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136184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题型一 选择题的 7 个常用解题技法方法一 利用辅助图像1.方法概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失分。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2.增分策略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1)绘图法【典题试做 1】 当北京时间为 4 月 1 日 4 时 30 分时,全球仍处于 3 月 31 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A.1/2 以上 B.1/2 以下 C.1/2 D.3/4解析 本题看似简单,但

2、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将其转换为图像的形式,则直观得多,我们可借助下面的简图进行分析: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 4 月 1 日 4 时 30 分时,向西的东七区、东六区、东五区、东四区分别是 4 月 1 日的 3 时 30 分、2 时 30 分、1 时 30 分、0 时 30 分,东三区则为 3 月 31日 23 时 30 分。图中箭头处为 3 月 31 日和 4 月 1 日的分界线,即地方时为 0 时的 0 时线,由该箭头向东至 180经线的区域都是 4 月 1 日,而箭头以西的范围都是 3 月 31 日。选A。答案 A【方法归纳】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

3、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2)辅助线法【典题试做 2】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2(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2)图示地区局部环流最明显的时间最可能是(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解析 解答

4、本题时可以根据图示信息偏西风和偏东风,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画出湖泊与湖岸之间的局部环流(如下图),以帮助理解。第(1)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环流是由于湖泊与湖岸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选 B。第(2)题,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比热容小,湖泊升温慢、降温也慢。图示地区局部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应为湖泊、湖岸温差最大的时间,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 A。答案 (1)B (2)A【方法归纳】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3)图图转换法【典题试做 3】 (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

5、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3(1)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 图中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的变化,不好理解,可转换为下图:距离监测点变近时,海水变深;距离监测点变远时,海水变浅。因此,19752004 年,海水先变浅

6、,后变深,即先淤积、后侵蚀。在 19921997 年,海水变深,近岸海域海底侵蚀为主,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答案 (1)D (2)B【方法归纳】 图图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4选择题技巧突破专练一 利用辅助图像(2018长春市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地 2017 年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据图完成 12 题。1.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南北 B.西北东南C.北南

7、D.东北西南2.该地上次出现图中所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可能是( )A.2016 年 5 月 1 日 B.2016 年 7 月 1 日C.2016 年 12 月 11 日 D.2016 年 6 月 11 日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图中为元旦日落景观。元旦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此时为日落,则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根据日落方位在原图上添加表示方向的辅助线,如下图。船只顺流而行,则河流流向为西北东南。选 B。第 2 题,本题可以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结合地球公转对称性规律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图中出现的日落景观在

8、元旦,在冬至日之后的 10 天左右,则上次出现图中景观应在冬至日之前的 10 天左右,这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同。选 C。答案 1.B 2.C下图是 2017 年 4 月 11 日 8 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 34 题。53.造成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4.该日( )A.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B.乙、丁两地为偏南风C.丙地比丁地水平风力强D.甲、乙两地大风降温解析 第 3 题, 根据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画出锋面示意图和风向(如下图),图示为北半球典型的锋面气旋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中,锋面随气旋一起呈

9、逆时针方向移动。读图可知,降水区域位于锋前,因此该锋面为暖锋。第 4 题,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昼夜温差大;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层厚,昼夜温差小。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乙地应为偏东风,丁地应为偏南风。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风力较小,而丁地气流由于要向低压中心辐合,风力较丙地大。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无大风。答案 3.C 4.A下图是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 ACB 为晨昏线,且 AC 段为晨线;C 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

10、也是晨昏线与 120E 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 57 题。65.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C.9 月 23 日 D.12 月 22 日6.此时,满天星斗的城市可能是( )A.开罗(30N、31E)B.北京(40N、116E)C.安克雷奇(61N、150W)D.布宜诺斯艾利斯(34S、59W)7.该日,攀枝花市(26.5N、101.5E)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最佳夹角是( )A.3 B.23.5 C.26.5 D.87解析 第 5 题,根据图中 0经线、120E 经线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由此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再根据 AC 是晨线画

11、出夜半球(如下图),判断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6 月 22 日。3 月 21 日、9 月 23 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12 月 22 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 6 题,根据所画图示判断,120E 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地方时为 12:0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知,开罗(30N、31E)为 6:04,北京(40N、116E)为 11:44,安克雷奇(60N、150W)为 18:00,布宜诺斯艾利斯(34S、59W)为 0:04,因此满天星斗的城市最可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第 7 题,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攀枝花市(26.5N、101.5E)正

