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13223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菩 萨 蛮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仄韵,两平韵。这首词是作者早年游江南所作,是韦庄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二首。是写词人远游江南的生活情况和感受。知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西安)人。是花间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但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有浣花集 。明背景唐昭宗乾宁四年(897),时任剑南西川节度副使的王建率兵攻东川,昭宗遣韦庄等宣谕王建罢兵,王建因留韦庄为掌书记。这首词就是抒发自己滞留蜀地、有家难归的心情的。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本词中的作者形象是怎样的?提示:根据尾句及注释回答。参考答案:是一个漂泊江南、有

2、家不能回、家乡正饱受战祸的思乡的诗人形象。品语言2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二句蕴涵的意境。提示:从画面和词人心境考虑。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富有诗意,且给人以开阔、明净的感觉;“画船听雨眠”更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悠闲至极。悟意旨3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提示:先找出词句,然后概括。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则是写江南人物之美。这样由景物写到生活再到生活中的人物,2有“碧于天”的春水,有画船听雨的生活,有如月皓腕的佳人,多角度全方位地表达了江南的“好” ,赞美之

3、情自然流露。破 阵 子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凋谢,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就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笑成一朵花。此词表现了暮春风光,景中有人,更为绚烂。知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语言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有珠玉词 。明背景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赏析“池上碧苔三

4、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提示:扣住题干要求“写景之妙” ,思考从哪些方面写景。参考答案:(1)“碧苔” “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2)“碧苔”写春色之美, “黄鹂”写春声之美, “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析技巧2这首词下阕有一个生活细节描写,请就此写一段赏析文字。提示:找出细节描写,分析其效果。参考答案:作者在路上见到一群女孩子笑得如此灿烂,猜想是否昨夜做了一个美梦,于是一个女孩问道,而那个女孩回答得简单至极“今朝斗草赢”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一问一答之间,把那两个女孩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3这首词

5、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提示:思考描写手法的类型。参考答案: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悟意旨34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什么?提示:从上阕重写景,下阕重写人记事的角度概括。参考答案:上阕写了“燕子” “梨花” “碧苔” “黄鹂” “飞絮”等自然景物。下阕写了笑靥如花,天真可爱的采桑路上的女孩。望 海 潮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望海潮,双调,一百零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这首词,宋本淮海居士长短句无题,汲古阁本淮海词题为洛阳怀古 。细玩词意,乃是感旧而非怀古;且作词之地也为汴京而非洛阳。知作者秦观(见第八课踏莎行)明背景元祐九年(此年四月改元绍圣)初春,朝局大变

6、,旧党下台,新党再起,作者自国史编修南贬杭州通判,重过洛阳作此词。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试赏析“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分”两字的妙处?提示:从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参考答案:“乱分”一词用拟人手法将春色无所不在,乱烘烘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出来了,表现出春天浓浓气息以及内心的欢愉之情。析技巧2本词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旧游之乐?请赏析。提示:从主旨及内容方面考虑。参考答案:这首词的主旨是感旧,由感旧而思归,以今昔对照为其基本表现手段。用大量的篇幅写旧游之乐,以反衬今日之孤寂、衰老。悟意旨3结合背景,联系词景分析“暗换年华”的丰富含义。提示:从背景中“被贬”和“换”可以

7、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语意双关,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当时的政局之变。4最后的倚楼所见和归心之去,传达的是怎样的感情?提示:从背景、所写之景思考。参考答案:传递出的是无奈的情绪。尽管无奈,毕竟此时尚未尝迁谪之苦,所以词中4流露出的主要还是感慨和怅惘。调 笑 令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韦应物(737约 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韦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763764)至德宗贞元(785805)年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

8、、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 、二卷本韦苏州诗集 、十卷本韦苏州集 。补注解“调笑令” ,单调,三十二字,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 ,为唐时行酒令所用曲调名。燕支山:在今甘肃北部,绵延祁连、龙首二山之间,是水草丰美的牧场,亦是古时边防要地。赏 读 评 价 1本词中的胡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刻画胡马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本词中胡马是一匹在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急躁不安、孤独彷徨的形象。词

