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16408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一、探究的切入角度探究是一种整体性、深广性的思维性活动。要探究,自然要找准探究的突破口和切入角度。因此,探究的“角度”意识十分重要。就小说而言,常见的探究角度与其所探究的内涵如下表:探究角度 探究内涵主要人物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丰富意蕴最重要的载体。进行探究时,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甚至还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品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体安排情节 局部情节(尤其是结尾)从情节角度,可以探究主题意蕴,可以进行审美探究,体会小说的艺术之美环境氛围透过小说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语

2、言表达透过小说人物或画龙点睛性的议论抒情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情感态度,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2主题情感把握小说主题,探究主题涉及的民族感情、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时代背景 探究小说的时代意义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阿九戒酒这时卢老板走过来,说了声“好酒量啊” ,目光就停留在房间堆放的酒坛子上,忽然他的脸色难看起来,快步走出去,喊来 3 名伙计。4 个人清点一次,又清点一次,都说:是 45 坛,少了 5 坛。卢老板问阿九:昨晚你闩门了吗?阿九说,我闩了,绝对闩了。卢老板又问,夜间你出去过没有?阿九回答:出去啦,解手几次呢。这就对了!卢老板说,我刚

3、才进来,你还在床上,可是门没有闩呀。于是几个人都小声嘟囔:5 坛酒被人偷了。阿九的脸先是火辣辣的,然后白中隐青,突然,他大声嚎啕起来,边哭边说:我赔,我把自己卖了,也要赔阿九爹得到消息也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说,卢老板,真对不起,丢人啊,算算多少钱,我全赔。卢老板把账房先生的计算清单拿来,5 坛上等白酒售价 20 块银元。阿九爹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卢老板您大人大量,容我分期还,好吗?卢老板说,可以,5 年还清怎么样?阿九爹感恩戴德地直点头:行,行。阿九爹又说,孽子不能留在这丢人现眼了,让他滚吧!卢老板说,到哪还不是学徒?在这吧。阿九爹叹了一口气,狠狠地看了儿子一眼,走了。阿九“噗”的一声跪下,对着

4、父亲远去的背影狠劲地叩头,直到被卢老板扶起。那一天太漫长了,阿九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度日如年。晚饭时,卢老板差人喊阿九,让阿九吃饭。餐桌上摆了不少菜,酒散发着浓浓的香味,桌上只有两个人:阿九和卢老板。卢老板给阿九斟了一杯酒,自己也斟了一杯。阿九脸一下子红了,嗫嚅道:我不喝酒。卢老板劝他:喝一点吧,不喝醉就是。阿九犹豫了一会,说:不喝!3不给老板面子?不给。不喝,明天解雇你!解雇,我也不喝。卢老板偷笑,独自喝,漫不经心地讲“喝了一辈子酒,出了一辈子丑”的故事,最后说,酒师要时刻保持清醒,品酒不喝酒,不然会出大事;还要特别细心,一块灰烬一个烟蒂都要留意阿九频频点头。阿九话语不多,但爱笑,例外的是,他

5、见了酒师老张就不笑,他说老张不地道,问他咋不地道,他说老张配料配药总是背着他,经常买烟给他抽还这样。卢老板就把老张叫到柜台,说阿九当你助手 3 年了,也该传点真经给他了。老张说,我的吃饭家伙怎能随便示人?卢老板说,你这本领也是在“十里香酒坊”学的,不是你从家带来的吧?老张说,行!那我告老还乡。卢老板叹了口气,挽留。第二天老张还是拎着大皮箱走了。8 名伙计木桩一样地立在酒坊内,成了没头苍蝇。阿九说话了:卢老板我来试试,酿好了您别奖我,酿砸了您就罚我。卢老板说,成。阿九把爹找来。阿九试酿,爹品尝。父子俩除了睡觉,成天闷在蒸酒室。第七天,阿九喊卢老板和伙计们来尝“头酒” 。卢老板第一个翘起了大拇指。

6、阿九当了酒师, “十里香酒坊”在县内外声名鹊起。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卢老板宴请阿九父子。酒过三巡,卢老板站起来,拱手,鞠躬,面带愧色,说对不起。阿九醉酒那夜,其实一坛酒都没有少,我看阿九过分贪杯,但又是酒师苗子,所以就后来, “十里香酒坊”变成“阿九酒坊” 。一辈子仅喝了一次醉酒的阿九,笑眯眯地站在门口,高举酒杯,向南来北往的人们敬酒。当然,这是一尊瓷像。(有删改)1.小说题目是“阿九戒酒” ,但写卢老板的文字较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答:_答案 (1)烘托主人公形象。以卢老板独具慧眼和用心良苦,烘托阿九年轻气盛敢想敢做的形象。(2)推动情节发展。以卢老板设局,放手让阿九尝试以及最后道出