12、午太阳高度为 87,因此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最佳夹角是 3。答案 5.B 6.D 7.A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 3 500 米高空水平气压(单位:hPa)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78.近地面 P 地的风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9.关于 M、N 两处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多晴朗天气B.多阴雨天气C.M 处对应的近地面多阴雨天气,N 处对应的近地面多晴朗天气D.M 处对应的近地面多晴朗天气,N 处对应的近地面多阴雨天气解析 第 8 题,根据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形势相反的原理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热力环流,图中M 处高空为低压,对应的近地水平面为高压

13、;N 处高空为高压,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根据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可以判断,近地面 P 地气流由西流向东,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第 9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M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N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答案 8.B 9.D(2018江西省百所名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 1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 1 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 1012 题。10.图示区域( )A.地形平坦开阔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C.太阳能资源丰富D.河川径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811.图中 a、b 两地 1 月气温差异明显,其原因是( )A.a 地较

14、b 地受海洋影响大B.a 地为平原,b 地为高原C.a 地较 b 地受冷空气影响小D.a 地海拔高,b 地海拔低12.若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则未来几天 b 地将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雨过天晴,气温回升B.雨雪天气,气温下降C.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D.由晴转阴,气压升高解析 第 10 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地形区之间多为山地地形;图中 0 等温线以北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阔叶林;a地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匮乏;该地为季风气候,受其影响,河川径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第 11 题,图中 a、b 两地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15、a 地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导致 a 地较 b 地受冷空气影响小,1 月气温比 b 地高。第 12 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弯曲状况添加辅助线,画出如下示意图,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受其影响,b 地将会由晴转阴,气温降低,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一般出现于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而此时为 1 月,据此选 B。答案 10.D 11.C 12.B9方法二 利用因果关系1.方法概述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

16、,其一般步骤: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 ;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的内在关联;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2.增分策略【典题试做 1】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晒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下左图中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存至今。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当地采伐与晾晒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A.夏季、春季 B.冬季、春季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2)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 )A.

17、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D.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解析 第(1)题,该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伐木区的木料顺河流运输;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晒。选 C。第(2)题,解答该题时,可以先分析各选项中原因的叙述是否正确,B 选项“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 ,本身叙述错误,一般来说,山脊地带,地势比较陡峭,这样可以先排除 B 项,再从其他选项中进行选择。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上涨,对桥体冲击大;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对桥体冲击较小。选 C

18、。答案 (1)C (2)C【方法归纳】 由果溯因: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 ;“果”为已10知, “因”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例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 ,其中“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 ,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典题试做 2】 M 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方,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1)M 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B.地势低平且多冻

19、土,排水不畅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2)造成 M 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M 岛受海浪的影响大B.M 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不利于发展海运C.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D.M 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解析 第(1)题,M 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其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该地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 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该岛经常受到海浪的袭击。M 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

20、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利于港口建设;该岛位于赤道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答案 (1)A (2)A【方法归纳】 由因推果:影响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因” ,选项为“果” ;“因”为已知, “果”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推果法”进行解题。例如, “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 ,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因” ,采用“由因推果法”分析可知, “植被破坏”是直接后果, “荒漠化加剧”是间接11后果。不论采用“由果溯因法”还是“由因推果法” ,解答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选择题技巧突破专练二 利用

21、因果关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上千个通向地下水道的石灰岩天然井,独具特色,天然井里储存的雨水是古代玛雅人唯一的淡水来源。该地区年平均气温 2029 ,年平均降雨量 1 500 mm。下图为天然井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1.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 D.风力侵蚀2.部分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变成旱井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B.纬度低,蒸发强烈C.井水易下渗D.人口增长迅速3.尤卡坦半岛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能是( )A.攀岩运动 B.跳水运动C.洞穴潜水 D.登山运动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

22、尤卡坦半岛上的天然井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该地属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较多,石灰岩受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岩石的透水性强,下渗严重,从而使部分天然井变成旱井。第3 题,由材料“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上千个通向地下水道的石灰岩天然井”推测,该地洞穴较多。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能是洞穴潜水。答案 1.B 2.C 3.C(2018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读加拿大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 46 题。124.据图判断,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相比,其气候特征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莱斯布里

23、奇冬季气温相对较低B.莱斯布里奇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C.莱斯布里奇年降水量较大D.莱斯布里奇雨季较长5.形成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莱斯布里奇( )A.纬度低 B.距海洋远C.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 D.受暖流影响6.温哥华被称为“加拿大雨都” ,其原因是( )受赤道低压控制 处于西风迎风坡 暖流增湿 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A. B. C. D.解析 第 4 题,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第 5 题,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选项中的原因能否正确解释结果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温尼伯高。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大致处于同一

24、纬度,莱斯布里奇处于内陆,理论上不受洋流影响,冬季应更冷。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气温较高,降水量小。第 6 题,温哥华位于 50N 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受暖流增湿作用,所以降水量大。答案 4.B 5.C 6.B(2018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 78 题。137.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2 月 B.45 月 C.78 月 D