9、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刻画胡马是为了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远放燕支山下” ,5“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 “迷路”是戍卒的感觉。2 “远放” “独嘶” “无穷”这三个词体现了本词用语准确精练的特点,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远放” “独嘶” “无穷”这三个词都各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忆江

10、南词三首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白居易(见第六课卖炭翁)补注解这组词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当时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住于洛阳。他少年时曾到过江南,五十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写这组词的时候,已是晚年。他已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的好感。此词每首才二十七字。即使在小令中,它的篇幅也算是很短的。但白居易这三首词却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吴宫:指苏州。赏 读 评 价 1这三首词在内容上是否相同?请具体概括每首词的内容。答:_参考答案:不相同。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

11、对杭州6和苏州的忆念、向往。2这三首词在结构写法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忆 江 南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刘禹锡(见第三课西塞山怀古)补注解此词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时为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词共三首,刘的和词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青天:本词指白居易。赏 读 评 价 本词是怎样表现作者惜春伤春之情的?除了

12、惜春伤春之情外,是否还掺杂了作者其他的情怀?答:_参考答案:开篇先发出了“共惜艳阳年”的“惜春”感慨;其后一句写作者见到春天已过、桃花飘落在流水上的情景,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最后两句写借酒消愁,不惜醉倒在酒杯前,却希望能等到好友白居易,又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的友情。采 桑 子7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欧阳修(见第五课画眉鸟)补注解“采桑子” ,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 ;又称“丑奴儿” “伴登临” “罗敷媚”“忍泪吟” “罗敷艳歌”等。双调,共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作者晚年退职闲居时写的,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心理状态。赏 读

13、 评 价 1. 从整首词看,哪一句是本词的纲领?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哪里?答:_参考答案:从整首词看, “群芳过后西湖好”是本词的纲领。 “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凋谢的花瓣散落一地,飘荡的柳絮像蒙蒙细雨。2怎样理解“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描写的景象?答:_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面对歌歇后西湖清幽的景象,心中升起淡淡的孤寂之感。3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最后一句写出孤寂中得到少许安慰。以此结尾的作用是: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轻灵、欢娱的意境。同时,又与“游人去”互相映衬,体现词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情。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558风物

14、景色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风物景色诗词是高考命题选材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对风物景色的描写方面的考查以及风物景色背后蕴涵的丰富情感的分析。悟考题(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答:_解析: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 ,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参考答案:早春。黄莺刚能

15、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词的下阕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参考答案:上阕通过“莺初解语” “春好处” “微雨如酥” “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阕通过“休辞” “人易老” “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学技法欣赏“风物景色”诗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意象入手赏析很多风物景色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有的甚至成了一种象征,在赏析时要把其意9象义分析出来。如白居易的江南诗,

16、写江南的景色具体详尽,但表达的是思乡之情。2从典故入手赏析古人写诗用语精,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典,而典故正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如毛泽东写咏梅词,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结合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典故来写的,同时也是表达了与陆游不同的心理状态。3结合关键细节赏析风物景色诗词用笔精到,写景写物十分细腻,要抓住细节来分析,才能分析得更透彻。4分析风物景色诗词的类型(1)借助某种景色描写,表现恬淡或感伤之情;(2)借助某种风物描写,表现诗人的理想;(3)借助某种场面描写,表现诗人的志向;(4)借助某种景色描写,表现兴亡之感;(5)借助某种风物描写,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对 应 学

17、 生 用 书 P93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乡须断肠 须:应,必B元是今朝斗草赢 元:原,原来C新晴细履平沙 履:重量轻的鞋子D铜驼巷陌 陌:街道解析:选 C C 项, “细履”应解释为“慢步行走” 。2下列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画船听雨眠”句,从视觉感受的画和听觉感受的雨两个方面写江南春天的美好。B “未老莫还乡”句,告诫游子年轻时不要回到故乡,否则,没有功名无颜见爹娘。C “日长飞絮轻”句,从时令的昼长说起,交代柳花飘飞的情景,给人以温馨之感。D “笑从双脸生”句,正面描写两位邻家少女兴高采烈的笑脸。解析:选 B B 项, “无颜见爹娘”

