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3801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年至今)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8 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 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 年至今)政治(1)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了比较

2、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 年 3 月,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1982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8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确立:1984 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实践: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4)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目标:反

3、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政策:奉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经济(1)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 年“南方谈话” ,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

4、市场经济理论。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从 1980 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3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开发成为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加入世贸组织:2001 年 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4)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改革开

5、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事业: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事业:2003 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大众传媒: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文化(1)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上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

6、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科技成就:载人航天,2003 年,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信息技术: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生物技术: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文艺: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形式变得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4)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推

7、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创新性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等;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外交成就斐然。从国情出发,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道路。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教文化上: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为科教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科教、文化取得重大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娱乐更加丰富多彩。4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18 卷,41;18 卷,

8、31;17 卷,31;16 卷,40;16 卷,31;15卷,41;13 卷,35;12 卷,33;11卷,34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科教、思想、文化 17 卷,31考向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9 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

9、制。(2)特点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2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 1956 年底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

10、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5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 世纪 90 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11、势的大潮中去。3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1)单一公有制(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

12、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4)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

13、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6家国情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以上认识基础上,我们要明确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时代责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命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017课标全国,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

14、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抓题眼 1990 年,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期。该报告肯定了“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突破。找错点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为了说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正确性,不是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改革问题,与“全球化”无直接关系;“实质”在材料中无论述。答案 C2命题点: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2018课标全国)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

1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抓题眼 题干材料表明,当时农业中乡镇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中则都在增长,这些乡镇企业中的劳动力应该来自农业。找错点 当时,我国“城乡”差别大;“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材料反映的仅是乡镇企业7分布,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答案 A1命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 ,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 ,即打破“铁

16、饭碗” 、 “铁工资” 、 “铁交椅” ,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 ,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 C解析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是从 1984 年,故 A 项错误;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是在 21 世纪,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90 年代国有企业打破“三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 C 项正确;到 21 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 D 项错误。2命题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分配政策(2018吉林二模,15)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

17、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这一分配政策(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答案 B解析 这一分配政策有利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不能推断是开始,故 A 项错误;这一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故 B 项正确;这一分配政策强调“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故 C 项错误;中共“十三大”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

18、,故 D 项错误。考向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科教、思想、文化81多角度看待高考制度的恢复(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恢复高考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如果不恢复高考、不让大学恢复秩序、

19、没有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承就会断裂。(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恢复高考制度,其实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1)政治上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经济上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0、决策。经济体制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向全面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21、主义理论形成。(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等技术逐渐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全面发展。9历史解释:上面“认知深化”栏目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解释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教育上发展的“中国特色” 。3命题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017课标全国,31)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

22、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抓题眼 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长反映出高考制度恢复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找错点 “解决”表述绝对化;材料不能体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普及”不符合史实。答案 C3命题点: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2018石家庄模拟,17)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转变D

23、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答案 D解析 A 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 A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1995 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错误;题目讲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涉及农业生产,故 C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 D 正确。4命题点: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解放10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

24、是左 。 ”邓小平的这段话(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答案 B解析 邓小平从“左”和右的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在当时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因此 B 正确。A 应在改革开放前;材料的主旨是对社会主义的阐释,C 不是材料阐释的重点;D 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全国卷大题命题分析近七年来,全国卷高考在本讲内容一共命制了三道大题: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村民自治(18 卷,41);近现代我国人口迁移(16 卷,4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节假日的变化(15卷,41)。命题集中在改革开放以

25、来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部分。2019 年备考仍要关注这一领域的内容,尤其要关注与三农有关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 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90.75%变为 1991 年的 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83.1%变为 1991 年的 64.24%,到 2008 年,这一比重接近 28%。摘编自现代

26、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 2%的速度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问题形势严峻。世界水资源消耗量也以 5%的速度递增。世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40%80%。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比仅为115。据 2008 年统计,主要农产品农药超标率达 20%。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量平均为 230 亿吨/年,15%的耕地已经不再适合农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同时,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产业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农业产业贡献小。摘编

27、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12 分)指导语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概括特点。如“农业生产” “城乡差距” “农业就业人数” “农业增加值” 。分析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因素。试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外农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13 分)指导语“问题”要从材料中概括,尤其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注意概括的角度能源消耗、环境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角度。启示要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从农业与

28、其他产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谈。试答:答案 (1)特点:农村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从缩小到逐渐扩大;农业就业人数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农村经济非农化加快。(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差距一度缩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使这种差距拉大;大批农民工向城市流动;乡镇企业的兴起及国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视。(2)问题:资源消耗严重,出现高投低效现象;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独立性过强,对提升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贡献有限;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答出三点即可)启示:农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应与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及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农业发展要关注成效,

