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119001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美国的总统共和制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21688 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

3、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B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C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417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

4、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D资产阶级

5、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617 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 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 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此卷只装订不密

6、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8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9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10“它为各省树立了独立的旗帜,推动各地纷纷起来进行

7、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它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为共和政府建立了雏形,是中华民国最初的开端。”材料描述的是( )A广州黄花岗起义 B湖北军政府的成立C颁布临时约法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1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割让香港岛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关税协商12(题文)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

8、就一分不会减。”这段材料揭示了( )A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D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141894 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

9、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D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 1689 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路易斯亨金宪

10、政与权利材料二 吾人行宪政之难,犹在此理念与制度皆出自西域而非生于本土,是中国之宪政理念源于传播,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此过程中,绍介迻译之事功莫大焉。然而,概览此一百年间迻译之西文典籍,相比于历史、哲学诸科,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更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之影响。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316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

11、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

12、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2018-2019 学 年 山 西 省 太 原 五 中高 一 第 一 学 期 阶 段 性 检 测历 史 答 案1C【解析】美国总统共和制下,总

13、统无征税权,由国会负责,故排除 A;法国共和制下议会虽然是权力的中心,但不决定总统的征税权,故排除 B;材料中“国主若欲征税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讲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 C符合题意;德国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故 D 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 C。2A【解析】题干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有最高立法权,但因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议会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影响不大”说法错误;C 项“巩固”说法错误;D 项“没有改变”说法错误。点睛:对材

14、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材料提到,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宜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德国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故 D 项正确。ABC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名师点睛】提到德国,德国为二元制君主立宪,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德国的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专制主义残余浓厚,然而却忽视了它立宪的一面。在高考中,也多次考查德国议会的作用。例题:

15、依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分析:“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 A 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B 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16、故 C 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故 D 项正确。4D【解析】根据材料“平等的舞台”可知法国大革命改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权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故 D 项正确;据材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可知材料充分肯定该制度积极的一面未有继续推进下层民众革命的意愿,故 A 项错误;材料意在肯定“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未体现促成国家权力转移,故 B 项错误;材料与政党政治

17、无关,故 C 项错误。5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权利法案法国 1875 年宪法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英、法、德三国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所以 C 选项正确。A 选项不满足德意志的情况,德意志是皇帝中心;B 选项错误,不满足德意志的君主专制体制;D 选项说法错误,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6B【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及归纳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知材料中英、美的实例突出制度的建设,而法国实例突出中央集权制国家稳定统治秩序,因此 B 符合题意,而 A、C 在题干中未有反映,排除,D 的表述不符合美国,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美法三国政体的确立及过程【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1842 年鸦片战争结束后,由于外国的侵略加剧,引发了失业问题,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推动了 1851 年太平天国运

19、动的爆发,故 A 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 B 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 C 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 19 世纪末甲午战后开展,故 D 项错误。8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 A、 C 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 B 项。9. 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

20、中的军费赔偿只是给予英法两国(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在华开厂是马关条约,故 ABC 与题意不符;D 项是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条约(英法美俄与清政府签订)的内容之一。【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0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它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为共和政府建立了雏形,是中华民国最初的开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故答案为 B 项。A 项说法与材料中的“为共和政府建立了雏形”不符,黄花岗起义并未建立政府,排除 A 项;CD 项说法与材

21、料中的“它为各省树立了独立的旗帜,推动各地纷纷起来进行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不符,排除。11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司法主权。A 项割让香港岛中国丧失领土主权,故 A 项错误;B 项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司法主权,故 B 项正确;C 项巡查贸易权使中国中国丧失了对自己领海的控制,故 C 项错误;D 项关税协商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故 D 项错误。由此分析 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12C【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由此可以得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使命是近代化

22、,因此 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未立即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所以 A 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与题意相反,所以 B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内容无关,因此 D 项错误。【名师点睛】鸦片战争是封建传统的清政府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的一场较量,结果证明了工业时代的力量。也说明清朝的落后,因此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成为历史的转折点,近代化完成不了,鸦片战争所带来的民族耻辱就不会消退。13A【解析】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使阶级性质

23、发生根本变化,C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小农经济,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D 项错误;材料中所提及“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选 A。【名师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同点:一、经济主张不同: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二、群众基

24、础不同:前者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1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从材料“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可知,可以体现出当时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B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 D。15(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英国的宪政。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英国 1689 年的权利法案。美国政治家的智慧。启蒙思想。(2)原因

25、:中国宪政理念源于西方,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翻译西方书籍中,宪政书籍少。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缺乏实施宪政的经济土壤。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宪政推行举步维艰。民众缺乏对宪政的认识,宪政推行缺乏群众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 1689 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影响,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 (2)根据材料二“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

26、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在翻译西方书籍中,宪政书籍少。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缺乏实施宪政的经济土壤。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宪政推行举步维艰。”16(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1)主要考查

27、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认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兵舰既弱,坐守而已”即可得出“被动挨打”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即可得出“海陆交织”的结论。第二小问“主观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伯统海军驻威海坐守而已”即可得出“主帅指挥不力,避战不出”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海军水手向提督乞生路诸洋员请姑施教敢降”即可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的结论。(2)主要考查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

28、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甲午战争)后,日人培力既厚”即可得出“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即可得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论。(3)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客观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维新思想。可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甲午战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和政治变革思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

29、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名师点睛】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2)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3)洋务运动破产。(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