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3792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文化发展历程基 础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自贡诊断)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强聒而不舍” 。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性格差异 B个人职业不同C个人品德参差 D生活环境差别解析:性格差异只是表象,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与生活的环境相关,故 A 项错误;个人职业不会产生与人交谈风格的差异,故 B 项错误;个人品德的差异也不会造成交谈风格的不同,故 C 项错误;不同的人与

2、人交谈风格迥异根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故 D 项正确。答案:D2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 140 余次。这反映了(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解析:赦免制度是一种宽恕的制度,秦始皇多年不赦,汉朝大赦达 140 余次,体现了从秦的法家治国到西汉儒家宽容治国的转变,故 A 项正确;战国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和汉朝大赦百余次,只有秦始皇多年不赦,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 B 项错误;仅从赦免制度无法看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外儒内法,故 D 项错误。答案

3、:A3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B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C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对立D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解析:朱熹主张探究万物是为了“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故 A 项错误;二陆提出“发明人之本心” ,即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故 B 项正确;辩论双方只是求理方式上的差异,故 C 项错误;辩论发生在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故 D 项错误。答案:B- 2 -4(201

4、8南昌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学问之道,没有涉及批判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故 A 项错误;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 ,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视实际、经世致用的

5、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反对思想统一,但没有涉及倡导朴实学风,故 D 项错误。答案:B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 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 ,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6、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6(2018菏泽模拟)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传:“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 ”他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这反映了卢梭( )A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B肯定人的宗教信仰C极端的唯心思想 D推崇天赋人权解析:据材料“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传: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 他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卢梭也主张建立法制社会,但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肯定人的宗教信仰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极端的唯心

7、思想也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推崇天赋人权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答案:D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了- 3 -地学浅训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原富 ,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表明对传统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甲午战争后,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故 A 项正确;中国人近代向西方学习中,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国之路,故 B 项错误;材料

8、仅涉及学习西方器物、制度等信息,不涉及传统文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时代的要求,而是救亡图存的不断深入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A81916 年,学者杜亚指出:“要结束混乱的局面,以儒家思想来统整,使西洋学说融合于吾固有文明之中,以统整世界之文明,则非特吾人之自身得赖以救济,全世界之救济亦在于是。”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存有分歧B其思想实质上是“中体西用”再现C传统儒家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D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解析:杜亚鼓吹儒家思想的作用,并不属于新文化运动阵营,故 A 项错误;杜亚主张以儒家思想统整世界文明,实际上仍然是固守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作为根基,体现了“中体

9、” ,故B 项正确;杜亚旨在维护传统儒家思想,并非是传统儒家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故 D 项错误。答案:B9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 “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 ;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 ;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根据材料“人类宝筏,政治极则” “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孙中山用儒

10、家思想解释博爱,是对终极的大同社会的美好设想,故 D 项正确。答案:D- 4 -10(2018邵阳联考)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 ,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 “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明代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理学思想,失去社会约束力是不正确的,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父逼子反” “君逼臣反” “而不得不反的精神”得出当时的士人强调打破传统的“三纲五常”

11、 ,追求自由平等,故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市民阶层,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原因,并非反映的现象,故 D 项错误。答案:B11(2018黄冈联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A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B更新方式手段与时俱进C自然科学决定社会发展D数学成果主宰历史结论解析:材料不足以说明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故 A 项错误;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可知借助数学工具来研究历史问题和数学问

12、题,故 B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社会科学并非自然科学,故 C 项错误;材料考查的不是数学成果的作用,故 D 项错误。答案:B12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 )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增强民族认同感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热情以及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而不是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故 B 项错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故 C 项正确;这种

13、现象不但不会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故 D 项错误。- 5 -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近现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摘编自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4、材料二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思想家一般地都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姿态出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近代的新发展。(7 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民主理念上的异同。(1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启蒙思想的政治影响。(6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

15、“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结合所学得出学习西方,主张民主选举;扩大民权,倡导主权在民;主张分权,建立民主政体;向社会主义民主纵深发展。(2)第一小问“异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 ,结合所学从积极和局限性方面回答其政治影响。答案:(1)发展:学习西方,主张民主选举;扩大民权,倡导主权在民;主张分权,建立民主政体;向社会主义民主纵深发展。(7 分)(2)同: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基本民权。(4 分)异:中国民本思想重在满足人性、推崇伦理政治;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西方启蒙思想重在肯定人权、提倡民主政治;宣扬人的个体价值。(8 分)影响:成为西方近

16、代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深刻影响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成为近代少数国家政局不断动荡的思想诱因。(6 分)14有学者以“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为基础,对 18901926 年间报刊文献中“革命” “维新、改革、改良”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绘制成下图。- 6 -解读材料,围绕“革命与改革思潮的关系”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第一小问“观点” ,可以从 18901926 年改革和革命整体变化归纳,包括两者的此消彼长、两者最终的发展趋势、两者共同对近代化的作用,也可以从局部归纳,比如从 20

17、世纪初归纳改革与革命是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思潮;第二小问“论证” ,需要结合 18901926 年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维新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中国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答案: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 18961926 年“革命与改革思潮的关系”来确立论题(示例 1、2、3);亦可仅就其中某一阶段体现出“革命与改革思潮的关系”进行论述(示例 4)。要求:论题明确,观点合理,4 分;史实准确,阐述充分,6 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 分。参考示例如下:示例 1:改革和革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2 分)1900 年以前,维新变法思想

