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13344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1.4.16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4-16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选择题1 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 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 新中国初期外交实行“一边倒”政策,故 A 项错误;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而是其观察国,故 B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政策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 C 项错误;共同纲领是 1949 年 9 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

2、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 D 项正确。【答案】 D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 10 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边倒”外交。材料显示与中国建交的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体现了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C 项正确;1955 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开始,A

3、项错误;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失败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 项错误;“一边倒”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绝不同美、英等西方国家往来,D 项错误。故选 C。【答案】 C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2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解析】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 D 项正确。【答案】 D4(2018贵州贵阳模拟)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 )A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解析】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之后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带有革命斗争色彩, “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是现代平等独立的国家外交的体现,故 C 项正确。【答案】 C5(2018安徽六校联考)根据 7 月 17 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

5、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上午 10 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 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 1 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 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 1954 年 47 月召开的,会议主要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故 A 项正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是 1971 年 10 月召开的,故 B 项错误;万隆会议是 1954 年 4 月召开的,故 C 项

6、错误;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是 1953 年 12 月,故 D 项错误。【答案】 A6(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3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 )A1949 年北平和谈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C1955 年万隆会议 D1971 年联合国大会【解析】 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一些亚非国家攻击中国的共产主义,在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刻,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 C 项正确。【答案】 C71971 年 10 月 27 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

7、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 ”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解析】 从材料信息“1971 年 10 月” “联合国大会”判断 C 项正确。【答案】 C81972 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 “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 。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8、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解析】 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 A 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 1971 年,与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 B 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 C 项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 1991 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 C9(2018山东滨州调研)中国 50 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 ,60 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年代坚持“一条线” 、 “一大片” ,80 年代奉行独

9、立自主、不结盟,90 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4C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解析】 据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说明我国外交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故选 C 项。【答案】 C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86 年 9 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专访时指出, “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说明我国外交(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D奉行不

10、结盟的政策【解析】 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说明我国外交并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故 A 项错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受任何国家支配,故 B 项错误;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说明我国外交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结盟问题,故D 项错误。【答案】 C111996 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 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 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

11、活动B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析】 材料中“中俄” “中美”以及中国与欧盟分别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突出特点,其目的主要是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美、中国与欧洲不属于周边国家,D 项错误。【答案】 B12在四十一届(1986 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

12、交( )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解析】 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但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故 A 项错误;新时期我国外交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史实都是关于以联合国为中心而开展的,故 D 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南京调研)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9 年 1 月 27 日,顾维钧指出

13、:“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 ,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 , “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

14、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有何共同追求?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得出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 “同样的态度”得出独立自主,据材料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得出和平共处;第二小问,在日内瓦会议

15、上,达成了日内瓦协议 ,推动印度支那地区民族独立,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位外交家的共同追求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6得出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答案】 (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结局: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成果:达成日内瓦公约 ;推动印度支那地区和平。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16、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3)追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地位。14(2018山东滨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949 年1958 年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 6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1959 年1978 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78 年1990 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

17、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 7 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 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 ,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1990 年2000 年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 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也由 7 位升为 9 位。2000 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 年签发的 400 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 年 5 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

18、已迈入7全数字化的新时代。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护照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如: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 6 位到 7 位再到 9 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60、70 年代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 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再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

19、谨,文字通顺。【答案】 趋势一: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 6 位到 7 位再到 9 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历史原因: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护照签发量不大。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政治上中国逐步实行全方位外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趋势二: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60、70 年代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20、,80 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历史原因: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自费留学、出国旅游等日益增多,公民因私出国逐渐增多。趋势三: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护照的制作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留学、探亲、旅游等因私出国大潮的涌起,

21、持用伪假护照现象增多,为预防犯罪行为,护照的防伪手段也应不断提高;为使出入境更加便捷。趋势四: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历史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重点在发展经济,各项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文革期间, “左”倾错误导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护照签发数量的增多,护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趋势五: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苏联东欧、俄文改为法文、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历史原因:50 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多前往以苏联1为首的东欧国家;70 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 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