25、.1112 月8.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 CO2最多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解析 第 7 题,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高度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45 月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45 月。第8 题,注意题目要求和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顶的高度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

26、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对流层顶的高度最高。答案 7.B 8.D下面甲图示意鄱阳湖水系,乙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入湖泥沙来自赣江等南部河流,出湖泥沙流入长江)。据此完成 910 题。9.鄱阳湖 5、6 月与 7、8 月多年平均入湖输沙量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B.植被长势的季节变化C.锋面雨带向北推移D.湖区清淤量季节差异10.据乙图可推测( )A.三峡库区水质下降14B.鄱阳湖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C.湖区枯水期变长D.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解析 第 9 题,河流的输沙量与径流量、流速等关系密切,5、6 月锋面雨带位于长江流

27、域,河流径流量大,入湖输沙量大;7、8 月份,雨带北移,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输沙量小。第 10 题,根据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可以得出,湖泊整体出湖输沙量小于入湖输沙量,导致湖泊淤积,水量减少,湖泊对干流长江的调蓄功能相应减弱。答案 9.C 10.B(湖北省襄阳市模拟)下列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回答 1112 题。1511.该山地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B.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D.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

28、强12.在 3 580 米海拔上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坡度较小 B.降水量大C.太阳辐射强 D.气温较低解析 第 11 题,甘肃省南部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被淋溶、分解为无机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选 D。第 12题,解答该题时,要分析原因能否正确解释结果,重点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选项中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坡度较小,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甘肃南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坡降水量较小;阴坡太阳辐射较弱;阴坡气温较低,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选 A。答案 11.D 1

29、2.A16方法三 利用知识迁移1.方法概述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命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学会知识转化,利用知识的迁移解答试题。2.增分策略(1)从教材中迁移知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结合教材中对某一具体相似案例的分析,将教材案例的经验借鉴到实际问题中,也就是学以致用。例如,将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分析过程中,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分析过程中;将阿根廷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采取的措施迁移到我国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过程中;将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条件迁移到其他地区

30、三角洲的发育条件的分析过程中。【典题试做 1】 (2018河南省信阳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气候适宜,草场面积广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C.经济落后,地价较低 D.科技发达,交通便利(2)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土地租金低 海运便利 距本土市场近 工资水平低A. B. C. D.解析 第(1)题,本题可以迁移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塔斯马尼亚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

31、,温和湿润的气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优质而丰富的牧草为优质乳品生产提供了基础。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岛乳产品主要运往本土及海外市场,岛屿北部距本土市场近,且港口较多,海运便利,故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答案 (1)A (2)C(2)从生活中迁移知识17当我们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概念和体验。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 ,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通过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等;通过物体影子的朝向变化,可以确定当地太阳视运动和季节转换。【典题试做 2】 (2018河南郑州模

32、拟)位于杭州市郊区的张女士,在国庆节这一天的 8时(北京时间)走进菜市场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回答(1)(2)题。(1)这一天( )A.甲大门下午阳光直接照射强度大B.乙大门上午可能被阳光直接照射C.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丙大门D.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丁大门(2)这天张女士所走进的大门,刚好不能被阳光照射到的北京时间约为( )A.10:00 B.12:00 C.14:00 D.16:00解析 本题可以迁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第(1)题,根据生活经验,我国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自己的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如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秋分过后我国已处于冬半年,

33、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张女士走进菜市场时是8:00,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说明张女士进入的是东南方向的大门,应为丁大门。甲大门朝向偏北,下午不会被阳光直接照射;乙大门朝向西北,上午不可能被阳光直接照射。选 D。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时间 8 时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是一致的。当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垂直时,丁大门刚好不能被阳光照射到。太阳在天空中每小时运行约 15,再过 6 小时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垂直,此时北京时间为 14 时。选 C。答案 (1)D (2)C(3)在新情境中迁移知识某些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并将之应用

34、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与城市形成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从莱茵河航运的自然区位优势,分析黄河发展航运不利的自然条件。【典题试做 3】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读图,完成(1)(3)题。18(1)该河流( )A.水流湍急,流速快B.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C.右岸陡直,左岸平坦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2)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慢 B.支流汇入干流凹岸C.干流侵蚀作用强 D.支流汇入处落差大(3)近年来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原因可能是其( )A.上游新建大型水库 B.上游种

35、植业规模扩大C.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D.下游河道疏浚畅通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泥沙沉积形成了河漫滩,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所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较平坦;河漫滩是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所以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选 D。第(2)题,本题可以迁移教材中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时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是河流的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不是因为支流含沙量小,而可能的原因是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汇入处落差大,流

