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3498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1.识记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成因及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2.识记两大湖区的名称、分布及主要湖泊的特征。3.掌握我国长江、黄河概况,主要支流、开发利用及其治理措施,了解长江、黄河沿岸的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位置。一、众多的河湖1.内流区: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所在区域为内流区。2.外流区:区域内的河流均流入海洋,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 区。 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4.东南外流区:河流多且长,夏季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以北有结冰期。5.西北内流区:河流少,河流水量不丰富,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6.京杭运河(1)世界上开凿最早且最长的人工运河,长

2、 1800 km。(2)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 。 (3)沟通了海河、 、淮河、 、钱塘江。 7.我国的湖泊(1) 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2) 湖,是淡水湖。 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源头:发源于 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 字形,曲折向东注入 。 2.分段:以河口、旧孟津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3.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4.利用(1)发电: 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利用黄河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 。 5.环境问题(1)中游:水土流失。(2)下游: 。 三、长江的开发1.长江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 。 2.概况:全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3.分段:以宜昌

3、、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4.支流:上、中游支流众多。5.水能:集中分布于上游,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可利用的约占全国的 1/2,有 之称。 6.川江和荆江的治理。7.航运: 以下可四季通航,有 之称。 1.“地上河”几乎成了黄河的代名词,是如何形成的?22.读中国内、外流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大多数河流分布在 区,写出内、外流域的大致界线。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河流名称。 , , , , , , , , , 。 (3)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并判断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A 是 ,属于 河;B 是 ,属于 河;C 是 ,属于 河。 (4)位于我国内流区的主要湖泊有 、 ,

4、位于我国外流区的主要湖泊有 、 、 等。 (5)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所沟通的五大水系为 。 探究一 众多的河湖互动探究 1.为什么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哪些角度分析?3.为什么南方河流航运发达,北方河流航运则较落后?试从南、北方河流不同水文特征来分析。4.河流的水系特征从哪些角度分析?探究二 黄河的治理互动探究 1.探究黄河水患的形成及治理的措施。2.黄河流经青铜峡至河口段,为什么水量锐减?探究三 长江的开发互动探究 1.如何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宜宾以下哪些河段的航运能力受到了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2.试分析长江形成“黄金水道”的区位条件。33.你认为在综合治理长

5、江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至少两点)?读某溪流连续两天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 12 题。1.两昼夜内,该溪流的流量特点是( )。A.变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B.最大流量: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C.最小流量:出现在凌晨 6 点前D.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小2.溪流流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位置影响 B.冷空气影响 C.洋流影响 D.地形影响3.读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 。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

6、设对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建设水利工程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点)4参考答案:知识体系梳理外流 江苏 浙江 黄河 长江 内流 外流 青藏高原 “几” 渤海 上游 “塞上江南”“地上河” 东海 “水能宝库” 宜宾 “黄金水道”基础学习交流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较多,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从而形成“地上河” 。2.(1)外流 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黑龙江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雅鲁藏布江 塔里木河(3)额尔齐斯河 外流

7、 澜沧江 外流 塔里木河 内流(4)青海湖 纳木错湖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5)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 众多的河湖互动探究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小;再加上周围高山环绕,因此多为内流河。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再加上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入海,故多为外流河。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

8、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3.南方河流流量较北方河流大;南方河流水位变化较北方河流小;南方河流冬季不结冰,而北方河流冬季结冰,不能终年通航。4.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分析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分析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概况(面积、水力资源等)、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即向、系、积、道、度等方面。探究二 黄河的治理互动探究 1.(1)水患的形成: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水只靠人工筑堤来约束,一遇暴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

9、口的危险;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 7、8 月,且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水;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治理的措施: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采取的措施是造林种草,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修水库;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亦可用5调水冲沙的方法冲刷下游淤泥;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2.流经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量大,且少支流汇入;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地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故水量大减。探究三 长江的开发互动探究 1.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方面,如果河流流量大、稳定,无结冰期,河道平坦、开阔,则航运能力

10、强;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如果河流沿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集中,则航运价值大。荆江河段(湖北的枝城湖南的城陵矶)。限制因素:河道迂回曲折,多浅滩沙洲;水位高出两岸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2.自然条件: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社会经济条件: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巨大。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分洪蓄洪,减少洪涝;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疏浚长江河道,增大运输能力;等等。基础智能检测1.B 2.B全新视角拓展3.(1)均为“地上河” 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上中游地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夏(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排水不畅(3)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湖还林、河道清淤、建分洪区、人工裁弯取直等。思维导图构建内、外 京杭 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X 1156-2013 Non-repudi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a one-time password (Study Group 17)《基于一次性密码抗抵赖框架 17号研究组》.pdf ITU-T X 1156-2013 Non-repudi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a one-time password (Study Group 17)《基于一次性密码抗抵赖框架 17号研究组》.pdf
  • ITU-T X 1157-2015 Technical capabilities of fraud detection and response for services with high assurance level requirements (Study Group 17)《具有高保证水平的服务欺诈检测和响应的技术能力(研究组17)》.pdf ITU-T X 1157-2015 Technical capabilities of fraud detection and response for services with high assurance level requirements (Study Group 17)《具有高保证水平的服务欺诈检测和响应的技术能力(研究组17)》.pdf
  • ITU-T X 1158-2014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using a mobile device (Study Group 17)《使用移动设备的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pdf ITU-T X 1158-2014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using a mobile device (Study Group 17)《使用移动设备的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pdf
  • ITU-T X 116 FRENCH-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注册及解析协议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网络方面 7号研究组 29pp》.pdf ITU-T X 116 FRENCH-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注册及解析协议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网络方面 7号研究组 29pp》.pdf
  • ITU-T X 116 SPANISH-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注册及解析协议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网络方面 7号研究组 29pp》.pdf ITU-T X 116 SPANISH-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注册及解析协议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网络方面 7号研究组 29pp》.pdf
  • ITU-T X 116-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Public Data Networks - Network Aspects《地址翻译的登记和分辨力协.pdf ITU-T X 116-1996 Address Translation Registration and Resolution Proto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Public Data Networks - Network Aspects《地址翻译的登记和分辨力协.pdf
  • ITU-T X 1161-2008 Framework for secur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Study Group 17)《(预发布)安全对等通信框架》.pdf ITU-T X 1161-2008 Framework for secur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Study Group 17)《(预发布)安全对等通信框架》.pdf
  • ITU-T X 1162-2008 Security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ons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Study Group 17)《对等网络的安全结构和操作 17号研究组》.pdf ITU-T X 1162-2008 Security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ons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Study Group 17)《对等网络的安全结构和操作 17号研究组》.pdf
  • ITU-T X 1163-2015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mechanisms of peerto- peer-bas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7)《安全要求和对等电信通讯网络机制 (研究组17)》.pdf ITU-T X 1163-2015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mechanisms of peerto- peer-bas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7)《安全要求和对等电信通讯网络机制 (研究组17)》.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