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卓越联盟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下列哪个过程中A. 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 C. 受精作用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B【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细胞核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 正确,A、C、D 均错误。2.红花(AA)植物与白花(aa)植株杂交,其后代为粉红花(Aa) 。选择粉红花植株之间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 2 种,3:1 B. 2 种,1:1 C. 3 种,1:1:1 D. 3 种,1:2:1【答案】D【解析】红花(AA)植物与白花(aa)植株杂交,其后代为粉
2、红花(Aa) 。选择粉红花植株之间进行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Aaaa121,可见,后代的表现型有 3 种,比例是 121,A、B、C 均错误,D 正确。3.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 25% B. 12.5% C. 32.5% D. 0.75%【答案】B【解析】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假设多指基因用 A 表示,则一对均为杂合子的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4aa1/2(男孩出现的概率)1/812.5%,B 正确,A、C、D 均错误。4.下列亲本杂交组合中,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 AaBBAAbb B. AaBBAaB
3、b C. AAbbaaBB D. AaBBAABb【答案】B【解析】AaBBAAbb、AAbbaaBB 和 AaBBAABb 的子代均只有一种表现型(A_B_) ,不会出现性状2分离,A、C、D 均错误;AaBBAaBb 的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 A_B_aaB_31,B 正确。 5.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 50100 次,统计小球组合为 DD 的比例为A. 1/3 B. 1/4 C. 1/2 D. 1/5【答案】B【解析】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内的小球代表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所以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
4、数目要相等,即 D:d1:1,该实验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小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此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 50100 次,统计小球组合为 DD 的比例为 1/4。综上所述,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对新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行了考查。在审题时,可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理解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注意问题,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
5、积累。6.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 F2有 512 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A. 256 B. 128 C. 64 D. 384【答案】B【解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 1的基因型为 YyRr。F 1自交所得 F2中,纯合子(纯种)的概率为 1/2(YYyy)1/2(RRrr)1/4。可见,如果 F2有512 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 5121/4128,B 正确,A、C、D 均错误。7.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 B. F 1自交时无需除去雌蕊或
6、雄蕊C. 杂交时,高茎豌豆必须做母本 D. 人工授粉后,无需套袋处理【答案】B3【解析】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A 错误;F 1自交时即 F1自花受粉时无需除去雌蕊或雄蕊,B 正确;杂交时,高茎豌豆既可以做母本,又可以做父本,C 错误;人工授粉后,需套袋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 错误。8.已知一株玉米的基因型为 AABB,周围虽然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a C. aaBb D. AaB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由此可见,该个体的子代
7、肯定含有 AB 基因,即基因型为 A_B_,所以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9.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2YyRr:2Yyrr:1yyRr:1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子代中 YYYyyy121,说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 Yy;子代中Rrrr11,说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Rr 和 rr。综上分析,双亲的遗传因子是Yyrr
8、YyRr,A、B、C 均错误,D 正确。【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遗传因子(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本题中,首先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题意,将子代每一对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统计出来,据此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 10. 关于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4C.
9、 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 等位基因存在于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型即相对性状的基因,所以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 正确、BC 错误;等位基因存在于正常的体细胞中,而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D 错误。考点:等位基因11.下列不适合做遗传学材料的是A. 玉米 B. 真菌 C. 细菌 D. 豌豆【答案】C【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细胞核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玉米、真菌和豌豆都是真核生物,均具有细胞核,因此都适合做遗传学材料,A、B、D 均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不
10、适合做遗传学材料,C 正确。12.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 ,但黄色纯合子 AA 在胚胎时期就会死亡。现用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A. 3:1 B. 2:1 C. 1:1 D. 1:2【答案】B【解析】因黄色纯合子 AA 在胚胎时期就会死亡,所以存活下来的黄色鼠的基因型都是 Aa。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胚胎致使)Aaaa121,因此后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 21,B 正确,A、C、D 均错误。13.下列关于人类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中,正确的是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合子中的细胞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受精时精子全
11、部进入卵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 2N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 B. C. D. 5【答案】A【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中,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因此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错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成为 2N,正确;合子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正确;遗传物质 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因此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正确。综上分析,A 正确,B、C、D 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
12、过程及实质,掌握受精卵(合子)中染色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共有两个着丝点 B. 共有四个 DNA 分子C. 共有四个染色体 D. 共有四个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此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可见,一个四分体共有两个染色体、两个着丝点、四个 DNA 分子、四个染色单体,A、B、D 均正确,C 错误。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都形成 4 个成熟的生殖细胞B. 玉米体细胞中有
13、10 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染色体数目 5 对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次级精母细胞中含一条性染色体【答案】C【解析】每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4 个精子(成熟的生殖细胞) ,每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 个卵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和 3 个极体,A 错误;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 10 条染色体,因这 10 条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称之为 5 对,B 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正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D
