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没有改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和组合、和组合,减数分裂后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形成的后

40、代能成活,故选C。30.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 号和 11号个体为男性患者。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因为只有男性患者,该病为 Y染色体遗传病B. 该病为 X隐性遗传病且 9号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C. 若 7号带有致病基因,则 10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2/3D. 若 7号不带致病基因,则 11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 1号【答案】D17【解析】1号和 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5 号) ,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 A、a 表示) 。男性患者的父亲都正常,所以该病不可能为 Y染色体遗传病,

41、A 错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是 X染色体上,B 错误;若 7号带有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3AA、2/3Aa,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1/3,C 错误;若 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该系谱中,则 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6号,而 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1号,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能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

42、)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得到 F1,F 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 F2,你认为杂交结果不正确的是A. 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B. 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中的母方C. 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 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 3:1【答案】C【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翅膀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即 aaXBXB与 AAXbY杂交。让基因型为 aa

43、XBXB与 AAXbY杂交,则 F1为AaXBXb(红眼正常翅雌性) 、AaX BY(红眼正常翅雄性) ,A 正确;让 F1AaXBXb(红眼正常翅雌性)与 AaXBY(红眼正常翅雄性)相互交配,则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X B)来自 F1代的母方,B 正确;让 F1AaXBXb(红眼正常翅雌性)与 AaXBY(红眼正常翅雄性)相互交配,F 2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1/21/21/4,杂合子占 3/4,C 错误;让 F1AaXBXb(红眼正常翅雌性)与 AaXBY(红眼正常翅雄性)相互交配,则 F2代雌果蝇都为正常翅个体,D 错误。32.某二倍体植物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位于 2号染色体

44、上。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位于 4号染色体上。用基因型为 DDEE和 ddee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18F1,F 1自交获得 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宽叶髙茎植株占 1/16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且数量比都为 1:1:1:1C. F1产生配子时在减中期出现了部分 Ee型细胞,可能是减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 缺失一条 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偶然产生 EE型配子,可能是减后期染色体未分离【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d) 、E(e)分别位于 2号和 4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基因型为 DDEE和 ddee的植株

45、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 F1,基因型是DdEe,F 1自交获得 F2中 D_E_(宽叶高茎):D_ee(宽叶矮茎)ddE_(窄叶高茎):ddee(窄叶矮茎)=9:3:3:1。F 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的宽叶高茎植株(DDEE)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41/4=1/16,A 正确;F 1的基因型是 DdEe,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为 DE、De、dE 和 de,且比例为 1:1:1:1,B 正确;F 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出现了部分 Ee型细胞,最可能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C 错误;缺失一条 4号染色体的高茎

46、植株(基因型 E)偶然产生了 EE型配子,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分离,D 正确。二、非选择题33.已知细胞中酶 A可催化某种物质的分解,图中的实线甲代表酶 A在一定温度与一定 pH值条件下,进行催化作用所得到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2)在该温度与该 pH值条件下,要提升最大反应速率,可釆取的措施是_。若在酶与底物的反应系统中加入某化学物质,使反应曲线向右移动如虚线乙所示。试问所加化学物质对此反应速率的作用是_。 19(3)改变哪些因素可以使图中实线甲向左移动至细线丙?_(至少答出两项) 。(4)在测定酶 A催化

47、作用最适 pH时,需在一定 pH范围内设置_,分别,测定酶活性,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若曲线出现_,则其对应的 pH即为其最适 pH。【答案】 (1).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2). 增大酶量 (3). 减缓反应速度或反应速率变慢 (4). 酸碱度、温度 (5). pH 梯度(系列 pH) (6).峰值(最大值)【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图中曲线是在一定的温度和 pH条件下测定的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则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1)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

48、机催化剂更显著。(2)由于反应的温度与酸碱度是一定的,图中底物浓度作为自变量,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底物浓度再增加,反应速率不再改变,因此要提升最大反应速率,只能增大酶量。在此酶与底物的反应系统中加入某化学物质,使反应曲线向右移动如虚线乙,说明使反应的速度减慢了,因此,所加化学物质对此反应速率的作用是减缓反应速度或反应速率变慢。(3)要使甲向左移动至细线丙,说明若改变使反应速率加快,那么曲线乙所处温度和 pH为较适适宜、所以改变的因素可以是酸碱度、温度。(4)在测定某种酶催化作用最适 pH时,需在一定 pH范围内设置 pH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则其对应的 pH即为其最适

49、 pH。【点睛】本题的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34.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 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三链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 mRNA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 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醎基总数_(填“等于” “不一定等于” )嘧啶碱基总数,原因是_。(2)三链杂合片段的出现可以作为判断相关基因正在进行_的依据。三链杂合片段20的形成会降低 DNA的稳定性,如非模板链上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经次两次 DNA复制后开始产生碱基对 C一 G替换为_的突变基因。(3)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三链杂和片段有关,患者神经元细胞中基因表达效率较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要降低,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