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3 酶与 ATP1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CT 表示胸腺嘧啶,因而 ATP 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D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和 3 个磷酸基组成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A 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 ATP 水解供应能量,因此伴随着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B 正确;ATP 中“T”表示三个,C 错误;ATP 分子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组成的,D 错误。答案:B2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 1 能催化 ATP甲,但不能催化甲乙,表明酶
2、1 具有专一性B图中含有磷酸键的化合物有三种C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DATP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答案:D3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若细胞内 Na 浓度偏高,为维持 Na 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 ATP 的量增加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 ATP 的量增加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 B2C D解析:本题考查 ATP 在各种条件下含量的变化。安静状态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
3、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 1 mol 葡萄糖所形成的 ATP 分别为 38 mol、2 mol,生成 ATP 的量不相等。Na 外流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的,需要消 耗 ATP。人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代谢增强,有机物分解加快,ATP 产生量增加。ATP 与 ADP 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当 ATP 消耗量增加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和分解糖原等方式产生更多 ATP。答案:B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酶在最适温度和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C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
4、体D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答案:D5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 ATP 的组成元素相同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ATP 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解析: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起作用,A 错误;RNA 类酶组成元素与 ATP 相同,B 正确;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C 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ATP 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
5、TP 和 ADP 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TP 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相等,D 错误。答案:B6mRNA 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 mRNA 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 mRNA 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3A质控因子可能是一种 DNA 水解酶B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不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C不能根据合成蛋白质的长度来判断 mRNA 的碱基是否被氧化D质控因子的作用是解救卡住的核糖体,使多肽链的合成能够继续答案:D7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实验中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表。
6、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酶浓度 0 1% 2% 3% 4%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 1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乳糖浓度 0 5% 10% 15% 20%实验二(酶浓度 为 2%)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 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由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 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加大,A 错误;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会降低,B 错误;由表格实验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乳
7、糖浓度 15%以后,乳糖已经不是反应速率的制约因素,所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C 正确;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 5 ,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减小,D 错误。答案:C820 世纪 60 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下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 pH 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 pH 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pH 为 3 和 9 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 为 13 的试管调到 pH 为 7 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起到催化作用答案:B9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
8、),在 37 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项是(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C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D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解析:新鲜土豆汁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泡。学生甲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说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说明,蒸馏水不起
9、催化作用。 答案:C10.如图表示某酶促反应速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影响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在 BC 段加大酶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C由图可知,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37 D该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C11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2O2分解产生的 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 时,e 点下移,d 点左移BpHc 时,e 点为 0C温度降低时,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DH 2O2量增加时,e 点不移动,d 点
10、左移解析:由于乙图为最适 pH 下酶的作用曲线,故当 pHa 时,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率降低,故 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A 错误;pHc 时,酶失去活性,过氧化氢没有催化剂也能分解,e 点不为 0,B 错误;当温度降低时,酶活性下降,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C 正确;当 H2O2量增加时,e 点上移,D 错误。答案:C12图乙表示图甲的 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6A若图甲中物质 a 为二肽,则物质 c 为同种氨基酸B图甲中物质 b 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图乙中曲线表示图甲中物质 a 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D图乙中曲线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答
11、案:C13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温度或 pH 对 A、B、C 三种酶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 B 和酶 C 的最适温度相似,但最适 pH 一定不同B图甲中 a 点和 c 点,酶 A 的活性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C图乙中 d 点,酶 B 和酶 C 的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破坏D酶 A、酶 B 和酶 C 都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解析:从图甲中只能得出酶 A 的最适温度 ,从图乙中只能得出酶 B 与酶 C 的最适 pH,因此无法比较酶 B 与酶 C 的最适温度,A 错误。低温会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而高温、强 酸和强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因此 B 错
12、误,C 正确。人体内环境的 pH 范围为 7.357.45 ,温度在 37 左右,而酶 A 的最适温度为 42 左右,酶 B 和酶 C 的最适 pH 偏离这个范围 较大,故三者都不应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D 错误。答案:C14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化成具有剧毒的甲醛。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酫产生。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图是( )A B C D7解析:甲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由于乙醇能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使用
13、乙醇前,甲醛能正常产生,而使用乙醇后,乙醇与甲醇竞争,导致甲醛产生减少,但仍有产生,不会降至零,且两曲线均从原点开始。答案:C15下列与 酶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能不止一种D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答案:C16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B低温能够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
14、同温度下保温解析: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验证性实验的 实验结果是已知的,A 错误;低温能够降低酶活性,但是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 错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因为蔗糖不管能否被淀粉酶分解,都不能用碘液检测出来,C 正确;酶具有高效性,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 下分别保温后,再将相同温度条件下的酶和底物混合,保证反应是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的,D 错误。答案:C17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TP 脱去 2 个磷酸基团后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ATP 中大量的能
15、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CATP 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 ATP解析:ATP 脱去 2 个磷酸基团后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 错误;ATP 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B 正确;ATP 的合成不一定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 ATP,C 错误;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产生 ATP,除线粒体外,还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D 错误。答案:B818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 ATP 的分布B原核细胞合成 ATP 时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C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D神经元释放神
