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126776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0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8 江苏学业水平考试)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解析 从材料信息“七月底”“无产阶级专政”“工人政党”等可知,这次大会是中共“一大”。答案 A2.(2018 江苏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2、据此可知,此时毛泽东已经关注 ( )A.农村农民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内部矛盾解析 从材料信息“农民”“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等可知,毛泽东关心农村农民革命,故选 A 项。答案 A3.(2018 北京高中会考)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 B. C. D.解析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故选 A 项。革命统一战线创立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答案 A24.(2018 北京高中会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

3、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解析 从材料信息“史诗般的远征”可知,这是对红军长征的描述,故选 C 项。答案 C5.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中国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国民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解析 从材料信

4、息看,这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各方势力的反映,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民众开始抗战,说明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选 A 项。答案 A6.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重庆之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C.1946 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解析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平与民主。民主是指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实现民主与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材料体现的就是这一事件。3答案 B7. 导学号 28604077 毛泽东说:“我刘邓、

5、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军事行动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该军事行动中,三路大军成掎角之势,相互配合挺进中原,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B 项正确。答案 B二、非选择题8.(2017 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探究题资料一 小明同学为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研究,收集了以下四种史料:A:当代著名史学家

6、张海鹏等的中国近代通史B: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电报汇编C:侵华日军士兵的日记东史太郎日记D:电视剧八路军小兵张嘎资料二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从史料价值看,你会建议小明同学首选哪一种史料,并说明理由。(2)结合资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我们今天要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参考答案 (1)资料 A:当代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内容可能较全面、完整。4资料 B :中日双方的电报,直接反映了当时重大

7、历史事件。资料 C :东史太郎是侵华战争的参与者,其日记直接反映了日军侵华的情况。资料 D :影视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救亡的情况。(2)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对列强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大国的地位;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C.遵义会议召开D.中

8、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解析 “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 A 项。答案 A2.标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右图,标语能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北伐战争胜利B.开展土地革命C.建立抗日根据地D.百团大战胜利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中国工农红军”。由关键信息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故 B 项正确。5答案 B3.一首陕北民歌唱道:“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此歌词反映了( )A.国民革命,出师北伐 B.红军长征,胜利会师C.挺进敌后,武装抗日 D.解放战争,武装反蒋解析 材料

9、中的“红二十五军”“陕甘洛河川”等关键信息,反映了 1935 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答案 B4.2017 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解析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C 项。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说法错误,排除 A 项。B、D 两项明显错误。答案 C5.全民族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

10、5 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 1937 年 9 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所以说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 B66. 导学号 28604078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

11、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归为“谬误名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常用这些名词和术语,这说明国民政府实行反共政策。实质是国民党力图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选 D 项。禁用“谬误名词”,直接反映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民主力量的矛盾,故 A 项错误。以战时名义进行舆论控制,只是材料的表象,故 B 项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抗战的领导权,故 C 项不正确。答案 D7.杨奎松在

12、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中认为:“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主要是因为抗战胜利( )A.增强了民族意识 B.促进了民族平等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建立了民族国家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抗日战争“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可以判断其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提高了国民参加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 A78.1945 年

13、9 月 8 日,当时最受欢迎的自由主义报刊周报在其创刊号上刊登了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表达了当时人们( )A.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B.反对冷战、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C.反对朝鲜战争、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D.主张一边倒、联合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反映了人们希望实现和平,故选 A 项。答案 A9.“刘邓大军真勇敢,渡过黄河,鲁西大捷歼敌六七万。蒋介石正在手忙脚又乱,我们又挺进了大别山;大别山好比一把剑,牢牢插在敌心间。”这支胜利战歌所反映的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

14、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路大军成掎角之势相互配合挺进中原,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故 B 项正确。答案 B10.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8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 从材料信息“苏北”“徐州”“黄(百韬)兵

15、团”等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 C 项。答案 C11.下图是粟裕下达的作战命令。该命令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决定八兵团以积极动作钳制镇江、扬中段之敌,而以十兵团附二十三军、特种兵纵队主力于江阴东西地区强渡,力求当晚南渡三个军或四个军之大部,务须当晚控制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区,坚决歼击敌之反击,尔后乘胜扩展,开辟镇江、无锡段南北地区广大战场,以利野战军主力尔后之作战。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C.发动渡江战役 D.组织抗美援朝解析 由材料信息“钳制镇江、扬中段之敌”“江阴东西地区强渡”“控制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区”,可知该命令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动渡江战役。答案 C12. 导学号

16、28604079“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题干材料中第一种梦想是指民族独立,第二种梦想是指实现民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取得民族独立,故 A、B、C 三项均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取得了胜利,人民希望和平与民主,故 D 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913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而汪精卫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决裂,7 月 15 日,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材料二 南昌起义以后,同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工农革命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弱的山区进军。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注:处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易守难攻),开始创建中国第一

18、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新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归纳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其历史意义如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参考答案 (1)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原因:攻打中心城市受挫;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守力量薄弱,并且易守难攻。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

19、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3)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新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片是会说话的历史,下面是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10图 1 野蛮的屠杀图 2 正面抗战图 3 地道战图 4 人民的胜利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0、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1(1)结合抗战史实,对材料一版画作品进行探讨。(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 (1)提取材料信息:版画作品能够反映历史现实:图 1 揭露日军侵华暴行,民族危机严重;图2 依靠军队进行斗争,坚持正面抗战;图 3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坚持敌后抗战;图 4 反映了通过全民族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概括综合:版画作品是宣传抗战的有力武器;起到了鼓舞民众士气、激发人民斗志、打击敌人等作用。(2)意义: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由衰落转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