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作业 13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 NO2和 O2混合气体(NO 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 NO2支持燃烧解析:本题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铵盐与烧碱共热时均能生成氨气,A 项说法正确;浓硝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B 项说法错误;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 的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C 项说法正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
2、N 2O 241)中不能复燃,但伸入 NO2和 O2(41)的混合气体中复燃,说明 NO2支持燃烧,D 项说法正确。答案:B2下列关于 NH3的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A 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B 项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气体应从短口进,长口出,C 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插入到液面以下,容易引起液体倒吸,D 项错误。答案:B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装有 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HNO3分解成了 NO2B实验室检验氨
3、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C灼热的铂丝与 NH3、O 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 Fe 发生剧烈反应解析:A 选项,HNO 3与 Fe2 反应生成 NO,NO 与空气接触生成 NO2,错误;B 选项,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错误;D 选项,常温下 Fe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答案:C4工业上通过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铵态化肥一般不能与碱性化肥共同使用C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4、D某浓硝酸中含有溶质 2 mol,标准状况下,该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完全反应可生成 1 mol NO2解析:A 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A 正确;B 项,铵态化肥与碱性化肥,如草木灰(主要成分为 K2CO3)等混用,会发生反应NH CO H 2ONH 3H2OHCO ,从而导致氮元素的流失,B 正确;C 项,硝酸可用 4 23 3于制氮肥(硝酸铵),以及硝基苯和 TNT(炸药)等,C 正确;D 项,Cu4HNO 3(浓)= =Cu(NO3)22NO 22H 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降低,当浓硝酸变成稀硝酸时,与铜反应生成 NO,故生成 NO2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
5、,D 错误。答案:D5.3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 ,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选用合适的溶液,CO 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HCl、NH 3和 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用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即由于气体溶于水或某种溶液,导致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产生足够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A 正确;CO 2能与 NaOH 等强碱溶液反应,从而被吸收,也能与外界产生很大的压强差,
6、故能形成喷泉,B 正确;NH 3和HCl 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SO 2可以与 NaOH 溶液等反应,故均能形成喷泉,C 正确;NO 2和 N2O4与水反应后有 NO 生成,故液体不能充满烧瓶,D 错误。答案:D6.4碳和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BaCO3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BaSO4C在 Z 导管口可能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D在 Z 导管口出现的气体中含有 CO2解析: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酸性弱,所以在 BaCl2溶液中通入 CO2,不能生成BaCO3沉
7、淀,A 错误;NO 和洗气瓶中 O2反应生成的 NO2溶于水生成 HNO3,HNO 3将 H2SO3氧化成 H2SO4,因此有 BaSO4生成,B 正确;若 O2不足,NO 有剩余,则 Z 导管口可能出现红棕色气体,C 正确;CO 2未参与反应,D 正确。答案:A7有 a、b、c、d、e 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a、b、c、d、e 依次可能是( )(1)a 和 b 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2)c 和 d 混合 产生白烟(3)c 和 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 和 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浑浊A.O2、NO、HCl、NH 3、CO 2BO 2、NO、NH 3、
8、HCl、SO 2CNO、O 2、NH 3、HCl、SO 2DHCl、CO 2、NH 3、H 2S、CH 4解析:a 和 b 混合后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 a 和 b 分别为 NO 与 O2中的一种;b 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 b 为氧气,a 为 NO;c 和 d 混合产生白烟,则 c 和 d 分别为NH3、HCl 中的一种;c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 c 为 NH3,d 为HCl;e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 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 为 SO2。答案:C8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5则图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 H2SO4不与铜反应
9、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解析:生成的 Cu(NO3)2在 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产生了稀 HNO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 NO。答案:D9把 3 体积 NO2气体依次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浓硫酸,Na 2O2后(假设每一步的反应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 )A1 体积 NO B1 体积 NO2和 体积 O212C. 体积 O2 D. 体积 NO14 13解析:3 体积的 NO2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发生的反应有3NO22NaHCO 3=2
10、NaNO3H 2ONO2CO 2,剩余气体通过浓硫酸后除去 H2O,通过 Na2O2时发生反应 2Na2O22CO 2=2Na2CO3O 2,此时剩余气体为 1 体积 O2和 1 体积 NO,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生反应 4NO3O 22H 2O=4HNO3,显然 O2过量,剩余 体积 O2。14答案:C10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 NO、CO 2、NO 2、NH 3、N 2中的几种,将 100 mL 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 3、NO 2、N 2 BNH 3、NO、CO 26CNH 3、NO 2、CO 2 DNO、CO 2、N
11、 2解析: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 NO2的存在,A、C 错误,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 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存在 NH3、NO、CO 2,故 B 正确。答案:B11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 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 的 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 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 16.4 g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C沉淀完全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