29、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8林州一中高三 12 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材料 19781987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78 年 1984 年 1987 年粮食(百万吨) 304.77 407.31 420.41棉花(百万吨) 2.16 4.19 6.25油料作物(百万吨) 5.21 11.91 15.25农业甘蔗(百万吨) 21.11 39.51 46.85煤(亿吨) 6.18 7.89 9.20原油(百万吨) 104.05 114.61 134.00电力(十亿千瓦) 256.60 377.00 496.00工业钢(百万吨) 31.7

30、8 43.47 56.02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12 分)(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指导语要学会阅读表格。首先宏观分析,表格展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数据。其次,微观分析,农业领域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领域煤、原油、电力、钢等工业产品产量增加。要审好题。题目要求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得出历史结论。 “说明”就是分析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试答:答案 信息 1: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说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

31、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信息 2:1984 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农村改革成功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促进了工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 3:1978 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迅速提升。(言之成理即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13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

32、。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搞公有制,就不能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国内外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胆突破传统理论观点的束缚,逐步提出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中在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观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1987 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

33、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 、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在上述基础上,1992 年 6 月 9 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话中,首次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之后,10 月 12 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4、 48 分)1(2018赣州高三期末,16)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些措施(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答案 D解析 材料“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体现了成本、供求等市场因素,故 D 项正确。2(2018怀化高三期末,23)从 1985 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 ,转向“调放结合” ,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

35、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 。材料表明当时( )14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答案 D解析 据材料“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打破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故 D 项正确。3(2018辽宁五校高三期末,22)1985 年 5 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星火计划”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

36、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答案 C解析 根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 、 “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等信息可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变农村粗放的经营方式,故 C 项正确。4(2018滨州高三期末,17)1980 年,中共中央印发 75 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

37、任制得到推广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C中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答案 C解析 材料中中央文件放宽对农村地区生产经营的限制及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等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 C 项正确。5(2018滨州高三期末,16)195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限制。1984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法律制度的健全C民主政治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化答案 A15解析 材料中讲述的 1958 年国家限制人口流动,

38、1984 年放宽了相关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我国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故 A 项正确。6(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月考六,29)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认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这一认识(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C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D调整了农村核算单位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得出此事件为 1983 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故 A 项正确。7(2018广安、眉

39、山一模,32)1986 年 4 月到 6 月,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旨在( )A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C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D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答案 D解析 据材料“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和“打击诬告”可知,报纸批判否定改革的行为有利于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故 D 项正确。8(2018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31)1980 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

40、拜金主义” 、 “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 。1984 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反映了( )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B “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C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关键D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答案 C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 A 项错误;1978 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纠正了“左”倾错误,故 B 项错误;材料内容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由批评到肯定的变化,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故 C 项正确;关于认识的观点正确,但是和题干变化反映的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169(2018滨州高三期中,20

41、)2001 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答案 C解析 材料中承认“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 ,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提高,故 C 项正确。10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42、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答案 B解析 题目涉及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并未涉及联合国,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国家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故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中国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并非全是发展中国家,故 D 项错误。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二,15)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 、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

43、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答案 B解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开展多边外交,提高了国际参与度,提高了国际地位,故 B 项正确。12(2017广西南宁高三摸底,17)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他指出,在汉语中, “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17西成为一种和谐。其依据之一是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 A解析 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两种社会形态水火不容,两种经济手段也水火不容,新时期

44、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二者结合起来,故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咸宁重点高中高三 11 月联考,27)(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 50 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时间 协议金额 实际使用 军事(含抗美援朝) 经济1950.2.14

45、 12 12 12(12)1951.2.1 12.35 9.86 9.86(9.86)1951.4.10 3.4 3.4 3.4(3.4)1951.9.12 6 6 6(6)1951.9.15 0.7 0.38 0.381952.11.9 10.36 10.36 10.361953.6.4 6.1 6.1 6.1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 ,再到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46、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9 分)答案 (1)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制约;避免冷战的扩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2)影响:有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和政治封锁;有利于新中国国防18建设和抗美援朝。(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特点:不结盟;以经济为主;渐进性;长期性;法律保障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2)根据材料二“50 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可知,在新中国成立时艰难的环境中有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

47、孤立和政治封锁,根据材料二“军事(含抗美援朝)”可知有利于新中国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3)根据材料三概括。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下表为四次改革情况简表年份 主要内容1982 年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 100 个减为 61 个1988 年国务院部委由 45 个减为 41 个;不再保留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成立能源部;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物资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航空工业部、航

48、天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机械电子工业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建设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水利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年国务院部委由 40 个减至 29 个;撤销电力、冶金、纺织等 10 个工业专业部门;新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2003 年国务院部委调整为 28 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委员会;新组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表能够反映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写出其中两种趋势,并说明改革的历史原因。答案 趋势举例:精简政府机构;促进高新科技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关注和改善民生等。原因举例: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适应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解放生产力;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关注民生等。解析 第一小问趋势依据国务院部委数量和名称的变化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