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2 课强项令1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2、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3、了解董宣执法的故事,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2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对课文的解读难度较小,因此对文章的深入分析与个性解读是这个学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点。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董宣执法的故事,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4 教学过程 4
2、.1 第二课时 4.1.1 导入 同学们,我们讲述了很多古代文人的经历,似乎古代的官吏都是贪赃枉法、欺压良善之辈,那么,古代有没有好官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号称酷吏的官员董宣。4.1.2 作家作品 1、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人。 宋书说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元嘉初年,任宣城太守时,取各家关于后汉史书的著作,删烦补略,撰后汉书,为我国史学名著。该书以文采著称,论赞部分尤为突出2、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四史:史记 (西汉)司马迁汉书 (东汉)班固三国志 (西晋)陈寿 后汉书 (南宋
3、)范晔4.1.3 教学活动 活动 1【练习】学习成果检测 1、朗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2、结合注释 理解课文活动 2【讲授】走进文本 1、本文讲了关于董宣的哪几件事?1).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2).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2、咬文嚼字(通过文本分析人物言行:大言数主之失、因格杀之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不从、终不肯伏刚正不阿2悉以班诸吏、死后情境廉洁正直)3、分析总结1)结合全文说说董宣是个怎样的人?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正做人的品格。2)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1
4、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宣的形象2 侧面烘托手法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鼓不鸣董少平”来表现人物。活动 3【讲授】拓展思考 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先是“怒” (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 “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伤心。(表现在:“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 ” )提问:如何看待刘秀?又如何看待刘秀的表现?(背景:东汉都城是洛阳,洛阳令可不是一般的县长,包拯是北宋开封府尹,赵匡义在登位之前也是开封府尹。是首都市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东汉初年,京都洛阳是
5、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聚集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奴仆横行街市,为所欲为。朝廷接连换了几个洛阳令还是掌控不了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任命已经 69 岁的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家奴行凶是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2、历史上像董宣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活动 4【测试】学习评测 1、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因因匿主家 因为 2)叩乃驻车叩马 拉住因格杀之 接着 使宣叩头谢主 磕因敕 于是 就3)被流血被面 盖,覆盖唯见布被覆尸 被子4)数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5)令帝令小黄门持之 命令有大麦数斛 几 威不能行一令乎 县令2、综合思考:董宣未经审判“格 杀”家奴,大家有什么看法?(明确:董宣的执法方式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决定的,符合他公正严明的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只有按照法律规章执法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