7、真相,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吸引力。(3)丰富小说意蕴。小说既赞美年轻人的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也讴歌了老一辈提携后进的情怀。(4)实写卢老板,暗写阿九,使文章构思巧妙。(5)体现了4传统匠人“传帮带”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性之美。(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备练题目2.酒坊“被盗”后,卢老板的哪些表现为结尾揭开真相埋下了伏笔?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 (1)卢老板主动提出五年还清赔偿的条件。(2)卢老板继续留阿九做学徒。(3)当晚卢老板单独留阿九吃饭,并教导提醒他。(4)三年后让酒师老张传授真经给阿九。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1)对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狠劲地叩头,直到被卢

8、老板扶起。答:_(2)行!那我告老还乡。答:_答案 (1)表现阿九对自己贪酒误事的后悔及痛改前非的决心。(2)表现老张对自己手艺的珍视及对卢老板揭出自己手艺来源(或“要求传真经”)的恼怒。二、探究方法对象切分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船过青浪滩刘舰平“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 “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船像箭一样,

9、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啊!妈呀!”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鸬鹚!稳篙!”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 “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5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鸬鹚!莫松篙呀!”滩姐咬牙切齿

10、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 “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走开!”滩姐吼道。“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拼死命地压下去“招佬,快走开呀!”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不嘛!”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与此同时,只听“呼”地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

11、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哇!招佬!”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姑娘,你没有事吧?”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 “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

12、 “鸬鹚” “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皇逃散。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6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唔。 ”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

13、得多好听呀!”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有删改)4.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表现出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说明分析。(1)“鸬鹚”的角度:_(2)滩姐的角度:_(3)船的角度:_答案 (1)“鸬鹚”求神保佑,没能阻止厄运,说明命运应掌握在人自己手中,相信虚妄的神是愚蠢的。(2)过滩招佬意外遇难,但滩姐依然拿篙行船,表明人生总会遭遇意外苦难,但仍应坚忍前行。(3)船过险滩,恶浪退去,象征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勇敢地应对人生的险阻。备练题目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

14、现了“鸬鹚”这个人物信奉迷信的思想观念,也与滩姐构成鲜明的对照。B.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坚强。C.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人物。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 ,只这一句,就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D.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答案 B解析 滩姐的坚强,表现在招佬死后,依然拿起船篙,坚持行船。6.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使内

15、容更加紧凑、集中。“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借“我”的反应,侧面表现青浪滩的凶险。船过青浪滩时, “我” “头晕 目 眩 ”“失 声 惊 叫 ”。 “我 ”推 动 了 情 节 的 发 展 。 因 “我 ”去 压 船 篙 , 最 终 导 致 意 外 发 生 。7对象切分法是主要运用于主题类探究的重要方法。其实质就是看小说中写了哪些人、事、物、景,看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有哪几类人,他们各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说找出小说描写的对象及其内容,在此基础上推断、分析各自的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类切分:(1)主要对象切分。任何小说都有一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往往将这一对象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赋

16、予不同的主旨,我们探究时应以不同时间段、不同内容段为切分点,详细分析这一对象在每一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主旨意蕴。(2)人事景物切分。把小说中与主要描写对象相关的事物分成四类,即人、事、景、物。这些相关事物(人、事、景、物)都蕴含了丰富的意蕴。探究时只要按照这四类事物明确文中相应的内容,就可以探究出作者对这四类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赋予的不同主旨意蕴。上面小说的探究就是按照此法切分进行的。对象切分法,其实就是探究的角度在具体题型中的具体化。一、主旨意蕴探究题探究策略小说主旨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既可以要求

17、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表现为三类探究题:探究主旨、探究思想意蕴、探究情感意蕴。另外,主旨意蕴类探究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探究、重要句子意蕴探究、创作意图探究都是此类。小说好读而难懂。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意义点)难以把握。因为它不会像散文的主题那样直接告诉你,而是藏在形象中,因而带来隐晦、复杂、丰富的特点。这也就为探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种草不如种青稞凌仕江他最初并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一个上世纪 80 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

18、满人间的 4 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 70 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 50 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8栗:难道 50 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旋转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他顶着星辰,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

19、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继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

20、也绝不后悔。这何尝又不是一场壮举呢。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狮泉河。 ”“为啥呢?”“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 ”“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 ”“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挺好,青青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 “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 ”6 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

21、。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 ”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9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不久,局长就退休了。后来,他也当了局长。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

22、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选自今日文摘2009 年 1 月上,有删改)1.请概括作品的主题。答:_答案 小说通过“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两层人生哲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地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在恶劣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有所奉献和作为。探究主题,要从以下角度切入:1.从标题看主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2.从人物看主题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其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

23、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具体来说,要关注: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关注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关注主人公的典型意义,即从“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来看。3.从情节看主题小说写人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104

24、.从环境描写看主题不管环境描写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场景,但同时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5.从语言看主题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往往能体现作者本身对此人物形象的观点态度,由此可分析出作品的主旨。2.请探究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答:_答案 自己好好活着,再艰苦的世界也有生气;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类拔萃;在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有所奉献和作为。探究重要句子意蕴同理解、分析重要句子含意所用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它

