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120686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 I 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忠”观念的演变解颉理“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是一定社会形态在思想意识和语言文字上的反映,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作为中国古代伦常德目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亦内化为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于人们的心理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作为一种道德观念, “忠”源于“中” , “忠”乃“中”之引申义,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这一权威中心的确认与服从,同时

2、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 “忠”这一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对其军事首长及其他领袖公正无偏处事准则的要求。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则主要以王道体现“忠”之本义。虽然“忠”字在字源上出现甚晚,但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则显然早已存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忠”观念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的时期。 “忠”的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 “忠”观念的这一演变趋势下延至战国晚期,经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使之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 作为政治伦理的“忠” ,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其内涵表示的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深沉的自觉意识, “忠

3、”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非仅为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随着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则越来越强调对于君主个人的绝对服从了。 总的来看,在历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忠”观念,到了秦代已经演变成了“忠君” ,作为后世五伦之一开始定型下来。尽管到了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忠”的内涵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即为“忠君”的模式、窠臼。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种观念适应了封建制度下君主专制的需要;只有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 传统“忠”观念强调个人的公而忘私- 2 -的诚信,追求廉洁奉公、公正公平,

4、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强调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优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1. 下列对“忠”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忠”观念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B. “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更内化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理。C. “忠”观念在先秦时内涵丰富,秦代已演变成了“忠君” ,作为五伦之一开始定型。在秦后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发展变化,但基

5、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君”的模式。D. 传统“忠”观念既强调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同时强调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所以,传统“忠”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2. 对“忠”观念演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忠”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不仅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的确认与服从,而且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向往与追求。B. “忠”观念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其本义主要以王道体现,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先于“忠”字字源,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C. “忠”的主客体之变并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

6、在“忠”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 先秦相当长的时期, “忠”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就越来越强调个人绝对服从君主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时期, “忠”观念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不仅体现了个人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对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B. 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 “忠”观念在政治伦理方面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的自觉意识,其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C. 封建制度下“忠”的内涵基本上不会跳出忠君的模式,是因为忠君观念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因此说,只有

7、消灭封建制度,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D.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我们要真正创造出适- 3 -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忠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 “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错。选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 ,可见传统“忠”观念是对“人”的要求,而非

8、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要求。【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忠观念演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 “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 ,而不是“人生信条” ;另外,“忠的主客体之变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也不准确,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 ,文章说的是“基本完成” ,选项变成“完成”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9、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有误,选项的逻辑范围扩大;文章最后一段原句是“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 ,可见文中所指的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 ,并不是传统“忠”观念的所有内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

10、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 4 -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11、(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本题中,D 项,该选项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 ,而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 ,文中要借鉴的是“忠”观念中的积极因素,并非是所有的“忠

12、”观念。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沈青黎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 ,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 ,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陈道明是从慢时

13、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了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1990 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 5 -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会踏踏实实

14、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 、 “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 ,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 “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于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于我参与的事

15、,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圈内的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

16、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比如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天冷了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 (选自读者 ,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陈道明是位演技派演员,他虽然不看好演员这个职业,但对待演戏特别认真,拍戏前做好功课,不在拍戏现场摆谱,也不迟到早退。B. 陈道明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生设计的人,而面对社会给他的褒贬,他都能泰然处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他对这些有充分的准备。C. 陈道明是个十分清闲的人,他一直保持着一部戏

17、歇两年的节奏,拍戏也不计较报酬,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 6 -D. 陈道明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包容万物的境界,虽然大多数事情可以忍让、避开,但对于自己参与的事情则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5. 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陈道明被人认为“傲”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4. D 5. 内容上:表现了陈道明的洁身自好和内省的品格,交代了陈道明在演艺圈的地位和他对待自己“演员”这个身份的态度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陈道明的具体介绍(铺垫)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 拍戏时不带工作椅,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 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选择和主见。

18、不愿意迎合媒体和他人。【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 “他虽然不看好演员这个职业”错,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B 项, “陈道明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生设计的人”错,原文“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 ,这只是陈道明自谦的话;C 项, “陈道明是个十分清闲的人,他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 “十分清闲”和“一直”不对。原文“1990 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 。【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效果的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文本特征、文章的内容和语段的位置作答。文本是人物传记,一般要突出传主的某些品

19、质,从内容看此段总体介绍陈道明就是为了突出其“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的品质;从结构看下文围绕这一特征来写,此段统领全文;从效果看总体介绍真道明,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考核信息筛选能力,题干要求答出“陈道明被人认为傲的具体原因” ,

20、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章中体现这一特性的具体事件,然后简要概括即可,如从文章的倒数第 2 段 “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可以概括出- 7 -“不愿意迎合媒体和他人” 。文学类文本阅读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 分)高手 吴宏庆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李

21、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

22、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 8 -“广德王国,永享

23、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 ,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还有什么东西?”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 ,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这个

24、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 ”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五十万?”“五万!”李土方

25、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三十万。 ”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准备卖多少?”“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9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

26、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大师又拿起“玉玺” ,感慨地摇摇头, “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 “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土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B小说中“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 ,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C帅子故意不买

27、李土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土方的下怀。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答案】 (1)选 C3 分,选 E2 分,选 A1 分。(2)照应题目“高手”交代人物身份,是“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

