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13207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食盐水 B淀粉溶液 C 水 D氢氧化铁胶体2下列化学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2Na 2O22H 2O=4NaOHO 2B2F 22H 2O=4HFO 2C2Na2H 2O=2NaOHH 2DNaHH 2O=NaOHH 2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 +、Ca 2+、Cl -、CO 32 BNa +、Mg 2+、SO 42-、OH -CK +、Na +、OH -、Cl - DCu 2+、Ba 2+ 、Cl -、SO 42-4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

2、的平均直径在 1000nm2000n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灰霾可能来自汽车尾气 B灰霾属于胶体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5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 2和盐酸;Cu(OH) 2和 CH3COOHBBaCl 2和 NaHSO4;Ba(OH) 2和 NaHSO4CNaHCO 3和 NaHSO4;Na 2CO3和 NaHSO4DNaHCO 3(过量)和 Ca(OH)2;Ca(HCO 3)2和 NaOH(过量6 “纳米材料”(1 nm10 9 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

3、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7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2X Y Z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B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C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D 非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8离子方程式中 CO32-+2H+ H 2O+CO2的 CO32-不可能来自下列物质中的( )A K 2CO3 BNa 2CO3 C CaCO 3 D (

4、NH 4) 2CO39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Fe(OH) 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 向饱和 FeCl3溶液中加氨水可以制 Fe(OH)3胶体D 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与分散剂分离10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NH 4NO3 = 2HNO3 + 4N2 + 9H2O,在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4:5 C5:4 D3:5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稀盐酸滴在铁片上:2Fe + 6 H + = 2Fe3+3H2B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

5、+HCO3- = H2O+CO2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 2+2OH- = Cu(OH)2D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 AgNO 3+ Cl-=AgCl+ NO 3-12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能进行:2NaW+X2=2NaX+W2,2NaY +W2=2NaW+Y2,2KX +Z2=2KZ+X2,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X 、Y 、Z 、W 中 Z 的还原性最强 B2Z + Y2 = 2Y+ Z2能进行CX 2、Y 2、Z 2、W 2中 Z2的氧化性最强 D还原性 X Y 1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3AFeO、Fe 2O3、Na 2O2均为碱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

6、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14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 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 CH3OH6NaClO 33H 2SO4=6ClO2CO 23Na 2SO45H 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甲醇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C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15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根据是否仅含一种元素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

7、金属氧化物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 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MgO、Na 2O2、CuO、Al 2O3都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A B C D全部错误16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A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17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体内含有+5 价的砷(As)元素,对人体无毒,而砒霜的成分是 As2O3,有剧毒;青菜中含有维生素 C专家忠告: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

8、易中毒。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As 2O3中 As元素为+3 价B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元素发生氧化反应C维生素 C能将+5 价砷还原成 As2O34D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1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酒精 B 金属铜 C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氯化钾19钢轨的野外焊接可用铝热反应。下列对铝热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正确的是( )A2l+ FeO3 2Al3高 温失 去 6-得 到B2l+ FeO3 2Al3高 温失 去 -得 到C l 23 e+l23-高 温D l 23 e+l23-高 温20已知有如下反应:2Fe 3 2I =2Fe2 I 2 2Fe 2 Br 2=2Fe

9、3 2Br 2Fe(CN) I 2=2Fe(CN) 2I ,试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46 36AFe 3 Br 2I 2Fe(CN) BBr 2I 2Fe 3 Fe(CN)36 36CBr 2Fe 3 I 2Fe(CN) DFe(CN) Fe 3 Br 2I 236 362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C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D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22工业上常用加入 K2Cr2O7氧化剂的办法氧化 Na2SO3,现已知 1mol K2Cr2O7能把 3 m

10、ol Na2SO3恰好氧化为 Na2SO4,K 2Cr2O7被还原为 Crn+,则 n的值为( )A+2 B+3 C+4 D+523溶液中有 0.2mol XO4,加入 0.3mol Na2SO3恰好反应,已知 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则还原产物中 X的化合价为( )A+4 B+3 C+1 D024ClO 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 3H 2C2O4H 2SO4 2ClO2K 2SO42CO 22H 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 2是氧化产物BH 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5CH 2C2O4的氧化性强于 ClO2的氧化性