36、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选 A。第(3)题,本题可以迁移教材中河漫滩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堆积体面积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上游泥沙减少,导致泥沙堆积体形成速度减慢。修建大型水库,可以使泥沙在库区沉积,导致水库下游泥沙减少;其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水土流失加重,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漫滩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河道不断疏通对河漫滩的发育影响不大。选 A。答案 (1)D (2)A (3)A选择题技巧突破专练三 利用知识迁移(2018广西、柳州模拟)“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

37、,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19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摘自歌曲鸿雁 。下图为某动物保护者在北京时间 16:45 日落时拍摄到的我国某地区鸿雁迁徙景观。据此回答 13 题。1.据材料推测鸿雁生长和繁殖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2.鸿雁大规模“北归还”的时间可能为( )A.1011 月 B.12 月C.45 月 D.78 月3.该动物保护者拍摄鸿雁迁徙景观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岭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B.新疆大漠“皓月盈盈似玉盘”C.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花”D.东北平原“烈日正当空”解析 第 1 题,

38、解答本题要注意情境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根据歌曲鸿雁中“向南方” “北归还” “心中是北方家乡” “草原上琴声忧伤”可以推测鸿雁生长和繁殖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选 D。第 2 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地理情境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根据歌曲鸿雁中“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可知, “北归还”时正值春季。选 C。第 3 题,本题需要迁移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日出日落方位等知识进行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北京时间 16:45 日落”可知,当日该地昼短夜长,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结合图示信息和鸿雁迁徙规律分析可知,此时鸿雁向偏南方向飞,为秋季。秋季时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

39、花” 。清明时节在 4 月 5 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时间 16:45 时,新疆大漠当地时间为下午, “皓月盈盈似玉盘”出现在夜间。北京时间 16:45 时,东北平原已过正午,已不是“烈日正当空” 。选 C。答案 1.D 2.C 3.C某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该国与中国已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读图,完成 46题。204.沿海铁路的建设对该国的意义主要包括( )A.增加该国的公路路网密度B.加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C.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促进该国农业的发展5.针对该国气候,铁路建设工人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A.昼夜温差大,夜晚防寒B.气候湿热,

40、防暑降温C.旱季降水少,防止缺水D.空气稀薄,防止晒伤6.为顺利进行铁路建设,我国最初入驻该国的最可能是( )A.机械制造 B.电子装配 C.智能手机厂 D.普通家具厂解析 第 4 题,本题可以迁移我国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国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沿海铁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第 5 题,读图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国沿海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需防暑降温。第 6 题,该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说明经济欠发达,故进行铁路建设必先引进与铁路建设密切相关的机械制造厂。答案 4.C 5.B 6

41、.A(2018黑龙江省大庆十中等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方面。结合下图,完成 78 题。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21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8.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 第 7 题

42、,本题可以迁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效果。第 8 题,果树下覆盖的地膜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答案 7.A 8.B(2018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三月考)下图示意西班牙柑橘生产布局。读图,完成910 题。9.观察柑橘产区各品种的分布特点,这样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单产量 B.延长市场供应期C.提高作物品质 D.提高劳动效率10.橘园多采用上右图所示种植方式,其目的主要为( )A.减小昼夜温差 B.提高土地生产效率C.降低地面反

43、射率 D.保持水土解析 第 9 题,本题可以迁移农业生产布局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看出,由南向北柑橘成熟越来越早,这样可延长市场供应期。第 10 题,本题可以迁移植被的生态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看出,橘树之间种有杂草,其目的主要是保持水土。答案 9.B 10.D22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面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读图,完成 1112 题。11.拍摄者位于树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12.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4:00 B.9:30 C.16:30 D.19:00解析 第 11 题,本题可以迁移

44、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的,所以树木南面生长比较好,结合图可知树木右侧生长较好,即为南,左侧即为北;由此可以判断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 12 题,本题可以迁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由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影子是向西北倾斜,说明太阳位于东南,时间上应为地方时 6 点之后、12 点之前,可能是 9:30。答案 11.B 12.B23方法四 利用图表信息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45、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下面就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典题试做 1】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含量、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

46、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 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24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

47、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 B。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选 D。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选 D。答案 (1)B (2)D (3)D(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

48、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典题试做 2】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2)题

49、。25地表类型 积雪日数(日) 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丛 132 11.0草地 129 29.6农田 128 33.5建设用地 140 23.4(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丛 B.农田 C.建设用地 D.草地(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 解答本题要读懂表格中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1)题,分析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要看年最大雪深数据的大小。雪深越大,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读取表格中“年最大雪深” ,稀疏灌木丛年最大雪深为 11.0 厘米,草地年最大雪深为 29.6 厘米,农田年最大雪深为 33.5 厘米,建设用地年最大雪深为 23.4 厘米,四个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农田雪深最大,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选 B。第(2)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