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35934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纲卷别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情分析全国卷2015“一五”计划(工业化);2014“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全国卷 2016“一五”计划;2014粮食的统购统销全国卷 全国卷 2012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历程;2011经济恢复调整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于“一五”计划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主干知识上。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迁移应用,坚持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素养能力目标,如对“一五”计划的历史理解。试题呼应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目的(2016

2、高考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的特点。【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一五计划期间”定位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化三改”时期历史解释 由基础设施及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推知生产性建设,尤其是工业投资增加,即为工业建设奠基【解析】 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 “住宅建设比重

3、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答案】 A(2015高考全国卷)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2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背景。【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材料明确指出时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历史解释“一五”

4、计划属于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与美英工业强国比较的不是工业水平,而是工业增长速度,增速越快意味着原先的工业基础越弱【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英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情,故选 A 项;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 B、D 两项说法错误;1958 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C

5、项。【答案】 A练真题1(2014高考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排除 A 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 C 项;国民经济恢复在 1952 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 D 项。2(2014高考全国卷)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

6、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选 C。 “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对于A 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项“农村的政权建设” 、D 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 C 项正确。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

7、”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选 D。本题迁移考查了中国社会主义曲折探索的过程。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带来严重的后果,故 D 项正确。4(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62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

8、算单位,至少 30 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选 A。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练模拟1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 ”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 A。 从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组织起来 ”可以看出是对农业改造,故 A 项正确;“大跃进”是指生产力方面,材料“克服很

9、多农民在分散经营组织起来 ”是调节生产关系,故 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组织起来 ”不符,故 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统一经营到分散、统一相结合,故 D 项错误。21957 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 175 万人,比 1952 年增加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 1 019 万人,比 1952 年增长 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农业调整解放大批劳动者 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解析:选 A。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使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大幅度增加,故 A

10、项正确;文化教育事业有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41956 年对农业改造的完成,并没有解放大批劳动者,故 C 项错误;“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功,不是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故 D 项错误。3(2018淄博摸底)1960 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 ,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 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放弃B农村改革有历史渊源C私有制逐步得到中央认可D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解析:选 B。人民公社被废除是在 1983 年,材料中 1960 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不涉及人民公社的调整,故 A 项错

11、误;1960 年,农村改革已经出现,而在 1978 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推行改革,故 B 项正确;中国农村坚持的是公有制,私有制逐渐得到中央的认可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是在 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故 D 项错误。4下图是新中国 50 年资料汇编中的 19521965 年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19581961 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D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

12、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解析:选 D。 “大跃进”运动出现在 1958 年,与 19531954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 1956 年,不能指导 19541956 年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19581961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响,故 C 项错误;针对“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的经济下滑,中共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 19611964 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 D 项正确。(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下面是中国每万人所拥

13、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 年 1957 年 1962 年 1965 年47.6 26.4 13.2 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B “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5解析:选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于 1956 年,故 A 项错误;“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是在 1958 年,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导致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减少,故 C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从 1978 年开始,而且没有陷入停滞,故 D 项错误。2(2018荆门高三调研)张赛群

14、中国近现代“国进民退”现象分析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作者认为“三大改造”导致国进民退的理由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B农业和农民付出太多C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 D公有制经济缺乏活力解析:选 C。 三大改造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但不能详细地解释“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故 A 项错误;“民退”指私营经济的减少,与农业变化无关,故 B 项错误;“最彻底

15、的国进民退”是指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的公有制,私营经济几乎完全消失,故 C 项正确;D 项不能解释“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故 D 项错误。3(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质量考评)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 1952 年 7 月和 8 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 D “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解析:选 C。 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且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故 A 项错误

16、;新中国的三大改造开始于 1953 年底,与材料中“1952 年 7 月和 8 月”的表述不符,故 B 项错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新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故 C 项正确;我党的“左”倾错误蔓延于 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间上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 D 项错误。4(2018遂宁模拟)下面是反映我国某一时期宣传画及相关日记,对该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氛围和谐 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C社会资源得到较好利用 D农民服饰表情深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解析:选 B。根据题中材料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 1958 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此时期由于“左