16、经递质需要 ATP 供能答案:B19下图为细胞中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和B过程和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C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不是过程释放的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过程中的能量解析: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体内有机物分解 释放的热能。答案:D2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各反应阶段均生成少量 ATPB运动时肌肉细胞中 ATP 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消耗H过程伴随着 ATP 含量增加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 ATP 的水解解析:无氧呼吸包括两
17、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能生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 ATP,A 错误;运动时肌肉细胞消耗 ATP 的速率和合成速率处于动态平衡,B 错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 ATP 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消耗 ATP,C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 ATP 参与,D 正确。 答 案:D21下列关于酶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每一过程中都有 ATP 的生成B酶的空间结构一旦被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失去C只有代谢旺盛的细胞才能进行 ADP 与 ATP 的相互转化9D酶既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又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解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
18、释放能量,不产生 ATP,A 错误;酶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息息相关,空间结构破坏,酶活性受到影响,B 正确;细胞只要进行生命活动,就需要能量,需要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C 错误;酶只能降低活化能,不提供能量,D 错误。答案:B22下列有关酶和 ATP 说法正确的是( )A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ATP 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唯一场所D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速度快答案:D23用某种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
19、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_,该产物可与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2)该实验中以_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是_。(3)若在 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 10 ,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_。(4)若在 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3时,丙组产物总量_,原因是_。解析:(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2)实验中以反应物的浓度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若在 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 10 ,酶的活性会增加或降低或不变,
20、故乙组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4)70 条件下, 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因此若在 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3时,丙组产物总量不变。答案:(1)葡萄糖 斐林10(2)反应物的浓度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加快或降低或不变(4)不变 70 条件下, t2时酶己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24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 2 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 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
21、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装置 A B C D E F水浴温度() 10 20 30m 40 50 60 凝乳时来间(min) 很长 7.0 4.0 1.5 4.0 不凝固(1)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装置 A 中的混合物加温至 40 ,乳汁凝固时间将_,原因是_。将装置 F 中的混合物冷却至 40 ,则实验结果是_,原因是_。(2)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 F 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原因_。(3)根据表格简要写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_。答案:(1)明显缩短 40 时凝乳酶活性高,乳汁凝固时间最短 乳汁不能凝固 因为 60 时凝乳酶已失
22、活,将温度降至 40 时不会恢复活性 (2)酶具有高效性,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 F 组实验,会因为发生凝固反应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3)在 30 50 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1125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淀粉酶和 淀粉酶。淀粉酶耐热不耐酸;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 处理 15 min 即变性失活。为测定萌发种子中 淀粉酶和 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 3 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3 号试管 加淀粉酶提取液 1 mL 1 mL 1 m
23、L 预处理70 恒温水浴 15 min,取出冰浴中冷却高温使 淀粉酶和 淀粉酶失活不处理 加缓冲液 2 mL 2 mL 2 mL 预保温 40 恒温水浴 10 min加 40 预热的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保温 40 恒温水浴 5 min 测定 加入试剂 X,5065 水浴 5 min,测定砖红色沉淀物的量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加入的试剂 X 为_。(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中对 1 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 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 1、2、3 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_号试管。(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 3 天时种子的 淀粉酶和 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比较的
24、方法是_。(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测定各试管沉淀物的量,1、2 号试管的差值代表 淀粉酶的活性,3、1 号试管的差值代表 淀粉酶的活性,差值大的表示该酶的活性大,从而能大致比较萌发 3 天时种子的 淀粉酶和 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答案:(1)斐林试剂(2)使 淀粉酶变性失活 2(3)测定各试管沉淀物的量,1、2 号试管的差值代表 淀粉酶的活性,3、1 号试管的差值代表 淀粉酶的活性,差值大的表示该酶的活性大26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12(1)图 1 和图 2 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控制蛋白质类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中。(2)图 3 是与
25、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当 pH 从 5 上升到 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图 4 和图 5 是在适宜条件下,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图 4 中 A 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从图 5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 _。答案:(1)高效性 专一性 细胞质(2)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 pH 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27现有两种淀粉 酶 A 与 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
26、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 A 和淀粉酶 B 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13组别步骤1 2 3 4 5 6 7 8.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取 8 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 5 分钟10 10 10 10 10 10 10 10.另取 8 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 5 分钟酶 A 酶 A 酶 A 酶 A 酶 B 酶 B 酶 B 酶 B.将同组两个试管
27、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 5 分钟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无关变量有_(至少写出 2 种)。(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 A 在 20 条件时活性较高B酶 A 的活性小于酶 B 的活性C酶 B 在 40 条件时活性较高D大于 50 条件时,酶 A 部分失活(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_,原因是_。(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 B 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_。14答案:(1)温度、酶的种类 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
28、等(2)C(3)不能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4)在 3050 之间设立较小的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8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中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_。(2)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_。(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_,原因是_。(4)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
29、,则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是否相同?_,原因是_。解析:(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溶液的 pH、反应时间等。(2)酶的专一性可以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底物的实验加以对照分析,在题干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3)由于 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较快,故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4)由于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并且各组底物量相等,15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相同。答案:(1)改变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 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溶液的 pH、反应时间等(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3)不能 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4)相同 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