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7 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考纲卷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情分析全国卷 2013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017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全国卷 全国卷 20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国卷 2011国有企业改革 20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时空观念的养成;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本讲中的命题
2、主要集中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三个点上(2016高考全国卷)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
3、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材料中“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可以看出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历史解释1980 年较之 1975 年,时间只隔 5 年,农村却发生了农民自主经营土地的大变化,生产积极性高,农业收成自然也多【解析】 B、C 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 项内容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B、C、D 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 1975 年相比,1980 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 A 项符
4、合题意。【答案】 A(2013高考全国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如何处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时间信息“20 世纪 80 年代”和“中国” “苏俄新经济政策”等信息可判断本题时空信息历史解释由材料中“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可以得出新经济政策
5、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与中国的改革也强调了市场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可以找出其共性【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联系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 项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A 项错误;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D 项错误。【答案】 B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
6、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选 C。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 年” “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 C 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 B 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 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2(201
7、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 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3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历史理解” 。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 项正确。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
8、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 0.3%0.7%,最多不得超过 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选 C。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这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故选 C 项。4(2016高考海南卷)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选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省和福建省不符,故 A 项错误
9、;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 B 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与 1979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 1984 年,与 1979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练模拟1(2018德阳一诊)1979 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这种看法( )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 D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解析:选 C。 “夸大了
10、市场的调节作用”与材料中“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是次要的”不符,故 A 项错误;1984 年开始国企改革,与材料中“1979 年初”不符,故 B 项错误;1992 年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材料中“1979 年初” “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相符,故 C 项正确;1992 年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材料中“1979 年初”不可能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 D 项错误。2(2018九江十校高三联考)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报刊 文章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4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
11、的新动向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A.“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B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 “文化大革命”时期,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解析:选 D。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内容分田单干不符,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但没有实行分田单干,故 B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农村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主,与材料中内容不符,故 C
12、 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分产到户的分田单干,但由于改革初期人们对于分田单干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出现材料现象,故 D 项正确。3如图是我国 1950 年至 1985 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A 至 B 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 至 C 时期,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 至 E 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 至 F 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解析:选 D。图表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A 至 B 时期, “一五”计划各项工业迅速有序地发展起来,故 A 项错误;B 至 C 时期,调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错误,向前发展,故 B 项错误;C 至 E 时期
13、, “左”倾错误在经济盛行的时期,民主法制受到影响,故 C 项错误;E 至 F 时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及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故 D 项正确。4(2018清远高三质检)以下是改革开放大事记。改革开放后我党破除了三种崇拜,即“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破除“所有制崇拜”的是(选项见大事记)( )A1978 年 5 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1992 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C1992 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D1997 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解析:选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故 A 项错误;1992 年邓小平南
14、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故 B、C 项错误;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所有制崇拜” ,故 D项正确。5(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所有制主体改变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解析:选 A。在改革开放伊始,政府开始有限度的允许一部分人开办个体私人企业,开始打破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多年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格局,这是经济结构松动的一种表现,故 A 项正确。2(2018怀化高三质检)下图
15、内容体现了中共不同时期的“三农政策” 。其变革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愿望C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D共产国际的要求解析:选 A。据所学可知 1931 年土地改革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是为了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1947 年土改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后盾,19501952 年土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1956 年是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等,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矛盾变化,土地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与变革,故 A 项正确。 3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 1986 年 9.2 亩下降为 1997 年的 7.65 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
16、积的减少和最初 15 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B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还存在某些问题解析:选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土地的经营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是小农经济的回归,故 A 项错误;材料“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 ,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利用方面还有不足,需要优化,不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
