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13371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9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 9 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化知能训练读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图,完成 13 题。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纬度C降水丰富程度D气温和热量条件解析:选 C。根据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可判定甲为尼罗河,乙为刚果河。甲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乙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因而乙河流域降水较甲河流域丰富,河流支流多且密。2甲河和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雨水、冰雪融水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雨水D冰雪融水、雨水解析:选 C。两河都处于热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都是雨水。3下列

2、关于两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河流水量大小相当B两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均以 7、8 月为汛期C甲河下游水流平稳,而乙河下游水能资源丰富D甲河无结冰期,而乙河下游常有凌汛现象解析:选 C。甲河流域虽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但由于干流上修建了大型水库,因而在水库调节作用下,下游水流平稳;乙河下游从刚果盆地流向海洋的过程中,落差较大,加上流量巨大,水能资源丰富。读沿 20E 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 46 题。4图中所代表的地形区为( )A四川盆地 B中央大平原C刚果盆地 D亚马孙平原5图中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 2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6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大陆降水量从北向南递减B图中地所在沿海石油资源丰富C地与地自然带类型相同D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干冬雨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及剖面图判断:处地形区为刚果盆地;地位于刚果盆地以北,北回归线以南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地与地均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类型相同。答案:4.C 5.B 6.C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区域的气候类型和形成原因都不相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区域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甲乙(2)简述图中丙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试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与生态环境问题。第(1)题,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主要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沿

4、岸流经的洋流有关。第(2)题,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与热带沙漠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较高而降水偏少,生态环境脆弱;过快人口增长导致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形成。答案:(1)区域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甲 热带沙漠气 候 副热带高压带及离岸风影响;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乙 热带草原气 候 副热带高压带及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交替控制;沿岸暖流的增温增 湿作用(2)土地荒漠化 自然原因: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属于热带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气温高,降水少,使得蒸发量大。人为原因:经济落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图。读图回

5、答 12 题。- 3 -1图中 A 地形区为( )A巴西高原 B南非高原C德干高原 D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2图中东部海区洋流名称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马达加斯加寒流C莫桑比克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非洲的南部地区,A 地形区为南非高原,其东部海区有莫桑比克暖流流经。答案:1.B 2.C(2011 年烟台模拟)下面图 1 示意世界某地区植物多样性,图 2 为到达地表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读图完成 34 题。3图中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 )A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相对较低,水热条件差B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相对较低,水热条件好C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呈现高值,水热条件差D到达地表

6、的太阳辐射呈现高值,水热条件好解析:选 B。从图中可知植物种类丰富地区多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地区。4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甲地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年日照时数少C地面反射率大D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高解析:选 B。甲地位于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年日照时数少。读右图“非洲部分地区略图” ,判断 56 题。- 4 -5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A1 月B4 月C7 月D10 月6从总体看,图示地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化过快C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严峻解析:从图中可知,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可知,图的时间为 7 月

7、。非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答案:5.C 6.D(2011 年昆明模拟)右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完成 78 题。7若不考虑地形因素,该岛中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 )A555 千米B510 千米C700 千米D无法确定解析:选 B。甲、乙两地的纬度在 030,则两地距离应该在 111 千米(5045)cos0555 千米,到 111 千米(5045)cos30481 千米之间。8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B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解析:选 D

8、。可联想到乙地在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因为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距离赤道仅 300 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 50 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910 题。- 5 -9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解析:选 A。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遥感技术,包括航空、航天照相。10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

9、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解析:选 C。乞力马扎罗山峰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应是全球变暖,其影响是导致这个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2011 年长春模拟)读非洲简图及非洲局部地区放大图,回答 1112 题。11图中 A、B 两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C洋流 D海陆位置12右图中甲乙之间的铁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B全年干燥,沙尘飞扬C地表起伏,地质条件复杂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解析:第 11 题,A 地和 B 地相比,所在纬度相同,气温较低,主要是 A 地

10、沿岸有寒流经过,B 地沿岸有暖流经过。第 12 题,甲、乙之间的铁路是坦赞铁路,位于东非高原,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答案:11.C 12.C二、综合题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6 -(1)图中 B 河的名称为_,A、B 两河相比径流季节变化小的是_河(填字母)。(2)图中 C 湖的名称为_。分析 D 湖的形成原因。(3)E 国分布的主要自然带是_,典型动物有_、_、_等。(4)图中山地 F 的名称为_,该山拥有的自然带数量比珠穆朗玛峰还多,试分析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河流、湖泊、生物、自然带等自然地理特征,基础性较强,图中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通过对撒哈拉以南的地图的识

11、记即可正确作答。第(1)题,A 河(刚果河)主要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B 河(赞比西河)主要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第(2)题,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上,其形成与板块的断裂下陷有关。第(3)题,考查非洲热带草原上的主要动物种类。第(4)题,山地自然带数量的多少,既与其基带所处的纬度有关(同样条件下,基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越多),又与山地的高度有关。答案:(1)赞比西河 A(2)维多利亚湖 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3)热带草原带 长颈鹿 斑马 羚羊(4)乞力马扎罗山 地处赤道附近,纬度较低,海拔高。14结合下列材

12、料回答问题。材料 1:部分国家对外贸易示意图。材料 2:近几年,在国际环境与金融组织的鼓励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了大量跨国界保护区的建设。下图为非洲的两个跨国生态保护区分布示意图。(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以出口_为主。(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但经济仍然很落后。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世界缺乏联系- 7 -出口价格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A BC D(3)比较甲、乙两生态保护区的功能及意义。生态保护区 功能 意义甲乙(4)写出图中 M 海峡的名称_,该海域存在_环

13、境问题,请简要说明该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特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以下几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贸易结构为低价出口农矿产品,高价进口工业制成品。(2)东部、南部高原为草原、荒漠,降水少,生态脆弱。(3)东部和南部海区为世界重要石油运输线。答案:(1)农矿等初级产品 (2)B(3)生态保护区 功能 意义甲 保护热带 雨林 有利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调节全球的水循环平衡,维护全球的碳 氧平衡,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乙 保护热带 草原 防止过度开发引起土地荒漠化(4)莫桑比克海峡 石油污染 此海域为世界主要运输石油的海上航道,途经油船多因石油泄漏造成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