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主要的农业工具和主要的水利工程,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认识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和危害。3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情怀。一、 “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农作物:粟和水稻。(3)传说:神农氏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先民们的农耕实践。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
3、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思维点拨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黄河流域以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则以水稻为主要作物。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自成体系,农耕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图解识记 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阶段 时间 表现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 人们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3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铁犁牛耕唐代 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
4、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1)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2)基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4)作用: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易混易错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思维深化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
5、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2土地兼并(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2)表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土地高度集中。(3)影响: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
6、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4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徭役(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3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
7、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时期: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等。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思维深化 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
8、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主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耕作方式5史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史料解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能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说明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问题思考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提示 经济形态: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
9、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 铁犁 铁镰史料解读这组图片一方面说明农具的材质已经为铁制;另一方面铁锄、铁犁、铁镰的功能分别为松土、耕作、收获,这表明农具种类比较齐全,反映出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问题思考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提示 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2土地制度的演变史料 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
10、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史料解读由史料划线信息“开阡陌” “废井田”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由“遂得卖买” “兼并之患自此起”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问题思考据史料指出秦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后世统治阶级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6提示 变化:从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后果:土地兼并。措施: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
11、畜饲养业为辅。(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5)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主题二 古代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
12、綑布 ,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史料解读史料中农夫“耕稼树艺” ,妇人“纺绩织纴”表明男女在生产中分工不同,由此反映出该经营模式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突出的特点?提示 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史料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13、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史料解读划线信息说明耕作方式、自然灾害、政府政策都影响着小农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7提示 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
14、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含义: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2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具有分散性。(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4)生产规模小、水平低,具有落后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等特点。3影响(1)积极影响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
15、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使人们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一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81(2018南充高一检测)1976 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 16 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题点】原始农业
16、工具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公元前 16 世纪前后” “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 D 项正确。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牛三人 二牛二人 二牛一人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 C解析 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 C 项正确。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
17、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9【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 A解析 从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 A。4(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评价答案 D解析 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 D项正确。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
18、,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考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题点】古代的户籍管理答案 B解析 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 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基础达标1(2018厦门质检)如图中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10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答案 D解
19、析 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故选 D 项。2 某 学 者 认 为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农 业 实 现 了 革 命 性 的 突 破 ”。 下 列 史 实 最 能 佐 证 这 一 观 点的 是 ( )A县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 D一牛挽犁的出现【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B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 B 项正确。3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 D机械
20、化耕种【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 C 项。4它在唐朝已经使用, “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 )11A BC D【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 D解析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使耕作更自如、更轻便,标志着我国犁耕技术的成熟。5(2017山西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21、 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答案 A解析 材料指出古代农业生产中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要点,表明这些谚语强调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特点。6 (2017北 京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唐 诗 田 家 中 写 道 : “倚 床 看 妇 织 , 登 垅 课 儿 锄 。 ”这 反 映 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 B解析 这首诗中的“妇织” “儿锄”指的是妇女从事纺织、男子从事农耕的社会分工,由此可知诗歌反映了男耕
22、女织的小农经济。7(2018益阳调研)观察下图,它反映了( )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12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 C解析 从图中可知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故 C 项正确。8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考点】贫者无立锥之地【题点】土地制度的演变答案 C解析 A 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 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 项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
23、筑,故选 C。9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 “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当时( )A农业耕种技术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D土地兼并严重【考点】贫者无立锥之地【题点】土地兼并答案 D解析 从题干材料“膏腴土田” “悉为豪强占种”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故选 D。10(2018桂林高一期末)史记河渠书记载, “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考点】大禹和他的继承人【题点】古代的水利工程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灵渠位于广西,故 A 项错误;郑国渠位于陕西,
24、故 B 项错误;都江堰位于成都,故 C 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成都,故 D 项错误。能力提升1311(2018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 “九谷” “六谷” “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考点】发达的古代农业【题点】原始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 C解析 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农业实践中存在培优选优,故 C项正确。12下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化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D传统农业
25、自给自足的特点【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出现在甘肃敦煌地区的壁画,艺术是现实的体现,说明当时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故 C 项正确。13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A皇权专制 B等级观念C自然经济 D社会习俗【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点14答案 C解析 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等级观念不是材料中图片所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 “男耕女织” “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根本因素应该是封建小农经济,故 C 项正确;社会习俗与
26、图示信息有关,但不是根本因素,故 D 项错误。14 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答案 A解析 根据“五耕五耨” “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可知,农业种植需要深耕、勤除草、除害虫等,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 A 项正确。15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
27、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 B解析 通过材料来看,农妇的纺织品不仅供家用,还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可见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 B 项正确。16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汉书食货
28、志上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15褐而不完。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 48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使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
29、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考点】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综合答案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解析 第(1)问,第一、二小问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精耕细作的特点。第(2)问据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第(3)问,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在材料中直接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