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21064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武威六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3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 I 卷(140 分)本卷共 35 小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14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2、 最 符 合题 目 要 求 的 。 将 其 选 出 用 2B 铅 笔 填 涂 在 答 题 卡 的 相 应 位 置 , 多 选 、 错 选 、 漏 选 均 不 得 分 。24. 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 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 B. 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 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25 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德本刑用” 、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唐朝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 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C

3、.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 D.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26.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27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 ,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 2 -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退步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4、28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据此表可知,18951913 年间,民营企业18951913 年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 85 2 947.6商办 465 9 081.2合计 550 12 028.8A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29.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30.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中

5、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时期 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 ,实行“耕者有其田”A.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农民的根本利益C. 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D. 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31下面为 1953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使段农业发展放缓B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促使段农业有所发展D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32.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就城邦事务进行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

6、担任官职;发生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限制了雅典人的自由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法律规范公民参政33.美国 1787 年宪法赋予联邦征税权、外事权、战争权和州际贸易管理权等,州仍旧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利等。1791 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保留。这些规定A. 是三权分立原则的重要体现 B. 充分保障了人民自由民主权利C. 维护了国家长期统一和稳定 D. 体现了联邦制和人民主权原则34.1923 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

7、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 ,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 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 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35下表是 19471988 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年份 总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4 -1947 5127.5 1038.2 1554.5 2534.81970 8267.7 797.9 2556.4 4913.41985 10715.0 411.8 2786.6 7516.61988 11496.8 39

8、2.2 2892.3 8212.3A.国家干预经济渐趋加强 B.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经济发展C.已消除经济危机影响 D.“新经济”出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第卷(16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未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

9、,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 2 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 100 平方公里 1-2 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材料二 19 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

10、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 1870 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 6 倍。 “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 10 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5 -摘

11、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8 分)(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11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材料 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

12、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 A 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 B 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2 (10 分)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黑 井 镇 距 昆 明 200 多千米,因盛产贡盐,明代起就吸引商贾马帮而富甲

13、一方。民国后,随省内外盐业发展,昔日辉煌连渐没落,却留下了唐宋风貌的坊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 刻 、古 盐 井 、 煮 盐 炉 灶 等 。 如 今 有“千年盐都”美称的黑井镇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成为知名旅游品牌。- 6 -( 1) 分 析 黑 井 镇 存 有 较 多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原 因 。(4 分)( 2) 指 出 该 地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限 制 性 条 件 。(6 分)43 (10 分) 【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互米花草(如图)原是生长在大西洋沿岸的物种。我国江苏省在上世纪 80 年代最早引入互米花草。相比本地植物,互米花草生长过高

14、过密,会慢慢排挤本地的芦苇,形成一条“绿色隔离带” ;使其生长的地区不再适合鸟类栖息和觅食;贝类资源、渔业资源也无法在互米花草丛里生存;同时互米花草还会加速滩涂变成陆地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苏省沿海种植互米花草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4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 “租调岁减”的局面。583 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

15、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8 分) (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7 分)45(15 分)【历史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7 -材料 1981 年里根上台后,他在时外政策方面提出新“通制”政策。他一再强调,面对苏联“实现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 “西方文明”进入了“最危险的十年” ,美国是“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 ,因此,要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大

16、力加强国防。同时发展核和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战争的能力。他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面对美国经济自 1982 年后的连续增长,里根又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里根还特别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把“马克思列宁主又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1987 年以后,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从 1985 年到 1988 年,美苏两国在扩大

17、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签订了 43 个双边协议。总之,1987 年以来,美苏关系以中导协议为契机,进入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新遏制政策的背景及其采取的措施。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任期内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7 分)46 (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施琅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

18、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 ,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郑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 。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 ,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降清。他们请施琅迅速到台湾稳定局势。施琅不费一兵一卒抵达台湾,以和平手段完成了台湾统一。这就使清军和郑氏的军队避免了杀伐流血,更使台湾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施琅来到台湾后,命令军队从大陆运去粮饷,不得向当地百姓征集。军队的“日用蔬菜,市肆买办,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 。他还严禁当地社保甲进行犒劳军队的活动,以免“致扰民生” 。这种为民着想的观念,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摘编自王宏志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