18、在诗文中没有依据,根据原词,词人只是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说明江南好,二是表达出思乡之情。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春水碧于天,_。(韦庄菩萨蛮)(2)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10(3)柳下桃蹊,_。(秦观望海潮)(4)_,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5)垂下帘栊。_。(欧阳修采桑子)答案:(1)画船听雨眠 (2)池上碧苔三四点 (3)乱分春色到人家 (4)山寺月中寻桂子 (5)双燕归来细雨中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如 梦 令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4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19、,它出自谁的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答:_参考答案: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桃花。5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答:_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词作以物况人, “白白与红红” ,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 恋 花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 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11江

20、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 连冈桑叶贱,看看 尝面收新茧。注 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缓慢。秀麦:抽穗扬花的麦子。看看:即将。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全词在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洋溢着一种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7词上阕中的“添水面”有哪两重意思?答:_参考答案:“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深了,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三)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后面的题目。好 事 近 注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 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

21、江行途中。8赏析上阕“映一蓑新绿”中“映” “蓑”的巧妙之处。答:_参考答案:“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愉悦人心, “蓑”字勾连“新绿” , “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9简析下阕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下阕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12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清 平 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0词中

22、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 ,请说出“黄鹂”在表达作者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增添了春天的色彩;问取黄鹂,黄鹂因风而飞,又增添了词的情趣。11这首词是怎样表现惜春主题的?答:_参考答案:该词曲笔渲染,一波三折:春逝去,人寂寞,希望有人知春去处,以唤回同住,以此奇想,表达对春的执著,这是一折;无人告知,也不可唤回,只好问与春同来的黄鹂,这是二折;黄鹂百啭不可解,令人怅惘,这是三折。一首小词,竟几经曲折,层层深入,可谓巧妙。词人从惜春到寻春,从希望到失望,从不断追寻到濒于绝望;终于怀着无可告慰的心情,为美好事物的消逝陷入沉思中

23、去了。三、语言表达12将下面的三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诗人刘迅甫创作了农民工之歌 。全诗分为开篇曲、打工篇、留守篇、乡恋篇、开拓篇等部分。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大爱与昂扬的格调,通篇贯穿着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对理想的执著与赞美。答:13_解析:就本题而言,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一是理清句子内部的结构与语法组合,按顺序进行标画;二是明晰长句与短句变换的基本模式,将各个短句变为长句的句子成分,整合润色即可。参考答案:由诗人刘迅甫创作的、充溢着深沉的大爱与昂扬的格调,通篇贯穿着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对理想的执著与赞美的农民工之歌分为开篇曲、打工篇、留守篇、乡恋篇、开拓篇等部分。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

24、成后面的题目。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 。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答:_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阐明理由,在阐明理由时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楚。从材料可以看出,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如说明密网光诱围捕不可取的原因,如何制止这种行为,以及在以后的渔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

25、关系等。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 “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 ,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14(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

26、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56词 的 章 法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1词的开头词的起调、发端要“工” 。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1)造势: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 。这种方法不单豪放派词人指陈时事、言志咏怀时常常使用,就

27、是婉约派的抒情作品也不乏其例。(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 。张志和的渔歌子 ,一起手先画出一幅春江静秀和平的风景画山前飞着白鹭,水底游着鳜鱼,多么自由而恬静啊!这样的开头正是给下文以渔父自况的作者出场造就一个典型的环境,作者也用这个环境寄寓自己要求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 。有时,先用一个反问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有如引弓发丸一般。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无数

2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李清照临江仙)这两处都是先用一个特指句开头,说是“特指” ,其实答案已隐含其中(烦恼无尽,庭院深深),因而下文都不正面作答,而用肠断、春归写出相思、怅恨,用柳烟、雾阁象征深院浓愁,意境比直陈深了许多。2词的过片15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阕衔接之处,即下阕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过去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的,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 “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3词的结

29、尾一首词结尾是很要紧的,它往往是点睛之笔。尾句要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非常重视它,在句法上、音律上特别下功夫。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犇马。 ”煞尾好像要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没有力量行吗?他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情况和方法:(1)“词意俱尽” ,点明主题。 “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2)“意尽词不尽” ,余味无穷尽。 “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 ”(3)“词尽意不尽” ,耐人寻味。 “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 ”(4)“词意俱不尽” ,余意更深邃。 “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 ”一首好词,开头、过片、结尾是一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后面的题目。桂 枝 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注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