28、了鉴定古玩的高手”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 (写够三点即可得 6 分)- 10 -(3)外表普通,长相土气。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制造赝品水平高。 (每条 2 分)(4)观点一:不能删去。从内容结构上看:最后三段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从主旨上看:这三段文字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旨更加明确。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观点二:可以删去。从结构上看,加上这三段,使小说不够含蓄,显得过于直白,如果删去,就给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主旨上看:删去后使小说的讽刺

29、意味更加明显。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没有这三段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讽刺性也已经达到了。【解析】(1)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 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而“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B 项紧张这一细节是他装出来的。D 项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试题分析:小说开篇往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略写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二 引出第一章,此时作用多种多样,视第一章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三 为整个小说打下某种契机,铺垫、伏笔。四

30、以优美的语言叙说一段哲理,比如三国演义的开头。因为第一段可容纳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一般一本小说都很长,大多数时候起的作用相对于整个小说来说不是很突出,通常对第一章起的作用较为明显。照应题目“高手”交代人物身份,是“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

31、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外表普通,长相土气。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 “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 11 -“李土方感激地说”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 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 “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

32、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制造赝品水平高。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4)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开放性较大,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自己的观点。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 :1情节角度 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3手法角度。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 (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 有极大的感染力。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古诗文阅

33、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

34、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时太宰、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 12 -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作此者,皆由东安公。谓殿下至

35、止,当有以正之。正之以道,众亦何所怒乎!众之所怒,在于不平耳。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 ”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注】伊:指伊尹,商朝宰相。名伊,一说名挚;尹是官名。周:指周公,姓姬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B.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

36、制/C.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D.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又称表字,对名进行解释补充,有表述阐明的作用。B. 诏书,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后专指帝王或朝廷官员的文书命令。C. 布衣,原义为布制衣服、麻布衣服,因平民不能穿绫罗锦绣,故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D.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生前品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3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咸恪尽职守,主持公道。他不满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他人,上奏罢免夏侯骏的职务,在司徒魏舒不同意的情况下毅然独自上书。B. 傅咸上书陈事,直言敢谏。他以昔日帝王亲自日理万机与陛下只做微薄之事作对比,劝诫晋帝集中精力振兴军国、免除徭役、重视农耕。C. 傅咸反对奢侈,针砭时弊。他以先王风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为例,指出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提出了制止奢风的建议。D. 傅咸议论时政,忧国忧民。他认为如果无功加赏,人们会没有极限地以祸乱为乐,对此希望君王用法制之道使制度纯正。- 13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2)圣人且

38、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答案】8. C 9. B 10. B 11. (1) (傅咸)喜欢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够华美艳丽,但其言论成规箴之言,警醒人们,引以为戒。(2)前代圣贤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现在的臣属本非圣人,君王也非孺子,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的旧事呢!【解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文言断句要根据语意, “臣以为谷帛”意为“我认为谷帛” ,这里可知必须搭配“难生” ,所以“难生”后断开,故排除 B、D 项;“化”是教化之意,对象是“天下” ,所以“天下”后断开,故排除 A 项;依此断为:臣

39、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译为:我认为衣食难以生产,如果不节约使用,没缘由不缺乏。所以先王风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B 项“秦汉后专指帝王或朝廷官员的文书命令”错,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并

40、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故选 B。【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本题 B 项“他以昔日帝王亲自日理万机与陛下只做微薄之事作对比”错,根据“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故选 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 14 -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

41、一句关键词有:补充主语(傅咸) ;属:连缀,这里写文章;绮丽:华美艳丽;第二句关键词:且:尚且;疑:怀疑;孺子:小孩子;行:仿效。【点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 “删” ,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

42、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此小令通过描写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再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B. “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繁华富庶, “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人烟稠密。C.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淡”字表面上是指江南秋天景色的悠闲、恬淡;而实际上是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反映。D. 作者的情感含而不露,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E. 全曲写景以江水为中心,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丛丛芰荷、点点画船、天高云淡、海鸥飞翔

43、、酒旗飘扬、画船相连的市景,一扫写秋常带的悲凉色彩,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13. 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答案】12. BD 13. (1)流水生烟,山岚耸翠,动静相映,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画檐相连,残荷丛生,安静恬淡;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 15 -【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44、。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 项“房屋相接说明繁华富庶, “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人烟稠密。 ”表述有误,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D 项“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表述错误,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故选 B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

45、路是:第一步指出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分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如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或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题干是“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题干要求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分析,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是动景;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是静景。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是静景;看沙鸥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家家珠帘里飘出香风是动景。美丽的船只好像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

46、展也是动景。文中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关注国

47、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16 -_,_,_。(2)荆轲刺秦王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 。【答案】 (1). 怅寥廓 (2). 问苍茫大地 (3). 谁主沉浮 (4). 士皆瞋目 (5). 发尽上指冠【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怅、寥廓、苍、瞋、 都要格外留意。第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这种草药

48、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我和他性格不同,观点各异,方枘圆凿,很难合作。 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战狼 2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 ,差错。句中说我们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使用正确。 “方枘圆凿” ,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49、。句中说“我和他”各方面不同,很难合作,使用正确。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抱薪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句中望文生义。 “凤毛麟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句中说“退场的观众” ,对象不当。正确,错误类型是望文生义 ,导致语义相反。对象不当,语义表达的是退场的观众少。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抱薪救火” ,句中的“火”喻指“灾祸、坏事” ,从句中来- 17 -看,误把“火”理解成“好事” ,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凤毛麟角” ,句中形容“退场的人” ,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