12、积为 100 mLD标准状况下产物 NO 的体积为 22.4 L解析:增加的质量即 OH 的质量,则 n(OH )5.1 g17 g/mol0.3 mol,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 0.3 mol3 mol/L0.1 L100 mL,C 项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0.3 mol,若合金全部是 Mg,质量为 3.6 g,若全部是铜,质量为 9.6 g,则合金的质量应介于 3.6 g 与 9.6 g 之间,A 项错;被还原的硝酸为 0.1 mol,起酸性作用的硝酸为 0.3 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为 0.4 mol,B 项错;标准状况下 0.1 mol
13、NO 的体积为 2.24 L,D 项错。答案:C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 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 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 NO 物质的量为 0.1 mol 37B OA 段产生的是 NO, AB 段的反应为 Fe2Fe 3 =3Fe2 , BC 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DH 2SO4浓度为 2.5 molL1解析:根据图象可知, OA 段发生反应为 FeNO 4H =Fe3 NO2H 2O,硝酸
14、全 3部起氧化剂作用,所以每份混合酸中 n(NO ) n(Fe)0.1 mol,所以原混合酸中 NO 物 3 3质的量为 0.1 mol20.2 mol,A 不正确;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 OA 段发生反应为FeNO 4H =Fe3 NO 2H 2O, AB 段发生反应为 Fe2Fe 3 =3Fe2 , BC 段发生反 3应为 Fe2H =Fe2 H 2, B 正确;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 SO ,并且 Fe 全部转化为 Fe2 ,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C 正确;反应最终消24耗 14.0 g Fe,物质的量为 14.0 g56 gmol1 0.25 mo
15、l,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根据 SO 守恒可知,每份含硫酸 0.25 mol,所以硫酸的浓度是 0.25 mol0.1 L2.5 24molL1 ,D 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NH3、NO 2的性质。探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NO2能否被 NH3还原(K 1、K 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1)A 装置中制取 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甲、乙分别是_。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3)若 NO2能够被 NH3还原,预期观察到 C 装置中的现象是_。(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探究
16、:探究 NO2、O 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8(5)请在 G 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6)G 装置中浓硫酸有三种作用:混合 NO2、O 2气体;干燥NO2、O 2;_。(7)将 G 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由于 CaOH 2O=Ca(OH)2放热且消耗了水,促使浓氨水放出氨气。(2)干燥氨气只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氮可用五氧化二磷固体或无水氯化钙。(3)如果能反应,消耗 NO2使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4)由于 NH3、NO 2均能污染空气,所以与它们相关的
17、实验均应有尾气吸收装置。(5)O2、NO 2密度比空气大,故应进气管短,出空气管长。(6)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混合气体的比例。(7)烧瓶中充满溶液,由反应 4NO2O 22H 2O=4HNO3恰好发生,HNO 3的物质的量是恰好完全反应的 NO2和 O2(体积比 41)总物质的量的 4/5,溶液体积等于恰好完全反应的NO2和 O2的总体积,设烧瓶中恰好完全反应的 NO2和 O2的总体积为 V,则溶液浓度为 mol/L,则 c(HNO3)0.036 mol/L。V22.4 L/mol45V 122.4 45答案:(1)NH 3H2OCaO= =NH3Ca(OH) 2(2)c(3)C 装置中混合气体
18、颜色变浅(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5) (进气管短,出空气管长)9(6)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混合气体的比例(7)0.03614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1)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NH 3的稳定性比 PH3_(填写“强”或“弱”)。(2)如下图所示,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FeSO 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 2NH 3H2O=Fe(OH)2 2N
19、H 和_。 4(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 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 NaOH 可使 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反应中有 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氮气电子式中存在三键;根据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很容易判断出 NH3的稳定性强于 PH3。(2)根据现象写方程式;氨气溶于浓硫酸,能生成(NH 4)2SO4或 NH4HSO4;根据现象
20、写方程式,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 2O 22H 2O=4Fe(OH)3。(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3H 2ONH 3H2ONH OH ,加入 NaOH 后 OH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 4于氨的逸出。(4)由方程式可看出,每当生成 1 mol HNO2,转移电子数为 6 mol,当有 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 0.05 mol,即 2.35 g。答案:(1) NN 强 10(2)NH 3HCl= =NH4ClNH 4HSO4或(NH 4)2SO44Fe(OH) 2O 22H 2O=4Fe(OH)3(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NH
21、3H2ONH OH ,加入 NaOH 后 OH 浓度 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4)2NH33O 2 2HNO22H 2O 2.35= = = = =微 生 物 15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 34NO2O 22H 2O)。=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2)装置 C 中盛有足量 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C 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填
22、化学式)。其中的 Ba(OH)2溶液_(填“能”或“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_。(3)装置 B 的作用是_。(4)装置 D 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 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O2。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填序号)。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解析:(1)装置 A 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 NO2、CO 2、H 2O,由于 NO2为红棕色气体,故三颈瓶中的气体为红棕色。(2)将 NO2、CO 2
23、通入 Ba(OH)2溶液中分别生成Ba(NO3)2和 BaCO3,由于 Ba(OH)2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BaCO 3不溶解以沉淀形式11析出。Ba(OH) 2溶液不能用 Ca(OH)2溶液代替,因为 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 Ca(OH)2含量太少,浓度太低,不足以完全吸收生成的酸性气体,导致溶液呈酸性,从而不能生成CaCO3沉淀。(3)装置 B 可以防止装置 C 中酸性气体因溶解速率太快而出现倒吸。(4)NO与足量 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A 正确;NO 和 O2均不具有酸性,B 错误;O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 NO 不能,C 正确。装置 A 中除发生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外,还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答案:(1)红棕色 C4HNO 3(浓) 4NO2CO 22H 2O (2)BaCO 3 = = = = = 不能 Ca(OH) 2溶液中 Ca(OH)2浓度较低,不能形成 CaCO3沉淀 (3)防倒吸 (4)A、C 浓硝酸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