14、错6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16.四分体时期常会发生互换,下列哪个图可正确表示互换( )A. B. C. D. 【答案】B【解析】图中只有一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 错误;图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的交叉互换,B 正确;图中有两条大小不一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 错误;图中发生的交换不在四分体时期,D 错误。【点睛】解答
15、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交叉互换的概念,确定交叉互换必须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17.基因型为 Mm 的动物,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连锁互换,基因 M 和 M、m 和m、M 和 m 的分离,分别发生在下列哪些过程中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精细胞变形为精子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没有基因的分离;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 M 和 m 随之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
16、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 M 和 M、m 和 m 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 2 个精细胞中去;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属于细胞分化,没有基因的分离。所以基因 M 和 M、m 和 m 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M 和 m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7精母细胞。所以 B 正确。ACD 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若要表示某动物细
17、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2 条单体,D 正确。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 DNA 都在染色体上B. 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只有一个 DNA 分子C. 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 以上叙述均正确【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 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 错误;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B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C 正确;以上叙述只有一项正确,D 错误。
18、【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B 选项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数目的关系。8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染色体加倍基因也随着加倍【答案】D【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A、B 正确;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
19、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 正确;染色体加倍,基因数目不变,D 错误。21.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 控制深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不能表达D.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示中的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 错误;控制深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20、 错误;基因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会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不能表达,C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正确。2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9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有关B. 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 XY 型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D. XY 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可表示为 XY【答案】C【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A 正确;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 正确;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 X 和 X 表示,雄性体细胞中含
21、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 X 和 Y 表示,C 错误,D 正确。23.某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则与这种遗传病遗传特点最匹配的家系图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柱形图显示:患者均为男性,说明该隐性遗传病最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 A 中的母亲、女儿和儿子均患病,父亲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图 B 显示,母亲和父亲均正常,其女儿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错误;图 C 中,母亲和父亲均正常,其儿子患病,据此可判断,该病最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正确;图 D 中
22、的母亲和父亲均患病,10儿子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 错误。24.果绳的眼色性状为伴 X 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假设相关基因用 W 和 w 表示,则杂合红眼雌果蝇(X WXw)与红眼雄果蝇(X WY)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XW、X WXw) ,雄果蝇中红眼(X WY)和白眼(X wY)均有,A 错误;白眼雌果蝇(X wXw)与红眼雄果蝇(X WY)
23、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Xw) ,雄果蝇均为白眼(X wY) ,B 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X WXw)与白眼雄果蝇(X wY)交配,子代雌果蝇中红眼(X WXw)与白眼(X wXw)均有,雄果蝇中红眼(X WY)和白眼(X wY)均有,C 错误;白眼雌果蝇(X wXw)与白眼雄果蝇(X wY)交配,子代雌果蝇(X wXw)与雄果蝇(X wY)均为白眼,D 错误。25.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为 0C. 红绿色盲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 只要母亲患病,儿子就全部患病【答案】C【解析】红绿色盲基因
24、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A 正确;男性将 X 染色体传给女儿,将 Y 染色体传给儿子,因此男性患者(X bY)将红绿色盲基因(X b)传给孙子的概率为 0,B 正确;红绿色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 错误;儿子的 X 染色体只遗传自母亲,只要母亲患病(X bXb) ,儿子就全部患病(X bY) ,D 正确。 26.下图是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若母亲是纯合体,则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11A. Y 染色体上的基因 B.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答案】A【解析】若致病基因是 Y 染色体上的基因,则
25、父亲患病,儿子必然患病,与系谱图相吻合,所以此种情况的概率最高,A 正确;若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母亲是正常纯合子,只有当父亲为杂合子时,才会生出患病的儿子和正常的女儿,但此种情况的概率较低,B 错误;若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或者是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而且母亲是正常纯合子,则无论父亲患病与否,子代均正常,C、D 错误。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 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 XXC. 果蝇体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这 8
26、 条染色体上D. 某隐性遗传病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 错误;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 X 和 X 表示,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 X 和 Y 表示,B 错误;果蝇体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其中非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同,所含有的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数目也不同,C 错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D 正确。28. 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验的意义A.