17、极性,与材料“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不符,故 C 项错误。64(2018成都高三一诊)1980 年和 1981 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 年农机总产值比 1979 年下降 28.8%。1982 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 年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解析:选 A。材料中“1980 年和 1981 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 年农机总产值比 1979 年下降 28.8%”主
18、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在农村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而“1985 年我国的农业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78%”主要得益于我国进行城市建设,政府对工业的投资加大,故 A 项正确。5(2018湖南十校高三联考)1978 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 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
19、经济观点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解析:选 C。题干内容无法体现“最早性” ,故 B 项错误;题干中三层信息,从 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表明中共中央依据实际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故 C 项正确。6.在 1993 年 3 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 “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这一修改表明( )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
20、解析:选 B。1984 年国营企业改革说明已经打破大锅饭的分配体制,故 A 项错误;国营到国有是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表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 B 项正确;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基础都是公有制,故 C 项错误;国有企业产权拥有者仍然是国家,故 D 项错误。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1 年 7 月规定,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 1992 年定价目录颁布时管理的 141 种(类)减少为 13 种(类)。这是我国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的需要 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履行世贸责任的需要 D市场经
21、济体制的需要解析:选 D。农村经济改革 1978 年底已经开始,与题中“1992 年” “2001 年 7 月”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微乎其微,故 B 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 2001 年 11 月 10 日, “2001 年 7 月”中国没有履行世贸责任的需要,故 C 项错误;21 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2001 年 7 月”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种类减少,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故 D 项正确。78(2018黑龙江、吉林八校高三联考)2010 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 20周年纪
22、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解析:选 B。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 1992 年,故 A 项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 B 项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 C 项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9结合下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56 年公有制经济较 1952 年大幅增长主要
23、是三大改造的推动B1978 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改革的进行被彻底打破C新时期公有制经济大幅度缩减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私有制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冲击D各年份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解析:选 A。1953 年到 1956 年的三大改造是把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A 项正确;1978 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改革没有被彻底打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故 B 项错误;新时期公有制经济大幅度缩减的根本原因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错误;2006 年农村生产关系没有进行重大调整,故 D 项错误。10(2018黄山高三质检)改革
24、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 。2016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 )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解析:选 D。材料反映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完善,并不是其退出历史,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承包权和经营权
25、,所有权仍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故 B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 D 项正确。11(2018蚌埠高三质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 “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 B “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D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8解析:选 C。材料“专业户” “重点户” “万元户”体现的是分户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故 C
26、项正确。12(2018衡阳高三统考)下图为我国 20012006 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分析税率变化,我们可以得知( )A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B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条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税率下降改变了中国税收的基本格局解析:选 C。 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情况,A 项结论无法得出,故 A 项错误;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材料反映的是 2001年以后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情况,因而 B 项应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非条件,故 B 项错误;21 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推动进口税率不断降低,符合题
27、意,故 C 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进口汽车单一商品关税税率的下降,无法改变整个税收的基本格局,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乌鲁木齐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冬小麦位在五谷之列,为中国传统粮食作物,其原产地却在西亚及西南亚,大约 4 000 年前传入中国。从新疆一路向东,依年代在空间上循新疆甘肃陕西中原形成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冬小麦传入中国的路径。由“安史之乱”引发第二次人口南迁,北方移民通过水稻复栽技术,主要致力于对水田耕作制度的改造。 “靖康之难”发生的时代,北方人口已形成对小麦的嗜食习惯,这种需求推动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 1933 年
28、,罗斯福政府同各州大农场主签订了几百个合同,缩减了棉田耕地一千万英亩,小麦耕地缩减八百万英亩,玉米耕地减少近九百万英亩。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材料三 19301932 年苏联决定向西欧出口小麦等谷物,1930 年初定额是 1 200 万吨苏联 19301933 年出口西欧 1 200 万吨谷物赚回外汇 4.42 亿多卢布。李玉贞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19291934)材料四 19952010 年中国小麦进出口量变化耿宁我国小麦的贸易状况及其国内供求安全分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的原因。9(2)根据材料二、三,20 世纪 30 年代,美、苏针对“小麦”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结合所
29、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实施的背景。(3)根据材料四, “20002004 年”我国小麦的进出口贸易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我国一阶段小麦贸易的因素有哪些?解析 (1)根据材料一逐条分析概括。(2)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二归纳总结;第二小问背景,该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需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以及工业化角度进行作答。(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四图表不难看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小麦进口量都很大且进口多于出口;第二小问因素,需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作答,即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和国内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答案 (1)原因:东西方的交流;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耕作制度的改进;饮食习
30、惯的影响等。(2)不同:美国缩减小麦耕地;苏联征收小麦,对外出口。背景: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农产品相对过剩;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实施工业化。(3)特点:贸易量大,进口多于出口。因素:国际、国内市场因素,国内农业结构的调整等。14(2018湖南重点中学段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重工业化先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排斥城市化、高速度、先污染后治理,强调自力更生以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适度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据论中国的新
31、型工业化道路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小论文题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史论结合,注意结构框架。从材料来看,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留下环境污染、城市化慢等问题;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反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在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论题进行阐述时,要结合材料信息,总结反思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论述新型工业化的优势,论述要有力,语言精炼。答案 示例论题:经济体制的变革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党和政府采取“计划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改革开放后,中央果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社会资源,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