19、代“爱国”的含义- 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够完成统一台湾重任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琅经营台湾的举措及其意义。 (9 分)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1-5ADCBC 6-10CAADB 11 A二、材料题36 (1)制葡萄干多的原因: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2 分)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 (6 分,3 点即可)(2)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

20、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4 分,两点即可)(3)时间:冬季(2 分) 原因:冬季气温低,持续時间较长,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4 分) (4)同: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3 分)不同:

21、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 (1 分)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1 分)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 9 -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1 分)37 (1)地貌特征: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峡湾、岛屿。 (2 分)原因: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冰期时被冰雪覆盖,冰川侵蚀作用强烈;(2 分)该半岛西部山脉陡峻,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2 分)紧邻大西洋,海浪侵蚀作用强。(2 分)(2)差异:冰岛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挪威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分)原因: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 (2 分)冰岛处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22、,地热资源丰富,廉价的地热资源为炼铝提供动力。 (2 分)挪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国大力开发水能,发展水电,为炼铝提供充足且廉价的电能。 (2 分)(3)该海域处在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该地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水少,附近海域水质好,原料质量好;欧洲经济发达,深海鱼油的生产技术先进等。 (6 分)42 (10 分)(1) 历 史 上 富 商 多 ,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积 累 多 ; 地 形 闭 塞 , 交 通 不 便 , 受 外 界 冲 击 破 坏 少(4 分) (2) (2)限 制 性 条 件 : 市 场 距 离 较 远 ; 景

23、点 较 单 一 ; 交 通 不 便 , 接 待 能 力 差 。(6 分) 43 (10 分)导致当地沿海滩涂面积缩小;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导致芦苇无法生长,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鸟类栖息环境,导致鸟类数量减少;影响滩涂养殖,导致渔业资源遭到破坏,使鱼类数量和质量下降。 (每点 2 分,任 5 点共 10 分,其他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10 - 11 -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答案2428 DCADC 2933 DADDD 3435 CD40.【答案】 (1)原囚:明朝初步形成农村集市网的基础;清朗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的社会环境;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带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促进;交

24、通的改善和长途贩运的兴盛;商品经济的的发展、东南沿海海禁的开放等。(6 分)(2)作用:便利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地区间的分工互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沟通城乡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8 分)(3)促进作用:城市化使美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使企业改革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8 分)认识: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吸取其城市化中的教训,总结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3 分) (言之成理,即可

25、相应赋分)41 【答案】示例一 论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 (3 分)阐述:在世界古代史上,希腊山多地狭、岛屿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工商航海发达的经济状况,小国寡民的政治现实,可资借鉴的亚非文明等条件共同涵养了希腊民主制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本国社会条件不同,结果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7 分)由此可见,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 (2 分)示例二 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 分)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

26、本主义的发展,1689 年建立起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7 分)总之,社会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适应社会实际的制度又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分)示例三 论题: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 (3 分)阐述: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

27、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 12 -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7 分)总之,政治制度应不断调整,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 分)(注: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4.(1)背景:地方机构混乱、官制重叠、官员人浮于事(民少官多),导致财政困难;地方长官权力很大,不利于中央集权。(4 分) 措施:撤并地方机构,裁汰冗官;将地方属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规定官员异地任职;要求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报告工作;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察。(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给 4分) (2)作用:使地方机构得以精简,工作效能得到提高;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有效抑制了官场的腐败,加

28、强了中央集权。(7 分)45.(1)背景:美国经济的复苏、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 年代后期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给美国带来不少压力。 (3 分)措施: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重新夺取军事优势;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拖垮苏联;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 (5 分)(2)变化:由强硬对抗(军事竞赛和对抗为主)到相对缓和(综合国力较量和对话为主) 。(2 分)原因:苏联经济增长陷于停滞,与美国差距拉大;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美国军费开支过大;西欧、日本同美国竞争的加剧。 (5 分)46 (1)原因:军事战争取得胜利;采取招抚政策以赢得民心、军心;施琅原为台湾将领,对台湾实际状况较为熟悉;康熙帝时期国力强盛,台湾郑氏集团内部分裂。 (6 分,答出 3 点即可)(2)举措:为民着想,减轻台湾民众负担;严格规范台湾地方官员行为。 (3 分)意义:使台湾局势日渐稳定,利于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