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122650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案5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国殇教学目标:1.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屈原生平。2.熟读并背诵诗歌,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4.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悼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悼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阅读于右任的临终诗国殇,体会“国殇“的深沉含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你知道“国殇”

2、的含义吗?国家的悲伤与劫难。2.解题: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二、作者及楚辞介绍21.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

3、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乡土气息,极富表现力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他的作品有九歌、离骚、九章、天问、捂魂等,大部分是流放中写的。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现实和楚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地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政治理想和正直的人生态度,尖

4、锐地揭露和批判了腐朽反动的政治势力,抒写了爱国爱民的炽烈情怀;激情澎湃,气概非凡,想象奇幻,语言瑰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起点,刘我国文学的发展声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史记第八四卷有传。2.楚辞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他各篇大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贾谊等。是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本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后成为专有名词,指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词。楚辞的特

5、征: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强烈的地域性)。常用兮、若、纷等字(主要的形式特征)。最后一般用“乱曰”、“辞曰”(诗的总结)。大量神话传说(神巫性、浪漫性)。3三、背景介绍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这首诗是一种祭歌、挽歌,也是颂歌。四、朗读

6、诗歌1.听范读,理顺字音。2.自由朗读,熟悉诗歌。3.齐读诗歌。五、理顺诗歌大意1.自主阅读书下注释,圈画重点实词,试译诗歌。2.查找翻译难点,小组互助。3.全班交流,教师助解,翻译全诗。参考: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六、整体感

7、知1.这首诗可以分成几层?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明确:本诗可以分为两层:4叙述:110 句,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血染沙场的情景。赞颂:1118 句,表达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精神。2.各层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七、研读诗歌1.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激烈的战斗的?明确:战前、战中、战后。2.诗中“吴戈”、“犀甲”二词有什么作用?明确: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牺牲之壮烈达基础。3.诗中的哪句话描写了楚军将士的行为?明确:士争先4.楚军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士争先”

8、的明确:敌我悬殊、情势危急。5.楚军将士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援玉稃兮击鸣鼓”的?明确:战阵被冲乱,行列被冲垮,将士、战马或死或伤。6.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烘托出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精神。7.从战后这一部分来看,作者对牺牲将士的赞扬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的?请找出对应的词语或语句。明确: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入”、“往不反”间接抒情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直接抒情8.这两个角度分别有怎样的作用?明确: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将士牺牲后的姿势将士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加深文章的悲壮气氛。9.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

9、败的将士。对此,你有何看法?5明确: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表现了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之情,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10.如何理解“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句话?明确:点题,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为祭悼之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振兴楚国。八、归纳主旨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九、写作特色1.本文对战争场面描绘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 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2 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3 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4 叙和赞相结合。2.本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诗歌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敌方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如“旌蔽日兮敌若云”。语言上,全诗都是七字句,且用“兮”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感情的表达显得庄重。语言比较质朴通俗,非常切合这首诗的题材和内容。十、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题。板书设计:国殇屈原战场激战为国捐躯英雄气概、英勇献身精神6崇高敬意、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