11、DClO 2作水处理剂时,利用了其强氧化性25NaH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 + H2O = NaOH + H2,对该反应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NaH 中的 H为+1 价C氧化剂是 H2OD每摩尔 NaH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 1e-二、非选择题26现有下列物质:铜蔗糖CuONaHSO 4 Ba(OH) 2氧气盐酸干冰胆矾水(1)上述物质分类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有_(填序号)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2)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在一定条件下,上述物质中能用来区分碳酸钠与食盐的物质有_(填序号)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

12、离子方程式为:H +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向 溶液中缓缓滴加 溶液至混合溶液刚好呈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5)上述物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7用离子方程式表达下列应用或现象(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家庭中可用一定浓度的醋酸( CH3COOH)将其浸泡除去(任写一个即可)_。(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_。(3)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_。(4)向 NaHSO4溶液中加入锌粉_。28现有下列物质:NaCO 310H2O晶体 铜 硫酸溶液 CO 2

13、NaHSO 4固体Ba(OH) 2固体 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氨水 稀硝酸 Al 2(SO4)3固体。(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填编号)。6(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 +OH =H2O,写出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3)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将的溶液滴加到的溶液中至恰好完全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_。(4)17.1g溶于水配成 250mL溶液,SO 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5)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 3=3Cu(NO3)2+2NO+4H 2O当有 0.6mol电子转移时,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29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

14、废水中,共含 K+、Ag +、Fe 3+、C1 、OH 、NO 3 六种离子。(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_、_、_。(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对于该两厂的废水,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来处理。如果在乙厂废水中加一定量_(选填:活性炭或铁粉) ,离子方程式是_,并且能够回收其中的金属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0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 Cr,因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用一束光照射明胶水溶液,可观察到_现象。(2)Na 2CrO4是工业上常用的氧化剂,工业上可用 FeCr2O4(Cr 元素的化台价为+3)

15、制Na2CrO4,其反应为 FeCr2O4+8Na2CO3+Na2CrO4+7O2 Na2CrO4+Fe2O3+8CO2。FeCr 2O4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FeCr2O4的化学式:_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每生成 1molNa2CrO4时,转移电子_ mol。31根据反应 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_。(3)当有 68克氨气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为_克, 生成还原产物为_克。7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1C2A3C4A5D6D7B8C9A10 D11B12C13D14D1

16、5A16B17B18D19C20C21D22B23A24C25C26 (1) NaHSO 4=Na+H+SO42-(2)(3)Ba(OH) 2+2HCl=BaCl2+2H2O (4)2OH -+SO42-+Ba2+2H =2H2O+BaSO4(5)2Cu+O 2+CO2+H2O=Cu2(OH) 2 CO327(1)CaCO 3+2CH3COOH=Ca2+2CH3COO-+CO2+H 2O或 Mg(OH)2+2CH3COOH=Mg2+2CH3COO-+2H2O(2)Ca2+2OH-+CO2=CaCO3+H 2O(3)H+HCO3-=CO2+H 2O(4)Zn+2H+=Zn2+H228 2HNO3+Ba(OH)2=Ba(NO3)2+2H2O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H+SO42-+Ba2+OH-=BaSO4+H 2O 0.6mol/L 4.4829 (1)K +、Cl -、OH -;(2)铁粉;Fe+2Ag +=2Ag+Fe2+;Ag;30丁达尔 +2 FeOCr 2O3 Na2CrO4、Fe 2O3 3.531Cl 2 NH3 3:2 17 16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L T 799 1-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pdf DL T 799 1-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pdf
  • DL T 799 2-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2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dust《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pdf DL T 799 2-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2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dust《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pdf
  • DL T 799 3-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3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noise《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pdf DL T 799 3-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3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noise《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pdf
  • DL T 799 4-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4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toxicant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 DL T 799 4-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4 Monitoring of industrial toxicant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
  • DL T 799 5-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5 Monitoring of work in heat environment《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pdf DL T 799 5-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5 Monitoring of work in heat environment《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pdf
  • DL T 799 6-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6 Monitory of microwave radiation《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6部分:微波辐射监测》.pdf DL T 799 6-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6 Monitory of microwave radiation《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6部分:微波辐射监测》.pdf
  • DL T 799 7-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7 Monitoring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pdf DL T 799 7-2010 Labou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tric power industry Part 7 Monitoring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pdf
  • DL T 801-2010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l cooling water quality and it-s system in large generators《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pdf DL T 801-2010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l cooling water quality and it-s system in large generators《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pdf
  • DL T 802 1-2007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cable conduits Part 1 General《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1部分 总则》.pdf DL T 802 1-2007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cable conduits Part 1 General《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1部分 总则》.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