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2657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0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记忆导图】-知识框架,唤醒记忆(一) 时空定位(二)思维导图【重点梳理】-逐个突击,步步为营考点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2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六经。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2、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6、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哲学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提倡君主专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考点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

3、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 、 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考点 3: 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2、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3、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4、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认为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3道德之善。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5、南宋陆九渊作为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同时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6、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考点 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 明朝后期李贽

5、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3、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唯物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实践时刻】-学以致用,查漏补缺一、选择题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

6、,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主张,据此可知选 A。2.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对老子的上述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 “道”派生了人间万物4B.“天法道,道

7、法自然” ,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答案】D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经过春秋战国儒学思想家的发展和完善,儒学体系更加完整,以“仁、礼”等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流传下来,影响深远。以至汉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材料中提到的“一成不变之观”即指儒家传统道德。4.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

8、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当今争于气力” “事异则备变” ,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选 C。5.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 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 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要以乐民、忧民为重,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理论,故选 A。B、D 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皆排除。C 的“为政以德”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6、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

9、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材料中的“争”的实质是( )5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答案】C7、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后来“背周道而行夏政” 。但是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这表明墨家( )A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B完全承袭儒家思想主张C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D基本认同儒家价值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关键句子“墨子构建的兼爱体

10、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 根据题干材料“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说明墨家基本认同儒家价值理念,故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表述错误故选 D8、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群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士的影响力提高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材料的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

11、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位魏国出力时,伟国就会元气大伤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这实质上反映了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故 B 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 A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排除诸侯争霸不断加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项排除故选 B9、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6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答案

12、】C10、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唐代的道教经典” 、 “不违戾父母师长” 、 “不杀生”等,可以直接看出玉清经里,已经包含了包括儒家、佛教的相关理念在里面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符合题意其余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故选 A11

13、、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 ”这种观点(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了当时国情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7【答案】B12、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在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

14、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考查三教合一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故 A 项正确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故 B 项错误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故 C 项错误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故 D 项错误故选 A13、东汉章帝初年, “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

15、,肃宗贳(赦免)其死” ,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 ,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答案】A【解析】据材料“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 ,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 ,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可以得出汉代的做法从本

16、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故 A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对“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按照法律如何处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对“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按照法律如何处罚,材料中并有提及司法程序,故 D 项错误。14、1960 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 710 年)一名叫卜天寿的 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 ,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 ,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8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五

17、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C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答案】C15、下列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 “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

18、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 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排除;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排除;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排除;C 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 C 正确故选 C16.“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天理”和

19、“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 C. D.9【答案】B17.“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生”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B 属于理学家,D 属于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 C。1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

20、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A、B、D 无从体现。19.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

21、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宋明时期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积极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而 C 则明显强调人私欲的正当性,与理学思想不符,A、B、D 都是理学的重要观点和主张,故选C。1020.黄宗羲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是为了( )A.解决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B.废除世袭君主制度C.实现人民主权D.减轻皇帝政务负担【答案】A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C.

22、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料中“教化”“廉耻”“风俗”等信息可知,材料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故选 B。A、C、D 均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22.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材料一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在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中国四大发明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让国人无比自豪。材料二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

23、后的。 ”材料三 1583 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度肯定。1584 年西班牙传教士出版的中华大帝国风物史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读书网11材料四 德国 17 世纪中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德国莱布尼兹认为:中国道德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译成“自由放任” ,并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亚当斯密则直接继承了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由主义”

24、的经济政策。历史风云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4 分)(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思想角度概括能体现宋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的历史现象。(10 分)(3)根据材料三、四,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介绍与宣传着眼于哪几个方面?(4 分)【答案】(1)地位: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2) 经济角度:制瓷业大放异彩,如景德镇、五大官窑等;商业贸易高度发达,如城市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出现“草市” 、四大商业名镇、海外贸易及“丝绸之路”等。思想角度:程朱理学广为流传,如北宋程颢与程颐,南宋

25、朱熹思想传及日本、朝鲜、欧洲等。(3)儒家的民本及以德治国的思想,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科举考试与中国的政治制度。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其学说要旨在于“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理”即在具体事物之中,先有了“理” ,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事物之性,各有分别,但是所禀赋的“理” ,都不外于统摄的大道。朱子学说中的理,遵循儒家积极的立场,乃是实在的,所谓的道理迥异于佛教性空的思辨角度这是儒、佛之间的根本的差别。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

26、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2(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学术成就,并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 (2) 、指出材料二作者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答案】(1)成就:理学集大成者。哲学主张:“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先于气;气具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2)地位: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原因:受宋朝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解析】(2)本题据材料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

27、光北固楼生子当如孙仲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弃疾的作品,他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即可从宋朝社会变迁、理学社会责任感、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等方面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

28、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近年来,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13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

29、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 分)(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 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6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 分)【答案】(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思想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

30、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国际性、交流性。【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可归纳:针对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的状况,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提出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第(2)题要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等方面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李贽的思想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第(3)题要依据材料三从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归纳概括。第(4)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国际性、交流性等,切忌脱离材料,随意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