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3213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3.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三章 第三节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选择题1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B吏治的改善C人民负担的调整 D迁都洛阳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限定语“主要原因” ,二是注意其他选项与题干的关系。答案:A2 “6 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均田制的推行 俸禄制的实行 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A BC D解析:材料反映出 6 世纪初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

2、及相关知识可知,所列选项全部符合题意。答案:A3成书于 5 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 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解析:B、C 两项不符合史实,比较 A、D 两项,D 项是 A 项的组成部分之一。答案:A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 “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史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解析:

3、材料中“百国千城” “商胡贩客”均表明了此时洛阳的“国际性” 。2答案:D5下列因素中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民族融合 B社会矛盾激化C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解析:注意题干中“互为因果关系”这一关键词。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一些措施,又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B、C 两项只是原因,D 项只是结果。答案:A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4、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改革的实质是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调整,因而改革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答案:A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解析:D 项应是描写汉族女子受到了鲜卑族文化的影响。A、B、C 三项均是民族融合的表现。答案:D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

5、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两场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社会制度的变化即政权的封建化。答案:B二、非选择题9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3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

6、书列传第七中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魏孝文迁洛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解析:第(1)问,先分析四则材料所属派别,然后回答其他举措

7、。第(2)问,根据材料“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得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对观点进行评价即可。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革除旧俗等。(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评价: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北魏的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8、太和)十有八年(公元 494 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祖纪下4材料二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 ”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 ,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鲜卑人

9、,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 。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令在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文化优秀部分,最值得称道的是释放奴婢基本上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椎冰,年年如此。后来,周人渐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摘编自郭伯南新编中国史话(1)依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2)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依据材

10、料回答,评析时要从对鲜卑和其他民族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根据材料“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 “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总结出北齐以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结果根据材料和史实可以得出。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措施:实行汉化政策(或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评析:孝文帝这些举措主观上是为了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民族融合。(2)不同: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北齐以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影响:北齐由强转弱,北周由弱转强,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启示:落后的民族最终会被先进的民族文化征服。(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