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3087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小说家谈小说(百合花 )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 ,能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进而把握小说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能够透过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作品的主旨。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送过花或者收到过花吗?你了解花语吗?学生畅所欲言。 每种花都有其特定的花语,花语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赏花要懂花语,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涵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人们通常用玫瑰表达爱情,康乃馨表达真情、母爱,水仙

2、花代表想念,白色的百合花象征着纯洁与庄严,这节课我们随女作家茹志娟一起走进百合花的世界,感受一种纯洁与庄严的情感。二、指导阅读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

3、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2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本文结尾。此外还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

4、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作用。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 ,可以有所侧重。三、整体感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提示:概括时,最好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要素。生答,师生评议。四、赏析人物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划出文中对他们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

5、句,依据这些细节,揣摩人物形象。讨论后明确:1.小通讯员的形象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腼腆羞涩、细心关怀同志;不好意思挨着我坐朴实、纯洁;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勇于改正错误;枪筒子里插着树枝、野菊花热爱生活掩护群众和伤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2.新媳妇的形象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漂亮、羞涩;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

6、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识3大体、关心革命、热爱解放军。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感受到她对解放军的热爱。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深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五、课堂小结学生说说如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饱满、栩栩如生?六、布置作业1.积累生字词。2.划出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并作旁批。【板书设计】百合花茹志娟小通讯员:可

7、爱 腼腆 勇敢 善良 细心舍己为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军民新媳妇: 漂亮 娴静 羞涩 善良 淳朴 鱼水情识大体、关心革命、热爱解放军 4教后反思十四、小说家谈小说(百合花 ) 第 二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49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独特见解和感受。教学重点 结合小说特点,选取一个角度深入赏析小说。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主要赏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分别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们。学生思考回答。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

8、篇好的文章从每个角度挖掘,都会有不同的发现,请同学们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二、深入赏析5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角度,讨论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谈到的有:(一)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

9、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穿插各种形式的诵读)小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表现主题的作用。(二)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 “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

10、了。 ”他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我”劝道:“不用缝了。 ”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 ,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

11、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对比手法,富有诗意,这三处对比,有如火与冰、6生与死的对视,有如现实与理想的遥望,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诗意。(三)生动的细节描写1.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学生可能提出来的有: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强调: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

12、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2.心理描写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 ,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 ,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 ,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 ,最后,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 “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四)从平凡的生活中选材从选材上讲,作者将

13、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以上提到的不一定在课堂上全都讨论完全,可视学生回答情况来引导。三、小结本课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四、布置作业将这节课中你感觉讨论未尽兴的角度,形成书面文字继续交流。【板书设计】7百合花赏析小说: 景物描写: 烘托心情 深化主旨枪筒与树枝、菊花对比手法 新媳

14、妇与医生、 “我”的态度揭被子与夺被子细节描写:前呼后应 渲染气氛教后反思十四、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第 三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50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 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教学重点 1.把握评论的主要观点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2.学会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学习小说评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一、交流作业,导入新课生发言,师生评议。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茅盾对这8篇小说的评价。介绍作者:学生说,教师补充。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五四

15、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 年 7 月 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地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茅盾”笔名的由来: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

16、,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 。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二、理清思路,感受评价认真阅读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看看茅盾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和你的见解是否一样?1.默读全文,理清层次结构。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 节):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清新、俊逸”第二部分(25 节)写小

17、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第 2 节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第 3 节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第 4 节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第 5 节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第三部分(6 节)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92.重点探讨第 3 节的层次,看看作者如何说明他的观点。讨论并归纳:本段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认为百合花细节安排自然巧妙,不但写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绘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二层(“例如“”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举了两处细节描写。第三层(

18、“这闲闲的两笔”结尾):分析这两处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品性描画了出来。总结:这一段,作者一下子抓住了小说最独特之处,就是细节描写,接着举两处为例,层次清晰,语言质朴,很有说服力。3.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说说他的观点给你感受最深的方面。4.试着运用茅盾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小组交流,全班评议。小结这篇评论的特点:一是论题的高度集中;二是观点的独特新颖;三是有力的分析论证。三、质疑解难说说这几节课的学习中,你仍然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不同见解的看法,提出来,共同解决。四、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忸怩 尴尬 掂量 羞涩虔诚 讪讪 害臊 撂2.选做其中的一题:(1)从第二单元四篇小说中任选一篇,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2)以“闲笔不闲”为题写一则小评论,就百合花中的一两处细节描写加以评论。【板书设计】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论题的高度集中:风格“清新、俊逸”10观点的独特新颖:情节与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前后呼应的手法有力的分析论证:一一举例论证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