17、”倾错误影响,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故 B 项正确。5(2018淮北模拟)1970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 53%,而 19656年只占 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 1965 年的 30%降至 1970 年的 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B中苏关系不断恶化C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外交政策回归理性解析:选 B。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 A 项错误;1958年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导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不断减少,故 B 项正确;

18、1972 年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故 C 项错误;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了外交政策回归理性,故 D 项错误。6 “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召开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解析:选 C。由材料“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 “不得侵犯” “恢复”等信息

19、可知该措施是 1960 年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 ,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故 C 项正确。7(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高考模拟)“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这是 1958 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 )A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B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C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解析:选 D。材料中提到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大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这些史实反应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1958 年

20、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小农经济就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从小农经济到农业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化,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8(2018遂宁高三零诊)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 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 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 0.28 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

21、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 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解析:选 D。A、B、C 项都是 19491979 年间几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原因,不能从整体上反映 19491979 年发展缓慢的原因,故错误;依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逐渐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 D 项正确。9(2018珠海高三质检)20 世纪 70 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7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

22、,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缺乏市场经济观念B西方人注重社会调查,看到了中国的进步C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了现代环保意识上D美国政府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肯定中国环境保护的努力解析:选 A。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根据材料“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故 A 项正确。101953 年 12 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

23、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 D。1953 年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故 A 项错误;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无法提高城乡生活水平,故 B 项错误;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不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 1953 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故 D 项正确。11(2018赣州模拟)“大会指出,全国人民要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加强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设。要贯彻执

24、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争取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计划,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由材料可知,这次大会( )A已有意把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C “左”倾错误在党内得以彻底肃清D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解析:选 A。根据材料“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争取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可知,该次会议除了继续进行批林批孔、搞革命,同时还要积极抓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故 A 项正确。12(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据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 1952

25、 年的 738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1959 年的 1 234 亿元,增长了 70%。相比之下,1959 年到 1970 年只增长了 30%。导致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动 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C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D持续的政治运动冲击经济建设解析:选 D。 根据所学“持续的政治运动冲击了经济建设”全面概括了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 年,在苏联的外国专8家已达到 2 万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 6 800 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

26、1 700 名,其他则来自德、奥、英、捷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是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企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摘编自姚海19291933 年苏联与西方经济关系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 2 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 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

27、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1957 年后,来华外国专家逐渐减少。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逐条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可从苏联和西方国家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苏联来看建国初经济基础薄弱,引进专家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从西方国家来看,是经济大

28、危机影响的结果。(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分别从方向、范围及方式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 (1)特点:面向西方国家;以重工业为主;专家使用范围广;注重技术合作(引进人才与自身技术积累相结合)。背景:苏联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从苏联自身角度阐述);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对苏态度的转变(科技人才就业的需求)(从西方国家角度阐述)。(2)不同之处:从方向上看,中国以苏联一国为主。(或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从范围上看,中国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军事和政府管理领域。(或中国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管理多方面的人才)从方式上看,中国引进专家属

29、于两国政府间关系(中国引进专家具有官方交流性质)。评价: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故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其必要性。(或答“两大阵营对峙, 中国只有向苏联学习”亦可)苏联专家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任答一点即可)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对新中国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对西方国家重新开放的“西化”的价值观是对朦胧“富强”价值观的部分否定;仿效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又是对仿效“西化”价值观的部分否定;而新的“现代化”改革开放的价值观是对原苏式“社会主义”价

30、值观的否定和对“富强”价值现的否定之否定。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根据材料,提取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观转变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提取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9观转变的相应信息,然后从中选择两个转变进行说明,对转变的内涵解释正确、举例恰当即可。答案 第一次价值观转变: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转变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表现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实现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巨变。第二次价值观的转变:从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到走苏联式现代化道路,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三次价值观转变:实行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中国的富强。(从中选择两个转变进行说明,对转变的内涵解释正确、举例恰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