27、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 B. 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 D. 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 S 型细菌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 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故 A 正确。没有证实 DNA 是遗传物质,故 B 错误。给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奠定了基础,故 C 正确。因为应用了肺炎双球菌,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故 D12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
28、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易错警示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 4 个误区(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 S 型细菌使小鼠致死。(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均转化成 S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3)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 DNA 也变性失活。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29.用噬菌
29、体去感染体内含 32P 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 32P 的应该是A. 子代噬菌体 DNA B.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 子代噬菌体和 DNA 蛋白质外壳 D. 部分子代噬菌体 DNA【答案】A【解析】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 P 元素,蛋白质中不含 P 元素。噬菌体感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 DNA 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可见,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 32P 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 32P 的应该是子代噬菌体 DNA,A 正确,B、C、D 均错误。【点睛】理清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细菌的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1330.用 DNA 酶处理过的 S 型细菌 DNA 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 DNA 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 这个实验能从反面证实 DNA 是遗传物质C. 这个实验能够证实 DNA 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 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答案】A【解析】用 DNA 酶处理过的 S 型细菌 DNA 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是因为 DNA 被 DNA 酶催化水解,DNA 的结构遭到破坏,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 DNA 酶处理产物和 DNA 之间形成对照,进而能从反面证实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
31、为了证实 DNA 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A 错误,B 正确;用 DNA 酶处理过的 S 型细菌 DNA 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 DNA 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C、D 正确。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而 DNA 不是遗传物质D.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答案】D【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
32、传物质,A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 DNA,只含有 RNA 和蛋白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14毒,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 正确。32.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分别是A. RNA、DNA B. DNA、RNA C. DNA、DNA D. RNA 和 DNA、DNA【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以 DNA 为遗传物质;噬菌体仅由蛋白质外壳和 DNA 组成,其遗传物质是 DNA。综上分析,C 正确,A、B、D 均
33、错误。33.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A. 用含 32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用含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 用含 32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纽菌培养噬菌体D. 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 错误;B、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错误;C、用含 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则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C 错误
34、;D、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则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D 正确故选:D34.已知 1 个 DNA 分子中有 4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 2200 个,这个 DNA 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 4000 个和 900 个 B. 4000 个和 1800 个C. 8000 个和 1800 个 D. 8000 个和 3600 个【答案】C【解析】该 DNA 分子中有 4000 个碱基对,则有 8000 个碱基,8000 个脱氧核苷酸,根据 A+G=A+C=总15碱基/2,腺嘌呤数目为 8000/21800=2200,选
35、 D。【点睛】DNA 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1)在 DNA 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 AGTC。(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 m。(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DNA 分子中为 1,即若在 DNA一条链中 a,则在其互补链中 ,而在整个 DNA 分子中 1。35.如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 DNA 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磷酸、脱氧核糖交替链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C 项正确;磷酸直接相连,A 项错误;磷酸、含氮碱基
36、交替链接,B 项错误;磷酸分子相连接,D 项错误。36. 由 120 个碱基组成的 DNA 片段,因碱基对组成和序列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多少种( )A. 4120 B. 1204C. 460 D. 604【答案】C【解析】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采用分步计数的方法因为一共有 120 个碱基,形成双链的DNA 分子,长度为 60 个碱基对。因为 DNA 中 120 个碱基一共是 60 个碱基对,而碱基对中的碱基互相决定,所以每一对碱基只有四种情况,共 60 对碱基,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就是60 个 4 相乘,即 4 的 60 次方(4 60) ,故选 C。16【考点定位】DNA
37、分子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DNA 分子多样性与特异性都与 DNA 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关,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DNA 分子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界的 DNA 多种多样,DNA 分子特异性强调的是:某个特定的 DNA 与其他 DNA 相比,有其独有的脱氧核苷酸序列。37.下列化合物中,不是组成 DNA 的物质是A. 核糖 B. 磷酸 C. 鸟嘌呤 D. 胞嘧啶【答案】A【解析】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 1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 DNA 的氮碱基有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综上所述,A 正确,B、C、D 均错误。【点睛】
38、此类问题通常以核酸的组成为基础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8.下面关于双链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每个 DNA 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 每个 DNA 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 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D.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答案】D【解析】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4 种脱氧核苷酸,A 正确;每 1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可见,每个 DNA 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B 正确;D