18、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改革”的使用次数明显多于“革命” 。戊戌变法失败后,随着革命思想影响的扩大, “革命”一词的使用出现了两次高潮。1906 年清廷推行预备立宪这一重大改革,遏制了革命思想的传播。1919 年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国民大革命的开展,革命取代改革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10 分)示例 2:革命最终取代了改革,成为推动近代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2 分)1900 年前, “革命”一词的使用次数相当少,维新改良仍是主要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尽管清廷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试图用改革来抵制革命,但最终还是被辛亥革命所推翻。1919 年五四运动后,

19、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国民大革命的开展,革命取代改革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10 分)示例 3:革命与改革共同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 分)(论述部分:可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史实,说明其推进中国社会- 7 -近代化的作用。)(10 分)示例 4:改革与革命是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思潮。(2 分)1900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1905 年孙中山等革命者成立同盟会,鼓吹共和革命。立宪派与革命派进行激烈的论战, “改革”与“革命”的使用出现了两个高峰,改革与革命成

20、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思潮。(10 分)能 力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合肥检测)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未反映士阶层的崛起,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战国时期阶级矛盾的激化,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 ,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 C 项正确;

21、根据材料中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说明其并未摒弃儒家的德治思想,故 D 项错误。答案:C2董仲舒在君人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 , “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 “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解析: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材料不涉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的结合,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主应把“道家的术”与“儒家的道理”相结合来统治,故 B 项正确;C 项是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

22、;道教不等同于道家,道教在材料中不涉及,故 D 项错误。答案:B3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这些看法( )A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8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C旨在表明士农工商“四民平等”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解析:王阳明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了与士同等的水平”可以看出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

23、A 项正确;“存理去欲”是朱熹的观点,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四民平等,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致良知” ,故 D 项错误。答案:A4(2018石家庄检测)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解析:根据材料“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学者开始注重实学,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根据

24、前面分析可知由空乏无用的学术到经世致用,即学风的转变,故C 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思想批判继承了儒学,故 D 项错误。答案:C5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 ”这一观点( )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解析:材料内容说明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 A 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因而不会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

25、,故 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与禁欲与节制无关,故 C 项错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6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9 -A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需要引进自然科学C应积极向日本学习 D军官素质有待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可知材料抨击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以文学取士不联系实际,反映了当时中国制度改革的必要

26、性,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军官素质,故 D 项错误。答案:A7(2018邯郸检测)军阀间的纷扰斗争,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经济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租借治外法权的存在,这一切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这说明( )A思想史与政治史同步演进B历史事件植根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C军阀混战有利于思想解放D新文化运动是对西方侵略的抵制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新文化运动爆发,故 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 B 项正确;军阀

27、混战时期,政府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较松,对思想解放的确有利,而材料除了强调军阀混战之外,还有经济外交等因素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的思想解放运动,故 D 项错误。答案:B8孙中山 1895 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 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 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

28、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解析:从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 D 项正确。答案:D9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表明毛泽东(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10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根据材料“他(毛泽东)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

29、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 D 项正确。答案:D10(2018济南模拟)“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

30、动摇解析:据材料“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可以得出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A 项正确。答案:A11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应关注自身的发

31、展B科学是一把双刃剑C科学家应关注社会问题D科学源于社会实践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论述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而非人类关注自身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人类要正确使用科学作用社会,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科学的来源,故 D 项错误。答案:C12(2018荆州调研)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 11 -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

32、基础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根据“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 B 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

33、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

34、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15 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 ,翻译材料一中韩非子的言论,归纳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主张;第二小问“背景” ,结合韩非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总结其产生的背景。(2)第一小问“异同” ,从法在当时的作用方面总结二者的相同之处,从二者所处的时代、思想主张的目的、性质、内容等方面总结二者的不同点;第二小问“效果” ,结合韩非子、孟德斯鸠思想的作用,

35、总结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12 -答案:(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每点 2 分,共 6 分)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小农经济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4 分,答两点即可)(2)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3 分)异:目的不同,韩非子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

36、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 分,任答两点即可)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4 分)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4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下是某学者参考了北美加拿大和北欧瑞典发展方向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

37、。材料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指出其中一种关系,并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本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指出从材料所反映的多种关系中的一种关系,观点明确,并在分析时能准确结合史实,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关系: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4 分)分析: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主要是由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组成,社会生产较为单一。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这在欧洲主要表现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它使一部分农民阶级转变为工人和中小生产者以及资产阶级,由于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爆发,新的社会组织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整体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生产组织规模迅速扩大,跨国生- 13 -产已经非常普遍,全球性生产与合作日益加强。(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CAN CSA-ISO IEC 14496-19-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9 Synthesized texture stream.pdf CAN CSA-ISO IEC 14496-19-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9 Synthesized texture stream.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1A-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 Systems AMENDMENT 1 Usage of LASeR in MPEG-4 systems 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y for M.pdf CAN CSA-ISO IEC 14496-1A-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 Systems AMENDMENT 1 Usage of LASeR in MPEG-4 systems 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y for M.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1B-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 Systems AMENDMENT 2 Support for raw audiovisual data.pdf CAN CSA-ISO IEC 14496-1B-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 Systems AMENDMENT 2 Support for raw audiovisual data.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 Visual (Technical Corrigendum 1 October 2005 Corrigendum 2 September 2008 Corrigendum .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 Visual (Technical Corrigendum 1 October 2005 Corrigendum 2 September 2008 Corrigendum .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0-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SA.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0-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SA.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0A-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0A-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0B-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0B-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0C-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0C-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0 Lightweight Application Scene Representation (LASeR) and Simple Aggregation Format .pdf
  • CAN CSA-ISO IEC 14496-21-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1 MPEG-J Graphics Framework eXtensions (GFX).pdf CAN CSA-ISO IEC 14496-21-200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21 MPEG-J Graphics Framework eXtensions (GFX).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