25、更突出句意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更强调阅读的整体性与深刻性。其探究固然要建立在理解、分析句子含意的基础上,但更突出表现在:1.抓住句子特征,探究其具体含意。(1)类型特征。即看该句属于文中哪种句子,是文中人物语言还是作者客观描写、叙述、议论句。如是前者,探究时首先考虑该句是文中人物对谁说的,他想表达什么意思。(2)内部特征。看有无关键词语,有无表达特点,句子的内部结构层次,要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探究。如抓住关键词突破;从结构层次入手,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次,把握句子基本意思,再找出第二甚至第三层次,逐层理解;转换修辞手法,还原作者真正意图等。2.抓住句子外部联系,探究

26、其深层意蕴。(1)看看该句与上文哪些内容相关联。找出内容上的关联点,有利于理解该句的语境义。(2)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联系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蕴、更深层的意蕴。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挖掘,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看看该句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对于所给句子的深层意蕴,要特别善于抓住它背后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抓“作者”要素。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的探究11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

27、给读者的思考、认识和启示。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其实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思想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意蕴重在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可以采用“对象切分法” ,即从小说叙述的不同的人物对象、不同的景物对象中去探究不同的思想、情感意蕴。例文例题可参见本节“掌握关键能力(一)”中“二、探究方法”部分。二、审美意蕴探究题探究策略如果说主旨意蕴类探究是基于文本的内容,那么,审美意蕴类探究则是基于文本的形式,它要探究小说标题、情节结构、表达

28、技巧及作品风格等丰富而巧妙的表达效果及意蕴,是一种鉴赏审美式探究。其探究点主要放在标题、文本结构、表达特征以及行文风格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黄昏里的男孩(节选)余 华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

29、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这

30、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12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

31、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儿,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3.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答:

32、_答案 内容:选取令人感到残忍的事件,揭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叙事:通过重复的描述呈现血淋淋的场面,令人不寒而栗;用不动声色的文字隐藏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带给读者冰冷的悲剧感和冷静的反思。对行文风格的探究属于较高层次的审美探究。考查时一般都是命题者给定行文风格,要求结合文本展开分析或探究。行文风格涉及作品的方方面面。就作品本身而言,主要涉及内容与形式两大层面。内容层面,主要有题材、形象、情感和主旨;形式层面,主要有叙事特点、情节安排、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及环境描写,个别涉及文体特征。此外,还涉及作者的创作主张、追求等。因为这类探究是一种阐释与被阐释,即行文风格相当于一个观点,要求从文本中找材料、找方

33、法去阐释它,所以,它的探究角度相对开放些,作答时既要注意惯常角度,如题材、环境、人物、叙事等,又要从具体文本出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展开,如可能涉及的场景及意境甚至审美取向等。4.小说标题中“男孩”前面为什么要加“黄昏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答案 “黄昏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黄昏里” ,本是令人温暖、幸福的时刻,这与“男孩”的痛苦形成对比,突出了其命运的悲惨,从侧面衬托出孙福、众人的冷酷、冷漠;“黄昏里” ,本是鸟归巢、人归家的时刻,而“男孩”却“走进了远处的黄昏” ,13“消失在黄昏里” ,暗示了“男孩”命运的不可预测性,烘托了其命运的悲苦,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和思考。标题对于

34、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 ,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因此,标题是高考小说命题的热点之一。高考对标题的考查,主要放在其含义(意蕴)和妙处(作用)上,后者是重点。标题妙处的探究有两点最关键:(1)准确理解标题含义(意蕴)。说标题妙处(作用)肯定离不开对其含义(意蕴)的阐释。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标题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2)准确掌握探究角度。如果以时

35、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串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另外,标题妙处探究有时以“比较标题哪个更妙”的形式出现。其比较探究角度有:能否体现主题;能否表达情感;是不是线索;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能否体现作者的构

36、思;能否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无论是哪种探究,只要抓住“含义”和“妙处”两方面,既考虑标题自身的内容、艺术特点,又考虑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一般是不会出现失误的。探究题答案的两种组织形式所谓探究题,无非是思考得广、深而已,只是有的省市探究题要求“深点”探究(往深处思考),有的要求“多点”探究(多层次、多角度思考)。要求不一样,答案组织就不同。(1)“多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答案至少有三个点,这三个点就是三个角度和层面,各角度、层面间不能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个“点”(角度、层面)都由“依据(对文本的分析)结论”(或“结论依据”)组成。其组织形式为:要

37、点一:结论依据14要点二:结论依据要点三:结论依据一般而言,考生只能探出两个“点” ,第三个“点”需要借助较厚实的文学素养和对文本的深悟才能探出。(2)“深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深点”探究是指可以就任何一个“点”深入探究;答案一般由“观点理由”组成,重点在阐述“理由”上;“理由”可以在文本内多角度展开,也可以“内引外联” ,联系个人或现实进一步展开;“理由”部分要有理有据、充分且层次分明。其组织形式为:亮出观点阐述理由:文本内理由文本外理由(联系个人或现实)文本内理由文本外理由(联系个人或现实)这里的“理由”视文本特点和题干要求而定。如果只要求就文本内深入探究,则理由至少有两个。这样看来,与“多点”探究异曲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