39、NA 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C 正确;除了位于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一端的一个脱氧核糖外,其余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错误。【点睛】理清 DNA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层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39.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 20%的 A,20%的 C,30%的 G,30%的 T,那么它是一段:A. 双链 DNA B. 单链 DNA C. 双链 RNA D. 单链 RNA【答案】B【解析】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而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 AT、CG。题干所示的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 T,据此可推知
40、为 DNA,但因AT、CG,进而说明该核苷酸链是单链 DNA,B 正确,A、C、D 均错误。40.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0%,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5%和 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 25% 22% B. 30% 20% C. 50% 44% D. 35% 18%【答案】A【解析】依题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某 DNA 分子中,CG40%(占整个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 ,则 CG20%(占整个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 ,AT30%(占整个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 ,则 T
41、 占一条链的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60%,C 占一条链的碱基总数的的比例是 40%。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5%和 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60%35%25%,C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40%18%22%,A 正确,B、C、D 均错误。41.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 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纯合类型的比例为18A. 1/8 B. 1/16 C. 3/8 D. 3/16【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纯合
42、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DDRR)杂交,F 1的基因型为 DdRr。F 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纯合类型的比例为1/4dd1/4RR1/16,B 正确,A、C、D 均错误。42.黄桃果实的重量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所含显性基因个数越多果实越重。由此判断黄桃果实重量的表现型种类为A. 3 种 B. 5 种 C. 7 种 D. 9 种【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黄桃果实的重量与其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即含有相同数量的显性基因的黄桃表现型相同,且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黄桃果实越重。由于黄桃果实的重量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不同的黄桃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为 0、
43、1、2、3、4,因此果实重量的表现型有 5 种,B 正确,A、C、D 均错误。 43.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均为完全显性,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及其自交产生后代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 4 种、4 种 B. 2 种、4 种 C. 1 种、4 种 D. 2 种、8 种【答案】C【解析】1 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1 个卵细胞和 3 个极体,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为 1 种。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DD,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是 4 种(A_B_DD、A_bbDD、aaB_DD、aabbDD) 。综上分析,C 正确,A、B、D 均错误。44.水稻的体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在
44、一般正常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 DNA 分子含量,依次是19A. 24、12、12 B. 48、12、12 C. 24、24、12 D. 48、24、12【答案】D【解析】水稻的体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 分子。水稻的精原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也含有 24 条染色体、24 个 DNA 分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增倍,所以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24 条染色体、48 个 DNA 分子
4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目均减半,即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12 条染色体、24 个 DNA 分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 DNA 分子数目不变。加倍的染色体伴随着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形成的精细胞中含有 12 条染色体、12 个 DNA 分子。精细胞变形发育为精子,可见,精子中含有 12 个 DNA 分子。综上分析,A、B、C 均错误,D 正确。45.如
46、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M、N、P 分别代表 16、9、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1:1【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 正确;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正确;M 为雌雄配子的 16 种结合方式,N 表示子代的 9 种基因型,P为子代的 3 种表现型,C 正确;由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 12:3:1 的性状分离比可推知: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47、是 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2:1:1,D 错误。2046.大量事实证明,萨顿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C.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即将基因和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可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A 正确;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B 正确;基因的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不
48、能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C 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D 正确。47. 对夫妻,男性色觉正常,女性为色盲,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色觉正常的儿子,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和时期分别是A. 卵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卵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精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推知,正常的儿子、该对夫妻(男性色觉正常、女性为色盲)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Y、X BY 和 XbXb,进而推知:该儿子是由母亲产生的 Xb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 XBY
49、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所以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是精子;X 和 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所以父亲产生的精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若出现同源染色体,说明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综上所述,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变异【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思路为:快速阅读,抓关键词:“对夫妻中的男性色觉正常、女性为色盲” 、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色觉正常的儿子” 、 “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和时期” 。准确定位知识点:由“关键词”展开联想,做到“准确定位知识点”就意味21着成功了一半。本题的知识点有:a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