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133634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精准培优专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培优点十四 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 1 (2018 高考卷 3)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 1982 年到 1988 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

2、 A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 不正确;1992 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 不正确。【答案】A典例 2 (2017 江苏卷)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等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当时

3、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导致难以扩大出口创汇。因此,对应的建议应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 B 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在 1992年之后才实行的,排除 A 项;中国 1986 年才提出“复关”,排除 C 项;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排除 D 项。2【答案】B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1985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 11 月 2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

4、础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答案】A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A计划经济体制

5、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3【解析】表格显示我国五年计划由最初“一言堂”决策、到内部决策以及集思广益决策,说明民主决策方式逐步发展,C 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A 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决策方式变化,B 错误;D 中调控减弱是经济控制方式,不符合题意。【答案】C32015 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

6、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 A。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B。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

7、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C。【答案】D4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乡镇、市19981999 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20012002 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420032004 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20052008 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8、【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 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5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此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与建国初期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A确立人民

9、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B健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制订和颁布改革开放以来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形成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1999 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 正确;A 是一届人大;B 属于政党政治;C 是 1982 年宪法。【答案】D6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 37.4%,超过不认同的 35.2%,20-29 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 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A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5B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C成为

10、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D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符合民众的意愿,A 项正确。“九二共识”是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不是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排除 B。“九二共识”是指 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并不是“纲领性文件”,排除 C。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结果,且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两岸关系亦有所改善,允许探亲、观光、投资等活动,排除 D。【答案】A7

11、阅读下表可知19871992 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解析】表格中反映了 19871992 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迅速增长,反映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故A 项正确;两岸三地之间经济是互利共赢的关系,B 项错误;C 项错在“决定”二字,用词绝对;“三通”的实现是在 2008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A68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12、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D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中的规定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B 项正确。材料反映“一国两制”的实施有法律保障,没有涉及两岸交流的状况,A 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首次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在香港首先得到成功实践,与材料无关,C

13、 项错误。D 项是根本目的,与材料强调直接意图是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不符,D 项错误。【答案】B9下图反映了 2003-2011 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单位:百万澳门元)变化的情况。图中现象说明A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改革开放促进了澳门本地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7【解析】澳门回归祖国时间是 1999 年,柱状图显示从 2003 年以后本地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正确实施,正确;A 中根本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澳门经济发展不是改革开放结果,B 错误;C 中世界各国经验不是柱状图体现信息。【答案】D10据中

14、国网刊载: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的做法,都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 项正确。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 30 年来真正的停火,排除 AC。20 世纪 80 年代,才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 B。【答案】D112017

15、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这说明“九二共识”的实质是A回答了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性问题B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C两岸开展对话的前提坚持九二共识D“一国两制”是国家统一的唯一选择【解析】根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结合所学,“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回答了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性问题,A正确;B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 不符合“九二共识”的实质,排除;D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8【答案

16、】A12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国家统一问题,也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外交政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实践,港澳回归才属于实践,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国际地位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13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 1963 年,周恩来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

17、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共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包括: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管理。若台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补助。台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意见和台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当天,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根据中国网台湾百科相关资料改编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 年 9 月,英国首

18、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9据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等整理(1)材料一中“一纲四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用一句话指出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所产生的主要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政府公开“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现实背景。(2)写出通过“一国两制”构想的会议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解析】(1)“一纲四目”的关键在一纲上,从“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

19、一于中国”可以确定原则就是一个中国。可以看出“一纲四目”与后来的“一国两制”之间有很多关联之处,所以可以得出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供了思想条件。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可以从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大方面来回答即可。【答案】(1)原则:一个中国(或台湾与大陆必须统一)。影响: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供了思想条件(或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2)会议:全同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

20、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戌功运用(或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或也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14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材料二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

21、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10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

22、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解析】(1)第一小问职能:据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可知罗马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

23、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以及罗马法的内容及包含的自然法等近代来分析。(2)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社会性质以及资产阶级试图以法律为武器,反对君主专制,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等角度来分析。(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二“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和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24、”可以11概括两则材料的的共同观点。即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回答即可。(4)根据本题引言可知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根据所学可知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的同时,还应注意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答案】(1)材料一“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原因:罗马法中有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得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需要。(3)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分析:1982 年修订宪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基。(4)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